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655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所述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连接控制箱(1),其包括:板式换热器(2),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一入口连接冷却水进口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一出口连接冷却水出口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二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发动机出油口,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二进口连接机油加热罐(15)一端,所述机油加热罐(15)另一端连接齿轮泵(14),所述齿轮泵(14)连接发动机进油口,所述齿轮泵(14)和发动机进油口设有过滤器Ⅰ(13)和压力传感器Ⅱ(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循环电动执行发控制,保障了发动机的机油不受到污染,且控制精度高,响应快。响应快。响应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依靠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做功,获得动力输出,同时需要对发动机各运动部分进行润滑及冷却。发动机各运动副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合适的供油并将摩擦产生的热量排出,会对发动机的可靠运转带来危害。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通常采用自带机油冷却器的方案将废热排出,保证机油温度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不需要严格控制机油温度。发动机机油温度不仅影响发动机可靠运行,还对发动机机油的存量、寿命及老化程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发动机进行性能开发时,要求试验过程中机油温度是可以控制的,控制精度越高,对发动机机油各部分参数的研究就越精确。
[0003]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而发动机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稳定性越来越受人们所重视,发动机依靠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做功,获得动力输出,同时需要对发动机各运动部分进行润滑及冷却,在对发动机进行性能开发时,要求试验过程中机油温度是可以控制的,控制精度越高,对发动机机油各部分参数的研究就越精确,因此在进行发动机性能测试时,如何保障对发动机机壳中机油的恒温控制的问题越来越受人们所重视,现有的机油恒温控制装置包括电源和与电源连接的风扇,工作人员通过手动控制风扇档位以对发动机机壳底部降温,以得到温度恒温控制的效果,操作繁琐,且由于人为误差的影响,导致对机油恒温温度控制的不稳定,降低了控制效率。
[0004]在申请号为CN202022995311.X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文件中提到了一种发动机机油恒温设备,包括发动机主体以及加强罩,所述加强罩扣装于发动机主体下部,所述加强罩内设置有接触式导热结构,所述加强罩侧壁上设置有循环换热结构,所述循环换热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主体相连通。但该装置造价高,且设计复杂,不利于大规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油温度不断变化,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所述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连接控制箱,其包括: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第一入口连接冷却水进口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第一出口连接冷却水出口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第二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发动机出油口,所述板式换热器第二进口连接机油加热罐一端,所述机油加热罐(15)另一端连接齿轮泵,所述齿轮泵连接发动机进油口。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齿轮泵和发动机进油口设有过滤器Ⅰ和压力传感器Ⅱ。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进油口设有阀门Ⅳ,所述发动机出油口设有阀门

,所述
冷却水进口管道处设有阀门Ⅱ,所述冷却水出口管道设有阀门Ⅰ。
[0010]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发动机加油管道,所述发动机加油管道处设有阀门Ⅲ。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进口管道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连接板式换热器第一入口,另一个支路通过三通阀连接冷却水出口管道。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阀门Ⅱ与板式换热器第一入口之间依次设置有过滤器Ⅱ和流量开关Ⅰ。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阀门

和板式换热器第二出口之间依次设置有压力传感器Ⅰ和流量开关Ⅱ。
[0014]更进一步的,发动机出油管道与发动机进油管道之间连接有调压阀门。
[0015]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压力传感器Ⅰ和阀门

之间的温度传感器Ⅰ、设置在机油加热罐上的温度传感器Ⅱ、设置在压力传感器Ⅱ和阀门Ⅳ之间的温度传感器Ⅲ。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通过外循环电动执行发控制,保障了发动机的机油不受到污染。
[0018]2、此模式控制精度高,响应快。
[0019]3、此模式的加热器可以减少发动机预热时间。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控制箱,2

板式换热器,3

阀门Ⅱ,4

过滤器Ⅱ,5

流量开关Ⅰ,6

流量开关Ⅱ,7

压力传感器Ⅰ,8

温度传感器Ⅰ,9

阀门

,10

阀门Ⅳ,11

温度传感器Ⅲ,12

压力传感器Ⅱ,13

过滤器Ⅰ,14

齿轮泵,15

机油加热罐,16

温度传感器Ⅱ,17

阀门Ⅰ,18

三通阀,19

阀门Ⅲ,20

调压阀门;
[0023]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7]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所述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连接控制箱1,其包括:板式换热器2,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一入口连接冷却水进口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一出口连接冷却水出口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二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发动机出油口,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二进口连接机油加热罐15一端,所述机油加热罐15另一端连接齿轮泵14,所述齿轮泵14连接发动机进油口。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所述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连接控制箱(1),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式换热器(2),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一入口连接冷却水进口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一出口连接冷却水出口管道;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二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发动机出油口,所述板式换热器(2)第二进口连接机油加热罐(15)一端,所述机油加热罐(15)另一端连接齿轮泵(14),所述齿轮泵(14)连接发动机进油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泵(14)和发动机进油口设有过滤器Ⅰ(13)和压力传感器Ⅱ(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油口设有阀门Ⅳ(10),所述发动机出油口设有阀门

(9),所述冷却水进口管道处设有阀门Ⅱ(3),所述冷却水出口管道设有阀门Ⅰ(1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动机加油管道,所述发动机加油管道处设有阀门Ⅲ(19)。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社林曹诚军寇晓花陈烈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诚邦浩然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