一种自适应电池极耳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7058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电池极耳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块、电源和第二检测块;先是利用第一检测块对翻折于极片一边的极耳进行检测,再利用第二检测块对翻折于极片另一边的极耳进行检测,100%保证了弯折极耳的检出,且此两种检测块可适应不同尺寸极耳的检出,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由此解决了目前人工检测极耳翻折极易存在的漏检问题。翻折极易存在的漏检问题。翻折极易存在的漏检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电池极耳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电池极耳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同时用户对于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而通过降低电池整体厚度是提升能量密度的方法之一。而电池的整体厚度降低则主要是通过降低极片的厚度来达到要求,与此同时极耳的厚度也一再降低。目前极耳主要是通过模切或者焊接工艺形成,随着极耳厚度的降低,切出的极耳也越来越软,极耳翻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大影响了电芯的生产质量。目前大部分企业是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来判断极耳的翻折情况,存在很大的漏检风险,而一旦漏检,不仅会提升电池的不良品率,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0003]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电池极耳检测装置,以解决目前人工检测极耳翻折极易存在的漏检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自适应电池极耳检测装置,包括:
[0007]第一检测块,用于第一次检测极耳的翻折,包括支撑辊、第一导环、绝缘环和第二导环,所述第一导环、绝缘环和所述第二导环沿所述支撑辊的轴向依次套设于所述支撑辊的外周;所述第一导环和所述第二导环用于在电池极片卷绕前与极片抵接,或用于与电池极片上朝向所述支撑辊一侧翻折的极耳抵接;
[0008]电源,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环和所述第二导环之间以形成检测电路;r/>[0009]第二检测块,靠近所述第一检测块设置,用于第二次检测极耳的翻折,包括色彩传感器;所述色彩传感器设置于电池极片背向所述支撑辊的一侧,用于与电池极片所在平面呈角度的对极片连接极耳的部位进行照射,并检测被照射区域的颜色。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环、绝缘环和第二导环的厚度相等。
[0011]优选的,所述检测电路上还设置有电流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环设置有第一接线柱,所述第二导环设置有第二接线柱,所述电源和所述电流表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之间。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环和所述第二导环采用的材质均为金属。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检测块还包括调节支架,所述色彩传感器设置于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被构造为能够允许所述色彩传感器绕第一轴线及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第二轴线转动,且所述调节支架还被构造为能够允许所述色彩传感器在与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垂直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
[0015]优选的,所述调节支架包括固定支架、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及第三调节件;所
述第一调节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且相对所述固定支架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可调节;所述第二调节件绕所述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三调节件绕所述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件,所述色彩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三调节件。
[00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自适应电池极耳检测装置,先是利用第一检测块对翻折于极片一边的极耳进行检测,再利用第二检测块对翻折于极片另一边的极耳进行检测,100%保证了弯折极耳的检出,且此两种检测块可适应不同尺寸极耳的检出,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由此解决了目前人工检测极耳翻折极易存在的漏检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第一检测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第一检测块的俯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第二检测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第一检测块;11、支撑辊;12、第一导环;121、第一接线柱;13、绝缘环;14、第二导环;141、第二接线柱;2、电源;3、电流表;4、第二检测块;41、色彩传感器;42、调节支架;421、固定支架;422、第一调节件;423、第二调节件;424、第三调节件;5、极片;6、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0025]如图1~4所示,一种自适应电池极耳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块1、电源2和第二检测块4;其中,第一检测块1用于第一次检测极耳6的翻折,包括支撑辊11、第一导环12、绝缘环13和第二导环14,所述第一导环12、绝缘环13和所述第二导环14沿所述支撑辊11的轴向依次套设于所述支撑辊11的外周;所述第一导环12和所述第二导环14用于在电池极片5卷绕前与极片5抵接,或用于与电池极片5上朝向所述支撑辊11一侧翻折的极耳6抵接;电源2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环12和所述第二导环14之间以形成检测电路;第二检测块4靠近所述第一检测块1设置,用于第二次检测极耳6的翻折,包括色彩传感器41;所述色彩传感器41设置于电池极片5背向所述支撑辊11的一侧,用于与电池极片5所在平面呈角度的对极片5
连接极耳6的部位进行照射,并检测被照射区域的颜色。
[0026]本技术提供的自适应电池极耳检测装置更适用于极片5进行卷针卷绕前,通过在卷绕前将极耳6弯折的情况筛选出可更好的保证后续的卷绕工序。
[0027]其中,第一检测块1的检测原理为:当所述极耳6未翻折时,所述第一导环12和所述第二导环14分别与所述极片5相抵接,此时检测电路通过所述极片5导通,由于所述极片5的导电能力很弱(该极片5为现有技术极片5,其导电能力远弱于极耳6的导电能力),所以能检测到的电流很小;而当所述极耳6出现翻折以后,所述第一导环12和所述第二导环14分别与所述极耳6相抵接,此时检测电路通过所述极耳6电性导通,由于所述极耳6的导电能力强,能检测到的电流较大,因此当检测到的电流突然变大时,可认为极片5上有极耳6翻折的情况,从而将不合格极耳6检出,保证了后续电池的使用安全。
[0028]因第一检测块1能检出的极耳6弯折情况是极耳6朝向支撑辊11弯折的情况,而如果是背向支撑辊11的情况则可能会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电池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块,用于第一次检测极耳的翻折,包括支撑辊、第一导环、绝缘环和第二导环,所述第一导环、绝缘环和所述第二导环沿所述支撑辊的轴向依次套设于所述支撑辊的外周;所述第一导环和所述第二导环用于在电池极片卷绕前与极片抵接,或用于与电池极片上朝向所述支撑辊一侧翻折的极耳抵接;电源,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环和所述第二导环之间以形成检测电路;第二检测块,靠近所述第一检测块设置,用于第二次检测极耳的翻折,包括色彩传感器;所述色彩传感器设置于电池极片背向所述支撑辊的一侧,用于与电池极片所在平面呈角度的对极片连接极耳的部位进行照射,并检测被照射区域的颜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电池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环、绝缘环和第二导环的厚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电池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上还设置有电流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电池极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环设置有第一接线柱,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运兴文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恒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