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惰轮垫片及耐磨倒挡惰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107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磨惰轮垫片及耐磨倒挡惰轮结构,用于夹设于惰轮结构的壳体与惰轮之间,其中,惰轮安装于轮轴上,所述耐磨惰轮垫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内孔,且所述主体设有凸出于所述主体表面的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轮轴的卡槽配合;所述主体上还设有油槽,所述油槽与所述内孔连通,且所述油槽自所述主体的外边缘延伸至内边缘。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耐磨惰轮垫片及耐磨倒挡惰轮结构,耐磨惰轮垫片在使用时凸起可以与壳体或者轮轴的卡槽配合,从而可以使凸起卡在卡槽内,能够防止耐磨惰轮垫片跟随惰轮一起转动,避免耐磨惰轮垫片磨损壳体,且在主体上设置的油槽有利于进油,对耐磨惰轮垫片进行润滑,进一步减少摩擦。摩擦。摩擦。

A wear-resistant idler gear gasket and wear-resistant reverse gear idler gea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惰轮垫片及耐磨倒挡惰轮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传动变速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耐磨惰轮垫片及耐磨倒挡惰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发展以及非专业驾驶员数量的急剧增加,汽车自动变速器正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0003]变速器作为汽车必须的变速装置,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通过换挡可以使发动机工作在其最佳的动力性能状态下。变速器壳体内具有多组齿轮来传递不同的转速比,但是当汽车需要倒退时,仅仅改变转速比并不能达到汽车倒退的目的,因此,在变速器壳体内还具有一个倒挡惰轮。惰轮夹在两个齿轮之间,与两个齿轮都啮合,它的作用是改变前后两个齿轮的转动方向,而不改变传动比;惰轮通过滚针轴承和惰轮轴支撑,惰轮轴通过壳体上的惰轮轴安装孔实现支撑。
[0004]相关技术中,一般惰轮直接安装在壳体上,与壳体直接接触,但是这样会导致惰轮在传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壳体端面发生摩擦,进而磨损壳体,为了避免壳体的磨损,可以在壳体与惰轮之间增设耐磨垫片,但是一般的垫片材质一般用青铜或热处理钢,垫片直接夹在壳体与惰轮之间容易跟随惰轮一起转动,进而继续摩擦壳体。
[000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耐磨惰轮垫片及耐磨倒挡惰轮结构,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耐磨惰轮垫片及耐磨倒挡惰轮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一般的垫片直接夹在壳体与惰轮之间容易跟随惰轮一起转动,进而继续摩擦壳体的问题。
[0007]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耐磨惰轮垫片,用于夹设于惰轮结构的壳体与惰轮之间,其中,惰轮安装于轮轴上,所述耐磨惰轮垫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内孔,且所述主体设有凸出于所述主体表面的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轮轴的卡槽配合;所述主体上还设有油槽,所述油槽与所述内孔连通,且所述油槽自所述主体的外边缘延伸至内边缘。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槽与所述内孔相切。
[0009]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惰轮相对于所述垫片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油槽自所述主体的外边缘按照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主体的内边缘。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呈圆环状,所述油槽具有呈圆弧形的外侧缘和内侧缘;所述外侧缘的圆心o2与所述主体的圆心o1之间具有一圆心距圆心距根据所述主体的外圆半径r1以及所述内孔的内径r2确定。
[0011]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耐磨倒挡惰轮结构,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惰轮以及穿设于所述惰轮上的轮轴,其中,所述惰轮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壳体之间夹设有上述的耐磨惰轮垫片。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惰轮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耐磨惰轮垫片,其中一个所述耐磨惰轮垫片上的油槽按照第一方向延伸,另一个所述耐磨惰轮垫片上的油槽按照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收容所述惰轮的安装腔;所述轮轴具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沿所述轮轴的轴向方向凸伸进入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耐磨惰轮垫片分别位于所述惰轮的相对两侧。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轴具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抵持于所述耐磨惰轮垫片的一侧,使所述耐磨惰轮垫片夹持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台阶之间。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耐磨惰轮垫片与所述第一台阶之间形成夹持间隙,所述夹持间隙的宽度为L1,所述惰轮具有与所述耐磨惰轮垫片或者所述第一台阶接触的接触端,所述接触端的外圆半径为R,所述惰轮的相对两接触端之间的宽度为L2,且所述惰轮与所述轮轴之间设有滚针;所述夹持间隙L1的大小根据所述接触端的外圆半径为R、所述滚针的径向游隙C、所述惰轮的相对两接触端之间的宽度为L2、以及所述滚针的长度L3确定。
