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升机主减速器智能周期撑杆及其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直升机舱内噪声控制
,具体是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智能周期撑杆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主减速器撑杆是直升机主减速器和机体的一种连接结构。由于其大多数为刚性连接,齿轮啮合振动会无衰减地传递到机体,引起直升机舱内噪声。因此可通过对主减撑杆进行隔振设计达到舱内降噪的目的。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大致有两种。
[0003]一种是在主减速器撑杆中嵌入若干个由金属/橡胶组成的周期结构。其降噪机理就是利用周期结构的宽频减振特性,阻碍主减速器振动向机体传递,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所谓周期结构,即弹性常数和密度周期分布的材料或结构。当振动波在周期结构中传递时,在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处发生反射、折射和入射,若某一段频率范围内反射波和入射波的相位相反,此时反射波对入射波的削弱作用最大,从而出现所谓阻带效应。通过合理设计阻带,可降低主减速器到机身的宽频振动水平,从而降低直升机舱内的宽频噪声。目前,用于直升机舱内宽频降噪的周期结构主要包括美国马里兰大学提出的主减周期撑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智能周期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以及设置在外筒内部的上筒和下筒,上筒和下筒分别为多层橡胶和压电叠堆串联组成的周期结构,上筒与下筒为并联关系;所述上筒的最上层橡胶与外筒顶部连接,上筒的最下层橡胶与下筒最上层橡胶通过连接金属块连接,下筒的最下层橡胶与外筒底部连接;所述上筒内部设置有上薄壁圆管,上薄壁圆管一端与连接金属块接触,另一端伸出外筒外连接有上连接接头;所述下筒底部设置有下薄壁圆管,下薄壁圆管底部连接有下连接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主减速器智能周期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筒的内壁与上薄壁圆管外壁留有间隙,上筒和下筒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间留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主减速器智能周期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筒和下筒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间的间隙中设置有内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主减速器智能周期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筒与下筒内的多层橡胶材料在装配时进行预压缩处理,下筒的预压缩量超过其在直升机飞行时的最大拉伸变形。5.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智能周期撑杆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智能周期撑杆的传递矩阵形式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2)控制技术的选择;使用ACSR频域主动控制技术,以结构作动装置为控制机构,通过控制结构振动抑制噪声;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洋,卫思琪,岳慧裕,党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