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导叶可调节的双向贯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1074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前置导叶可调节的双向贯流泵,包括贯流泵本体,所述贯流泵本体内设置有吸水室和出水室,所述吸水室和出水室之间设置有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设置于泵轴上,所述泵轴两端设置的轮毂上均设置有若干导叶,若干所述导叶顶部固定的上固定轴转动安装于贯流泵本体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转动槽内设置转动板,转动板配合调节机构,使得转动板可以在转动槽内转动,转动板一侧的锥齿轮面一与若干从动锥齿轮啮合,进而通过上固定轴带动若干个导叶同步旋转,实现了对导叶旋转角度的精确调节,仅通过一个传动电机即可调整整个导叶的旋转角度,提高了导叶调节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泵的利用效率。高了泵的利用效率。高了泵的利用效率。

A two-way tubular pump with adjustable front guide v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置导叶可调节的双向贯流泵


[0001]本技术涉及贯流泵
,具体涉及一种前置导叶可调节的双向贯流泵。

技术介绍

[0002]贯流泵广泛运用于排涝、灌溉领域,其特点是流量大,扬程低。现代电力工业约有1/3的电力用来驱动叶片泵,贯流泵是叶片型泵的一种类型,其效率的提升对于减少能源的消耗有着直接的意义。贯流泵效率的提升不仅取决于叶轮的性能,还与泵的进、出口流道的形状及过流部件密切相关,只有当泵装置各过流段过流部件与运行工况达到最佳匹配关系,泵装置的效率才能取得最优值。
[0003]传统贯流泵的导叶体固定安装在泵轴的导叶体轮毂外,导叶体均匀布置,且每片叶片的几何形状和安放角度均相同;导叶体进口与叶轮出口相衔接,出口与出水管路衔接;当水泵在非额定工况点运行时,导叶体进口安放角与叶轮出口液流角间具有角度差,造成冲击,使得水泵效率下降,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有技术中为调节导叶体的旋转角度通常是通过手动旋转手柄,来一一调节导叶体转动的角度,若干个导叶体使得导体手动调节效率缓慢,且存在精度上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置导叶可调节的双向贯流泵,解决以下技术问题:手动调节导叶体的旋转角度导致调节效率缓慢且存在精度上的误差。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前置导叶可调节的双向贯流泵,包括贯流泵本体,所述贯流泵本体内设置有吸水室和出水室,所述吸水室和出水室之间设置有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设置于泵轴上,所述泵轴两端设置的轮毂上均设置有若干导叶,若干所述导叶顶部固定的上固定轴转动安装于贯流泵本体侧壁上,所述贯流泵本体侧壁上开设有转动槽,若干所述上固定轴均贯穿转动槽一侧并套设有从动锥齿轮,所述贯流泵本体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调节导叶旋转角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贯流泵本体上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贯穿转动槽一侧并套设有主动锥齿轮,所述转动槽内设置有转动板。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板一侧设置有锥齿轮面一,所述锥齿轮面一与若干上固定轴上套设的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若干所述导叶底部固定的下固定轴转动安装于轮毂上,若干所述上固定轴均贯穿转动槽一侧并套设有从动锥齿轮。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槽内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为圆环构件,所述转动板上开设的限位槽与限位板转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动轴远离主动锥齿轮一端套设有传动齿轮一,传动齿轮一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于传动齿轮二上,传动齿轮二套设于传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传动电机固定安装于贯流泵本体外壁上。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电机和主动轴均设置于防护壳内,所述防护壳固定安装于贯流泵本体外壁上。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的一种前置导叶可调节的双向贯流泵,通过在转动槽内设置转动板,转动板配合调节机构,使得转动板可以在转动槽内转动,转动板一侧的锥齿轮面一与若干从动锥齿轮啮合,进而通过上固定轴带动若干个导叶同步旋转,实现了对导叶旋转角度的精确调节,仅通过一个传动电机即可调整整个导叶的旋转角度,提高了导叶调节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泵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前置导叶可调节的双向贯流泵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3是本技术转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贯流泵本体;2、吸水室;3、出水室;4、叶轮组件;5、导叶;6、调节机构;61、主动轴;62、主动锥齿轮;63、皮带;64、传动电机;65、防护壳;7、上固定轴;8、从动锥齿轮;9、转动板;91、锥齿轮面一;92、锥齿轮面二;93、限位槽;10、限位板;11、转动槽;12、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前置导叶可调节的双向贯流泵,包括贯流泵本体1,贯流泵本体1内设置有吸水室2和出水室3,吸水室2和出水室3之间设置有叶轮组件4,叶轮组件4设置于泵轴上,泵轴两端设置的轮毂12上均设置有若干导叶5,两个轮毂12分别设置于吸水室2和出水室3内,贯流泵本体1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调节导叶5旋转角度的调节机构6;
[0021]参阅图2,贯流泵本体1侧壁上开设有转动槽11,若干导叶5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固定轴7,若干导叶5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固定轴,若干下固定轴转动安装于轮毂12上,若干上固定轴7均转动安装于贯流泵本体1侧壁上,若干上固定轴7均贯穿转动槽11一侧并套设有从动锥齿轮8,上固定轴7与贯流泵本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防止贯流泵本体1内的流体泄露出去;
[0022]参阅图2,调节机构6包括主动轴61,主动轴61转动安装于贯流泵本体1上,主动轴61贯穿转动槽11一侧并套设有主动锥齿轮62,主动轴61远离主动锥齿轮62一端套设有传动齿轮一,传动齿轮一通过皮带63传动连接于传动齿轮二上,传动齿轮二套设于传动电机64输出轴上,传动电机64固定安装于贯流泵本体1外壁上,传动电机64和主动轴61均设置于防护壳65内,防护壳65固定安装于贯流泵本体1外壁上;
[0023]参阅图2

