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及包括该制动夹钳单元的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305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及转向架,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该夹钳单元包括装有制动缸活塞组件的壳体,壳体两侧分别铰装可开合的左杠杆组件和右杠杆组件,制动缸活塞组件通过传动机构与左杠杆组件传动联接,左杠杆组件和右杠杆组件的一端分别装有安置闸片的闸片托,且另一端分别与间隙调节器的两端连接;活塞组件经推杆组件与间隙调节器衔接;壳体的两端分别装有制动缸侧盖和制动缸端盖;壳体邻近制动缸侧盖的一端具有推杆组件铰支结构。制动缸侧盖、制动缸端盖采用薄壁冲压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后,有效保证了夹钳制动时所需间隙调整量的稳定传递,进而确保了制动的可靠性和运行的安全性,并且为检测维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利。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及包括该制动夹钳单元的转向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动夹钳单元及转向架,尤其是一种轻量化的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及转向架,属于轨道交通


技术介绍

[0002]据申请人了解,现有技术中的一类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采用偏心轴放大机构和独立设置于制动缸外的间隙调节器,此类制动夹钳单元的优点是结构较为紧凑、模块化程度高,适合在诸如120km/h的标准地铁、城际动车、快捷货车等中、高速轨道车辆上普遍采用。其典型结构为2015年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快捷货车制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制动夹钳单元及闸片在快捷货车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以及申请号201120029779.1 、201220106387.5、201210075036.7的中国专利所公开。
[0003]与本申请最接近的现有制动夹钳单元如图1至图5所示,主要由安装于壳体1

的制动缸活塞组件2、推杆组件3、传动机构4、左杠杆组件5和右杠杆组件5

构成;左杠杆组件5和右杠杆组件5

的一端分别装有闸片托6,另一端分别与间隙调节器7的两端连接。壳体1

的两端分别装有与活塞轴线倾斜的制动缸侧盖8

和与活塞轴线垂直的制动缸端盖9


[0004]间隙调节功能是制动夹钳单元的一项关键性能指标,如何确保制动夹钳单元具有稳定可靠的间隙调节量对于轨道车辆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轨道交通车辆运行时,壳体和间隙调节器之间通过推杆组件的运动传递夹钳制动时所需的间隙调节量。有关间隙调节器的结构及其与推杆组件衔接作用详见公告号为CN104260748A,名称为《轨道机车车辆制动夹钳单元闸片间隔调整器》以及公告号为CN207795925U,名称为《车辆闸片间隙调整装置及其制动夹钳机构》的中国专利文献。
[0005]现有技术的紧凑型夹钳单元都将推杆组件3的铰支点设置在制动缸侧盖8

