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CMOS反相器单粒子闩锁效应仿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189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MOS反相器单粒子闩锁效应仿真方法,基于器件内部工艺参数,利用TCAD仿真平台构建NMO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MOS反相器单粒子闩锁效应仿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MOS反相器单粒子闩锁效应仿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数字电路是处理信号,实现系统逻辑功能与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反相器,具有低功耗、低输出阻抗、高噪声容限等优点,常被应用在时钟振荡器、存储器等常用电子器件中,也因此被作为数字电路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之一。
[0003]伴随着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路被大量运用到航天领域,CMOS反相器作为其关键单元,在遭受空间辐射环境中高能粒子撞击时,可能会引发器件的SEE(单粒子效应),成为系统正常工作的薄弱环节。CMOS反相器中的SEE主要考虑SEU(单粒子翻转)与SEL(单粒子闩锁)。SEU为软错误,指输出逻辑状态的翻转,这可能引起系统功能性错误;SEL为硬错误,指单粒子轰击引发的单粒子电流致使寄生双极性晶体管开启,从而形成PNPN可控硅的正反馈电流,引发器件电流急剧增大,导致器件的永久损毁,进而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0004]由于SEL对在轨航天器系统具有不可逆损伤,所以需要对CMOS反相器进行抗单粒子能力评估,评估主要有试验和模拟仿真两种手段,通常试验在地面加速器上进行,但是加速器资源有限、价格高昂,试验不利于开展,且不易得到器件内部电参数空间分布特性;而仿真模拟手段便捷、经济并且易获得器件内部电参数微观分布,所以模拟仿真手段是进行SEL评估的主要途径。
[0005]目前仿真结构主要采用CMOS反相器单管结构模型,这种模型存在不能完整模拟出器件发生SEL时PNPN结构正反馈大电流特性的缺点,不利于器件的SEL加固设计。具体的,常规器件模拟仿真只建立CMOS反向器中的NMOS(N型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或者PMOS(P型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单管结构,导致仿真只能模拟出单管的寄生BJT(双极结型晶体管)导通引起大电流致器件烧毁,而不能准确模拟CMOS反相器由于PNP

NPN结构可控硅开启形成正反馈大电流引起的器件SEL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CMOS反相器单粒子闩锁效应仿真方法,通过该方法获得器件SEL的PNPN结构正反馈电流和电场随时间、空间演变的分布特性。
[0007]技术方案:一种CMOS反相器单粒子闩锁效应仿真方法,包括:
[0008]步骤1:根据待测器件的结构图及工艺参数,利用TCAD软件进行器件结构建模,定义器件结构和尺寸;然后定义器件各个区域的尺寸、材料类型、掺杂类型及掺杂浓度;最后定义器件的电极及网格划分信息;
[0009]步骤2:在建立器件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添加物理模型,包括:迁移率模型、复合模型、载流子统计模型、碰撞离化模型,以此通过数值计算方式,仿真获得器件的真实物理特性;
[0010]步骤3:器件电学特性仿真,具体包括:首先,将器件相关电极短接,以此引出接地端、电源端、输入端、输出端;其次,将器件输出端设置为电流边界;接着,给器件接地端和电源端加压,使器件进入工作状态;最后,在器件输入端加偏压,电压初值为0V,终值为3.3V,步长为0.1V,以此仿真获得器件的电学特性;
[0011]步骤4:若步骤3仿真得到的器件电学特性不完全符合器件实际的电学特性,则进行迭代优化仿真参数,参数包括:器件尺寸、各区域尺寸、各区域掺杂浓度、沟道长度、载流子寿命,直至仿真得到的电学特性与器件试验结果相符合;
[0012]步骤5:构建单粒子模型,具体包括:在器件电学特性仿真完成的基础上添加单粒子模块,单粒子模块定义信息包括:入射粒子的LET、径迹半径、入射深度、入射位置、电荷生成脉冲的特征时间,通过将器件接地电极置0V、电源电极置3.3V、输入端置低电平或高电平,使器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再由不同能量的粒子入射器件以此仿真器件的SEL;
