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身自动换向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5292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笔身自动换向上料装置,涉及笔身印刷上料技术领域,包括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的侧面开设有送料口,所述送料口的内侧设置有斜坡上料输送带,所述斜坡上料输送带的一端设置有平面输送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负压机,将负压机安装在换向调节架的侧面,在负压机的侧面安装有气罐,在负压机的另一侧通过连接管连接在吸附座上,且吸附座的底部开设有为凹槽状,并均匀开设有多个吸附孔,从而方便了在对笔身进行转向时,则可通过负压机配合气罐产生负压吸附力,将其负压通过吸附孔吸入,即可在对笔身进行转向夹持时进一步提供吸附力,从而有利于保证了夹持换向的稳定性,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的生产质量。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的生产质量。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笔身自动换向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笔身印刷上料
,尤其涉及笔身自动换向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笔身的上料装置一般用于对笔身进行加工或者印刷的方面,通过该上料装置可以方便在加工或印刷的过程中对笔身提供有效地上料输送的效果,以便于有效地提高对笔身生产加工和印刷的效率。
[0003]但现有技术中,笔身在生产加工印刷时所使用到的上料机构基本具备了对笔身在上料时进行方向的换向调节,一般是通过先检验,再夹持翻转换向的步骤,但是一般在换向的过程中会因为夹持不够稳定,夹持力较弱从而出现笔身掉落,以至于导致换向失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笔身在生产加工印刷时所使用到的上料机构基本具备了对笔身在上料时进行方向的换向调节,一般是通过先检验,再夹持翻转换向的步骤,但是一般在换向的过程中会因为夹持不够稳定,夹持力较弱从而出现笔身掉落,以至于导致换向失败的问题,而提出的笔身自动换向上料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笔身自动换向上料装置,包括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的侧面开设有送料口,所述送料口的内侧设置有斜坡上料输送带,所述斜坡上料输送带的一端设置有平面输送带,所述平面输送带的底部设置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换向调节架,所述换向调节架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架,所述换向调节架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负压机,所述负压机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气罐,所述负压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吸附座,所述吸附座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吸附孔,所述上料机构的顶部安装有检测器,所述上料机构的顶部安装有检测架。
[0006]优选的,所述进料机构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套装环,所述套装环的侧面设置有两个振动机。
[0007]优选的,所述套装环侧面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套装环的两端设置有固定环。
[0008]优选的,所述吸附座的顶部设置有拆装环,所述拆装环设置在转动架的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进料机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缓震座。
[0011]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撑架。
[0012]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的侧面设置有电动机。
[0013]优选的,所述负压机的侧面设置有压力表。
[0014]优选的,所述吸附座的底部为凹槽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负压机,将负压机安装在换向调节架的侧面,在负压机
的侧面安装有气罐,在负压机的另一侧通过连接管连接在吸附座上,且吸附座的底部开设有为凹槽状,并均匀开设有多个吸附孔,从而方便了在对笔身进行转向时,则可通过负压机配合气罐产生负压吸附力,将其负压通过吸附孔吸入,即可在对笔身进行转向夹持时进一步提供吸附力,从而有利于保证了夹持换向的稳定性,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的生产质量。
[0017]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振动机,将振动机通过套装环套设在进料机构的外壁,并且通过固定片进行安装固定,从而可在上料时,通过振动机产生一定的振动力,对进料机构内部堆积的笔身进行进一步的振动,进而方便了在上料时通过增加振动力以及振动幅度可有效地减少笔身堆积所造成的卡顿情况,解决此情况可有利于提升上料的效率,避免了因笔身在进料机构的内部卡住之后造成断料降低上料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笔身自动换向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笔身自动换向上料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笔身自动换向上料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笔身自动换向上料装置的振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例说明:1、进料机构;2、支撑架;3、缓震座;4、送料口;5、斜坡上料输送带;6、平面输送带;7、检测架;8、检测器;9、换向调节架;10、上料机构;11、底撑架;12、转动架;13、负压机;14、气罐;15、连接管;16、吸附座;17、吸附孔;18、拆装环;19、套装环;20、固定片;21、振动机;22、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5]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笔身自动换向上料装置,包括进料机构1,进料机构1的侧面开设有送料口4,送料口4的内侧设置有斜坡上料输送带5,斜坡上料输送带5的一端设置有平面输送带6,平面输送带6的底部设置有上料机构10,上料机构10的顶部设置有换向调节架9,换向调节架9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架12,换向调节架9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负压机13,负压机13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气罐14,负压机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5,连接管15的一端设置有吸附座16,吸附座16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吸附孔17,上料机构10的顶部安装有检测器8,上料机构10的顶部安装有检测架7,将负压机13安装在换向调节架9的侧面,在负压机13的侧面安装有气罐14,在负压机13的另一侧通过连接管15连接在吸附座16上,且吸附座16的底部开设有为凹槽状,并均匀开设有多个吸附孔17,从而方便了在对笔身进行转向时,则可通过负压机13配合气罐14产生负压吸附力,将其负压通过吸附孔17吸入,即可在对笔身进行转向夹持时进一步提供吸附力,从而有利于保证了夹持换向的稳定性,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的生产质量,该上料装置震动盘通过自动上料输送笔身,在第一道检测
位置检测笔身方向和笔身的尺寸,随后在第二检测位置换向及计数,震动盘下来的推送机构可以使笔身逐一摆放到输送带。
[0026]如图4所示,进料机构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套装环19,套装环19的侧面设置有两个振动机21,将振动机21通过套装环19套设在进料机构1的外壁,并且通过固定片20进行安装固定,从而可在上料时,通过振动机21产生一定的振动力。
[0027]如图4所示,套装环19侧面设置有固定片20,套装环19的两端设置有固定环22,通过设置有固定片20和固定环22则方便了对套装环19进行固定安装,以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
[0028]如图3所示,吸附座16的顶部设置有拆装环18,拆装环18设置在转动架12的底部,通过拆装环18可方便了对吸附座16进行快速拆装,便于对吸附座16的内部进行清理以及后期更换。
[0029]如图1所示,进料机构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通过支撑架2可为进料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笔身自动换向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机构(1),所述进料机构(1)的侧面开设有送料口(4),所述送料口(4)的内侧设置有斜坡上料输送带(5),所述斜坡上料输送带(5)的一端设置有平面输送带(6),所述平面输送带(6)的底部设置有上料机构(10),所述上料机构(10)的顶部设置有换向调节架(9),所述换向调节架(9)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架(12),所述换向调节架(9)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负压机(13),所述负压机(13)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气罐(14),所述负压机(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5),所述连接管(15)的一端设置有吸附座(16),所述吸附座(16)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吸附孔(17),所述上料机构(10)的顶部安装有检测器(8),所述上料机构(10)的顶部安装有检测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身自动换向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套装环(19),所述套装环(19)的侧面设置有两个振动机(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身自动换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兴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易派诺模塑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