(参见图4)上,再用螺栓把制动缸侧盖8

紧固在壳体1

上。结果,制动缸侧盖的制造和装配误差都直接影响推杆铰支点相对于壳体的位置精度,进而影响推杆的定位和运动精度,容易在轨道车辆制动过程中引起夹钳制动间隙调整量的波动,不利于制动夹钳单元的制动可靠性和轨道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0006]此外,轨道车辆簧下结构的轻量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现有的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质量接近100kg,整体较为笨重。制动夹钳单元通过螺栓安装在转向架上,重量较大的制动夹钳单元增加了车辆的簧下质量负担,不利于车辆行驶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加速性能,严重制约了轨道车辆的行驶品质,无法满足轨道车辆对制动夹钳单元及转向架提出的轻量化发展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通过结构改进,提供一种可以更加稳定可靠地传递间隙调节量的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同时给出采用该制动夹钳单元的转向架,从而确保制动夹钳单元的制动可靠和轨道车辆的运行安全。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在于:在保持原有功能以及保证强度和刚性前提下,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提出一种尽可能满足轻量化指标的制动夹钳单元,以有效减轻列车簧下质量。
[0009]为了达到以上首要目的,本专利技术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装有制动缸活塞组件的壳体,所述壳体两侧分别铰装可开合的左杠杆组件和右杠杆组件,所述制动缸活塞组件通过传动机构与左杠杆组件传动联接,所述左杠杆组件和右杠杆组件的一端分别装有安置闸片的闸片托,且另一端分别与间隙调节器的两端连接;所述活塞组件经推杆组件与间隙调节器衔接;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装有制动缸侧盖和制动缸端盖;所述壳体邻近制动缸侧盖的一端具有推杆组件铰支结构。
[0010]具体而言,所述壳体邻近制动缸侧盖的一端朝外延伸出铰支推杆组件的凸台。所述凸台优选位于所述壳体邻近制动缸侧盖的一端下边缘中部。这样可以保持传动机构各零件不变。
[0011]采用本专利技术后,原先铰支于制动缸侧盖上的推杆组件转移到直接铰支在壳体上,因此避免了壳体安装面、制动缸侧盖制造以及安装累积误差因素对推杆组件装配精度的影响,能够充分保证推杆组件的定位和运动精度,并且杜绝了因壳体与制动缸侧盖紧固连接振动或松动对推杆组件定位和运动精度的不利影响;有效保证了夹钳制动时所需间隙调整量的准确、稳定地传递,进而确保了制动的可靠性和运行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在不影响夹钳功能的情况下,方便地拆开制动缸侧盖,以便查看壳体内各零部件的动作情况,为检测维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0012]为了达到进一步的目的,所述壳体的制动缸端盖一端垂向投影呈切角形成的与制动缸侧盖一端反向的倾斜端,所述制动缸侧盖和制动缸端盖的安装面分别与制动缸活塞组件的轴线呈相应交角。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制动缸侧盖和制动缸端盖为薄壁冲压件。
[0014]这样,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壳体因制动缸一端斜截削去一块而显著减轻了重量,而原有功能不仅没有受到不利影响,反而因为制动缸端盖的安装连接件长度随其安装结构的改变而缩短,因此连接更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0015]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壳体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中推杆组件的立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1中壳体安装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图6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不含侧盖)。
[0023]图8是图6中壳体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不含侧盖)。
[0024]图9是图6中壳体安装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图6中壳体安装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是图6实施例中壳体的平面投影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是图6实施例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是图6实施例中制动缸端盖的平面投影结构示意图。
[0029]图14是图6实施例中制动缸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5是图6实施例中制动缸侧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6是图6中杠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7是采用图6实施例的转向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8是采用图6实施例的转向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基本结构如图6至图10所示,壳体1中装有制动缸活塞组件2,两侧分别铰装可开合的左杠杆组件5和右杠杆组件5

。制动缸活塞组件2参见图10,含有内部安装活塞的缸套2

2以及O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包括装有制动缸活塞组件的壳体,所述壳体两侧分别铰装可开合的左杠杆组件和右杠杆组件,所述制动缸活塞组件通过传动机构与左杠杆组件传动联接,所述左杠杆组件和右杠杆组件的一端分别装有安置闸片的闸片托,且另一端分别与间隙调节器的两端连接;所述活塞组件经推杆组件与间隙调节器衔接;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装有制动缸侧盖和制动缸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邻近制动缸侧盖的一端具有推杆组件铰支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支结构为壳体邻近制动缸侧盖的一端朝外延伸出的铰支推杆组件的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壳体邻近制动缸侧盖的一端下边缘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呈具有垂向中心通孔的外侧圆弧柱状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包括同轴铰支在壳体上的上推杆杠杆和下推杆杠杆;所述下推杆杠杆的外端与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间隙调节器衔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推杆杠杆邻近传动机构的一端装有滚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制动缸端盖一端垂向投影呈切角形成的与制动缸侧盖一端反向的倾斜端,所述制动缸侧盖和制动缸端盖的安装面分别与制动缸活塞组件的轴线呈相应交角。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缸侧盖的安装面与制动缸活塞组件的轴线呈40
°‑
60
°
交角,所述制动缸端盖的安装面与制动缸活塞组件的轴线呈50
°‑
75
°
交角。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紧凑式制动夹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缸侧盖和制动缸端盖的安装面分别与制动缸活塞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兴百宪梅卓民张萍郑志立王贤龙李娄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