[0013]步骤6:确定敏感区域,具体包括:给器件电极加偏置,当器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且输入端为低电平时,固定粒子LET值,改变粒子入射位置,分别选取入射器件的8个电极区域,然后根据漏极电荷收集量来判断敏感区域;当器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且输入端为高电平时,重复上述过程得到此时的敏感区域;最后,根据不同输入条件下,两个敏感区域的漏极电流来判断最敏感区域;
[0014]步骤7:确定器件最敏感区域之后,在最敏感区域处固定单粒子入射位置,改变粒子LET值,LET值由小增大,当粒子入射器件后,致使器件漏极电流倍增,且随时间推移一直维持在一个大电流状态,则器件发生了SEL,否则未发生SEL,致使器件发生SEL的LET最小值为器件的SEL阈值;
[0015]步骤8:利用TCAD软件模拟仿真获得发生SEL时器件内部载流子浓度、电流密度、电场强度、电势随时间、空间分布的特性。
[0016]进一的步,所述步骤1中,器件的结构区域包括:P型衬底、N阱区、NMOS P+基区、NMOS N+源区、NMOS N+漏区、PMOS N+基区、PMOS P+源区、PMOS P+漏区、栅极氧化层、栅极沟道、NMOS电极、PMOS电极。
[0017]进一的步,所述步骤1中,网格划分采取非均匀划分,栅极沟道、PMOS P+漏区、PMOS N+基区、NMOS N+漏区、NMOS P+基区的网格相对其他区域较密。
[0018]进一的步,所述步骤7中,LET值由小增大的步长为5MeV
·
cm2/mg。
[0019]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CMOS反相器单粒子闩锁效应仿真方法,基于器件内部工艺参数,利用TCAD仿真平台构建NMOS

PMOS组合的完整CMOS工艺结构模型。该模型可以准确表征器件发生SEL时的PNPN可控硅正反馈大电流随时空的演变过程,弥补了NMOS单管SEL模型不能准确表征CMOS反相器SEL特性的缺点,从而提高了器件SEL模拟仿真准确度。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快速便捷获得器件发生SEL的电参数空间分布特性,为器件的SEL研究及型号产品设计加固提供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2为N阱CMOS反相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中CMOS反相器结构区域及网格划分图;
[0023]图4为实施例中CMOS反相器典型电学特性曲线,其中图(a)为CMOS反相器电压传输特性,图(b)为CMOS反相器电流传输特性;
[0024]图5为LET=15MeV
·
cm2/mg、输入为低电平时,不同粒子入射位置时的漏极电流_时间曲线;
[0025]图6为LET=15MeV
·
cm2/mg、输入为高电平时,不同粒子入射位置时的漏极电流_时间曲线;
[0026]图7为不同LET粒子入射的单粒子效应漏极时间电流曲线;
[0027]图8为100ns时,器件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MOS反相器单粒子闩锁效应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根据待测器件的结构图及工艺参数,利用TCAD软件进行器件结构建模,定义器件结构和尺寸;然后定义器件各个区域的尺寸、材料类型、掺杂类型及掺杂浓度;最后定义器件的电极及网格划分信息;步骤2:在建立器件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添加物理模型,包括:迁移率模型、复合模型、载流子统计模型、碰撞离化模型,以此通过数值计算方式,仿真获得器件的真实物理特性;步骤3:器件电学特性仿真,具体包括:首先,将器件相关电极短接,以此引出接地端、电源端、输入端、输出端;其次,将器件输出端设置为电流边界;接着,给器件接地端和电源端加压,使器件进入工作状态;最后,在器件输入端加偏压,电压初值为0V,终值为3.3V,步长为0.1V,以此仿真获得器件的电学特性;步骤4:若步骤3仿真得到的器件电学特性不完全符合器件实际的电学特性,则进行迭代优化仿真参数,参数包括:器件尺寸、各区域尺寸、各区域掺杂浓度、沟道长度、载流子寿命,直至仿真得到的电学特性与器件试验结果相符合;步骤5:构建单粒子模型,具体包括:在器件电学特性仿真完成的基础上添加单粒子模块,单粒子模块定义信息包括:入射粒子的LET、径迹半径、入射深度、入射位置、电荷生成脉冲的特征时间,通过将器件接地电极置0V、电源电极置3.3V、输入端置低电平或高电平,使器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再由不同能量的粒子入射器件以此仿真器件的SEL;步骤6:确定敏感区域,具体包括:给器件电极加偏置,当器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且输入端为低电平时,固定粒子LE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洋吕贺曹荣幸薛玉雄梅博张洪伟刘洋郑澍李红霞韩丹曾祥华李兴冀杨剑群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