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592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包括设置在框架顶部的作业平台、底纵梁、副支腿和驱动轮;所述框架由四个主支腿组成,每个主支腿底部设置有驱动轮;四个主支腿平均分为两组,两组主支腿之间用于车辆及行人通行,每组的两个主支腿之间通过底纵梁连接,并在底纵梁上设置有与主支腿平行的副支腿;所述副支腿和主支腿顶部与作业平台连接,副支腿底部通过调整标准节与底纵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内置驱动装置带动主支腿进行升降,完成对主支腿高度的调节;对驱动轮部分调节方向,实现驱动轮行走轨迹的改变,完成台车行走时方向的调整。完成台车行走时方向的调整。完成台车行走时方向的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

技术介绍

[0002]盖梁施工常规方法是采用满堂式模板支撑架或者型钢、贝雷梁支架的形式。对于可调高度的台车,行业也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如应用于钢混叠合梁架设中整跨纵移安装的可升降高支架台车,全液压驱动,多点支撑,可最大程度降低对地面交通的影响;现有应用在现浇箱梁上的走行式台车,采用钢管做为竖向及斜向钢管支撑,整体升降及快速的横纵向交替行走,但支腿高度的调节功能仅限于为轮轴行走需要。传统的固定式门洞支架,在周转使用时需要重复搭拆,即使模块化组装,也需要在搭拆及工位转移时,利用到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在施工场地受地面状况的不利影响时,也会在周转时专用较大空间,特别是城市桥梁建设中,大悬臂盖梁的应用日益增多,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路面利用率,且常与流线型桥墩搭配,线型优美,造型流畅。但在现有市政道路上新建大悬臂盖梁,却因地面道路通行需要,支架形式常受到很多限制。在需要留置通行门洞时,又常常因门洞重复搭拆,增加费用及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设计一种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包括设置在框架顶部的作业平台、底纵梁、副支腿和驱动轮;所述框架由四个主支腿组成,每个主支腿底部设置有驱动轮;四个主支腿平均分为两组,两组主支腿之间用于车辆及行人通行,每组的两个主支腿之间通过底纵梁连接,并在底纵梁上设置有与主支腿平行的副支腿;所述副支腿和主支腿顶部与作业平台连接,副支腿底部通过调整标准节与底纵梁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主支腿包括相嵌套的外套管、内套管和主支腿升降驱动装置,所述主支腿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外套管内,用于带动内套管上下移动。所述主支腿升降驱动装置为液压千斤顶或顶升液压油缸。
[000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轮与主支腿之间设置有驱动轮升降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轮升降驱动装置带动驱动轮上下移动。所述驱动轮升降驱动装置为液压千斤顶或运行液压油缸。
[0008]进一步的,所述底纵梁通过支撑柱与地梁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作业平台上设置有臂端吊,能够满足浇筑成型的使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驱动轮转向的转向油缸。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具有以下优点:
[0013](1)本技术利用内置驱动装置带动主支腿进行升降,完成对主支腿高度的调节,以满足盖梁净高变化的需求;
[0014](2)本技术在不借助外部机械设备的情况下,通过台车驱动轮升降驱动装置的伸缩,完成行走驱动轮的落地与抬起;
[0015](3)本技术对驱动轮部分调节方向,实现驱动轮行走轨迹的改变,完成台车行走时方向的调整,具有路线角度调整、地面避障、合模就位等功能;
[0016](4)本技术设计一套配套的无线遥控装置,通过控制阀对液压系统进行集中控制,以实现台车液压系统同步工作的精准控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主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左视图。
[0019]图中,作业平台1、底纵梁2、副支腿3、驱动轮4、调整标准节5、栏杆6、悬臂吊7、桁架8、主支腿9、运行液压油缸10、支撑柱11、地梁12、转向油缸13、抱箍14、立柱15、外套管901、内套管902、顶升液压油缸9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包括设置在框架顶部的作业平台1、底纵梁2、副支腿3和驱动轮4;所述底纵梁2通过支撑柱11与地梁12连接;所述副支腿3采用支撑钢管;所述作业平台1上设置有悬臂吊7,能够满足浇筑成型的使用。所述作业平台1上设置有栏杆6,便于防护。
[0023]如图1所示,所述框架由四个主支腿9组成,每个主支腿9底部设置有驱动轮4;四个主支腿9平均分为两组,两组主支腿9之间用于车辆及行人通行,每组的两个主支腿9之间通过底纵梁2连接,并在底纵梁2上设置有与主支腿9平行的副支腿3;所述主支腿9包括相嵌套的外套管901、内套管902和顶升液压油缸903,所述顶升液压油缸903的缸体设置于外套管202内侧底部,顶升液压油缸903的活塞杆与内套管902内侧顶部连接,通过顶升液压油缸903带动内套管902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主支腿9的伸缩。所述支撑柱1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驱动轮4转向的转向油缸13,驱动轮4通过转向油缸13驱动转向,以实现对作业台车不同方向的移动。
[0024]如图1和2所示,所述副支腿3和主支腿9顶部与作业平台1通过法兰连接,副支腿3底部通过法兰与调整标准节5连接,调整标准节5与底纵梁2连接;两副支腿3之间及副支腿3与主支腿9之间通过桁架8连接加固。所述驱动轮4与主支腿9之间设置有运行液压油缸10,通过运行液压油缸10带动驱动轮4上下移动。
[0025]所述主支腿9上通过抱箍14与盖梁立柱15连接,以增加作业台车与立柱15之间的牢固性及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0026]所述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还包括无线遥控装置,所述无线遥控装置用于控制
液压系统,从而进行集中控制。
[0027]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盖梁置于作业平台1上方,将用于支撑作业平台1的主支腿9分为两组,采用跨越行车道的梁式结构,使两组主支腿9之间行车及行人,作业平台1上方正常施工盖梁,具有承载盖梁及施工荷载的支撑能力;作业平台1上方承托有悬臂吊7,满足了浇筑成型的使用;通过驱动轮4,使得整套设备具有纵向行走功能,在盖梁之间周转使用,方便移动;主支腿9高度能够通过顶升液压油缸903进行调节,具备主支腿高度调节功能,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盖梁的高差变化,主支腿9高度调节的同时,副支腿3通过调整调整标准节5的个数以与主支腿9高度相适应。另外,当作业台车作业时,通过运行液压油缸10将驱动轮4向上收起,使驱动轮4底部高于地梁12底部,如高于地梁12底部20mm,使作业台车作业时更加稳固,当需要移动作业台车时,通过运行液压油缸10将驱动轮4向下伸出至地梁12底部脱离地面,便于移动作业台车。
[0028]本技术的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可适用于需从下方留置门洞的现浇梁施工,针对两侧空间狭窄、道路确保通行的市政路面上新建大悬臂盖梁的工况。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改变了传统固定门洞支架的设计思路,解决了支架高度调节、台车行走等技术难题,无需因门洞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框架顶部的作业平台、底纵梁、副支腿和驱动轮;所述框架由四个主支腿组成,每个主支腿底部设置有驱动轮;四个主支腿平均分为两组,两组主支腿之间用于车辆及行人通行,每组的两个主支腿之间通过底纵梁连接,并在底纵梁上设置有与主支腿平行的副支腿;所述副支腿和主支腿顶部与作业平台连接,副支腿底部通过调整标准节与底纵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其特征在于:两副支腿之间及副支腿与主支腿之间通过桁架连接加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腿包括相嵌套的外套管、内套管和主支腿升降驱动装置,所述主支腿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外套管内,用于带动内套管上下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式移动模架作业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腿升降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衍勇谢京阳苗永强董晓波丁卜磊马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方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