图3,转动槽11内设置有转动板9,转动槽11内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0,限位
板10为圆环构件,转动板9上开设的限位槽93与限位板10转动连接,转动板9一侧设置有锥齿轮面一91,锥齿轮面一91与若干上固定轴7上套设的从动锥齿轮8啮合连接,转动板9远离锥齿轮面一91一侧设置有锥齿轮面二92,锥齿轮面二92与主动锥齿轮62啮合连接;使用时,主动锥齿轮62通过锥齿轮面二92带动转动板9在转动槽11内转动,进而带动锥齿轮面一91啮合连接的若干从动锥齿轮8转动,若干从动锥齿轮8带动上固定轴7端部的导叶5随之转动,同步调节出水室3内和吸水室2内若干导叶5的转动角度,实现了对导叶5旋转角度的精确调节,仅通过一个传动电机64即可调整整个导叶5的旋转角度,提高了导叶5调节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泵的利用效率。
[0024]请参阅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前置导叶可调节的双向贯流泵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5]启动传动电机64,传动电机64输出轴带动传动齿轮二转动,传动齿轮二通过皮带63带动传动齿轮一传动,进而带动主动轴61底部的主动锥齿轮62转动,主动锥齿轮62通过锥齿轮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置导叶可调节的双向贯流泵,包括贯流泵本体(1),所述贯流泵本体(1)内设置有吸水室(2)和出水室(3),所述吸水室(2)和出水室(3)之间设置有叶轮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组件(4)设置于泵轴上,所述泵轴两端设置的轮毂(12)上均设置有若干导叶(5),若干所述导叶(5)顶部固定的上固定轴(7)转动安装于贯流泵本体(1)侧壁上,所述贯流泵本体(1)侧壁上开设有转动槽(11),若干所述上固定轴(7)均贯穿转动槽(11)一侧并套设有从动锥齿轮(8),所述贯流泵本体(1)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调节导叶(5)旋转角度的调节机构(6),所述调节机构(6)包括转动安装于贯流泵本体(1)上的主动轴(61),所述主动轴(61)贯穿转动槽(11)一侧并套设有主动锥齿轮(62),所述转动槽(11)内设置有转动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置导叶可调节的双向贯流泵,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导叶(5)底部固定的下固定轴转动安装于轮毂(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置导叶可调节的双向贯流泵,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鹏孔令杰朱庆龙朱天翔李晓龙舒雪辉钱凤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