[00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轴内开设有穿孔和沉头槽,所述穿孔与所述沉头槽连通;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壳体固定,且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沉头槽内。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磨惰轮垫片及耐磨倒挡惰轮结构,由于在主体上设置了凸起结构,耐磨惰轮垫片在使用时可以与壳体或者轮轴的卡槽配合,从而可以使凸起卡在卡槽内,能够防止耐磨惰轮垫片跟随惰轮一起转动,避免耐磨惰轮垫片磨损壳体,且在主体上设置的油槽有利于进油,对耐磨惰轮垫片进行润滑,进一步减少摩擦。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磨惰轮垫片的主视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磨惰轮垫片的外侧缘与主体之间的圆心距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槽沿顺时针延伸的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槽沿逆时针延伸的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磨倒挡惰轮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磨倒挡惰轮结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耐磨倒挡惰轮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惰轮的受力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惰轮的侧翻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耐磨惰轮垫片;11、主体;111、内孔;12、凸起;13、油槽;131、外侧缘;132、内侧缘;
[0031]2、壳体;21、安装腔;22、安装孔;221、底面;3、惰轮;31、滚针;
[0032]4、轮轴;41、第一台阶;42、第二台阶;43、穿孔;44、沉头槽;45、限位槽;
[0033]5、第一螺栓;6、第二螺栓;7、定位板;8、密封圈;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磨惰轮垫片及耐磨倒挡惰轮结构,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一般的垫片直接夹在壳体与惰轮之间容易跟随惰轮一起转动,进而继续摩擦壳体的问题。
[0036]参见图1和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磨惰轮垫片1,所述耐磨惰轮垫片1用于夹设于惰轮结构的壳体2与惰轮3之间,其中,惰轮3安装于轮轴4上,所述耐磨惰轮垫片1可以包括:主体11,所述主体11具有内孔111,其中,该内孔111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惰轮垫片,用于夹设于惰轮(3)结构的壳体(2)与惰轮(3)之间,其中,惰轮(3)安装于轮轴(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惰轮垫片(1)包括:主体(11),所述主体(11)具有内孔(111),且所述主体(11)设有凸出于所述主体(11)表面的凸起(12),所述凸起(12)用于与所述壳体(2)或者所述轮轴(4)的卡槽(9)配合;所述主体(11)上还设有油槽(13),所述油槽(13)与所述内孔(111)连通,且所述油槽(13)自所述主体(11)的外边缘延伸至内边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惰轮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13)与所述内孔(111)相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惰轮垫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惰轮(3)相对于所述垫片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油槽(13)自所述主体(11)的外边缘按照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主体(11)的内边缘。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惰轮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呈圆环状,所述油槽(13)具有呈圆弧形的外侧缘(131)和内侧缘(132);所述外侧缘(131)的圆心o2与所述主体(11)的圆心o1之间具有一圆心距圆心距根据所述主体(11)的外圆半径r1以及所述内孔(111)的内径r2确定。5.一种耐磨倒挡惰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上安装有惰轮(3)以及穿设于所述惰轮(3)上的轮轴(4),其中,所述惰轮(3)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壳体(2)之间夹设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惰轮垫片(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磨倒挡惰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惰轮(3)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耐磨惰轮垫片(1),其中一个所述耐磨惰轮垫片(1)上的油槽(13)按照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运东汤厚礼李娟陶诗浩郑万生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