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905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1:39
一种控制阀,包括阀芯座,阀芯座包括通孔部,通孔部呈扁孔状设置,通孔部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第四段,第一段和第二段沿阀芯座的轴向分布,沿阀芯座的轴向,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别位于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两侧,定义一平面,该平面与阀芯座的中轴线平行,第一段和第二段在该平面上的投影的最大轴向距离为L1,第三段和第四段在该平面上的投影的最小径向距离为L2,L1<L2。这样,通过设置通孔部为扁孔状,在保证流体面积的同时,有利于减小阀芯座的轴向高度,进而有利于减小控制阀的轴向高度,使控制阀小型化。使控制阀小型化。使控制阀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阀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动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控制阀。

技术介绍

[0002]在空调系统或热管理系统中,常采用控制阀作为节流元件,控制阀可以根据系统不同工作模式的需要,对工作流体进行正向或反向节流。如何使控制阀小型化是一个待改善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阀,有利于减小控制阀的轴向高度,使控制阀小型化。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控制阀,包括阀部件,所述阀部件具有阀口,所述阀部件包括阀芯座,所述阀芯座包括通孔部,所述通孔部形成的孔腔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阀口的流通面积,所述通孔部呈扁孔状设置,所述通孔部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第四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沿所述阀芯座的轴向分布,沿所述阀芯座的轴向,所述第一段比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阀芯座的上端面设置,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两侧;
[0006]定义一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阀芯座的中轴线平行,沿所述阀芯座的轴向,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的最大轴向距离为L1,沿所述阀芯座的径向,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的最小径向距离为L2,L1和L2之间满足关系:L1<L2
[000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阀,包括阀芯座,阀芯座包括通孔部,通孔部呈扁孔状设置,通孔部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第四段,第一段和第二段沿阀芯座的轴向分布,沿阀芯座的轴向,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别位于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两侧,定义一平面,该平面与阀芯座的中轴线平行,第一段和第二段在该平面上的投影的最大轴向距离为L1,第三段和第四段在该平面上的投影的最小径向距离为L2,L1<L2。这样,通过设置通孔部为扁孔状,在保证流体面积的同时,有利于减小阀芯座的轴向高度,进而有利于减小控制阀的轴向高度,使控制阀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控制阀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中阀部件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控制阀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阀芯组件的一个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图1中阀芯组件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5是图4中阀芯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6是控制阀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座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7是图6中连接座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8是图1中阀芯座组件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9是控制阀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阀芯座组件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10是控制阀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另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11是图10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12是控制阀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13是控制阀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0022]参见图1,控制阀100包括驱动部件1、阀部件2以及阀体部件3,部分阀部件2位于阀体部件3形成的阀体腔30内,阀部件2与阀体部件3连接,驱动部件1位于阀部件2的外周,驱动部件1与阀部件2连接,控制阀100通过驱动部件1与外界进行电连接和/或信号连接。
[0023]参见图1,驱动部件1包括外壳体11,定子组件12以及接口部13,定子组件12包括线圈绕组121,接口部13包括第一插针131,本实施例中,以线圈绕组121、第一插针131为注塑嵌件,一体注塑形成外壳体11。接口部13与外壳体11一体注塑成型,第一插针131的一端与线圈绕组121电连接,第一插针131的另一端位于接口部13形成的接插腔内,用于与外界电连接。当然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接口部13与外壳体11还可以通过装配固定的方式实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件1还包括卡扣部14,卡扣部14与外壳体11固定连接,驱动部件1通过卡扣部14实现与阀部件2的连接。
[0024]参见图2,阀部件2包括转子组件21、连接座22、丝杆23、阀芯组件24、阀芯座组件25以及套管26,转子组件21与丝杆23的一端固定连接,丝杆23的另一端与阀芯组件24螺纹连接,连接座22位于部分丝杆23和部分阀芯组件24的外周,阀芯座组件25位于部分阀芯组件24的外周,连接座22与阀芯座组件25固定连接,套管26位于转子组件21的外周,套管26与连接座22固定连接。阀芯座组件25包括阀口部,阀口部形成阀口251,阀芯组件24包括阀芯241,转子组件21能够通过丝杆23带动阀芯241沿阀部件2的轴向进行线性往复运动,阀芯241在运动时能够靠近或远离阀口251,进而能够在阀口251处形成节流或通断。
[0025]参见图2至图5,转子组件21包括转子211和连接件212,转子211与连接件212固定连接,连接件212与丝杆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以连接件212为注塑嵌件,通过注塑形成转子211,转子211与连接件212注塑固定。连接件212与丝杆23可以通过过盈配合或焊接或粘胶等方式实现固定。阀芯组件24还包括螺母件242,螺母件242由塑性材料制成,螺母件242可以通过一体注塑成型,阀芯241位于部分螺母件242的外周,阀芯241与螺母件242固定连接,具体地螺母件242与阀芯241可以通过过盈配合或粘胶或注塑或铆压等方式实现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阀芯241具有第一孔道2411,阀芯241包括第一安装部2412,第一安装部2412形成第一安装腔2413,就阀芯241而言,第一安装腔2413与第一孔道2411连通。螺母件242包括限位部244和螺纹部245,限位部244和螺纹部245一体注塑成型,螺母件242的外形大致呈T形,螺纹部245位于第一安装腔2413,螺纹部245与第一安装部2412过盈配合实现螺母件242和阀芯241的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为加固阀芯241与螺母件242的固定连接,
阀芯241还包括第一铆压部2414,沿阀芯241的轴向,第一铆压部2414高出第一安装部2412设置,沿阀芯241的径向,第一铆压部2414位于第一安装部2412的两侧且可以对称分布,第一铆压部2414与第一安装部2412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部2415,第一铆压部2414上设置有用于铆压的铆压凸部2416,铆压凸部2416间隔设置,相邻两铆压凸部2416之间形成有铆压槽2417,设置铆压槽2417的目的在于实现后文中平衡通道的连通。螺纹部245位于第一安装腔2413,螺纹部245与第一安装部2412过盈配合,限位部244与第一台阶部2415抵接,铆压凸部2416折弯压紧于限位部244,使限位部244压紧于铆压凸部2416和第一台阶部2415之间,实现螺母件242与阀芯241的固定连接。螺母件242还具有螺纹孔243,螺纹孔243贯穿螺母件242设置,形成螺纹孔243的周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阀,包括阀部件,所述阀部件具有阀口,所述阀部件包括阀芯座,所述阀芯座包括通孔部,所述通孔部形成的孔腔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阀口的流通面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部呈扁孔状设置,所述通孔部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第四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沿所述阀芯座的轴向分布,沿所述阀芯座的轴向,所述第一段比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阀芯座的上端面设置,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两侧;定义一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阀芯座的中轴线平行,沿所述阀芯座的轴向,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的最大轴向距离为L1,沿所述阀芯座的径向,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的最小径向距离为L2,L1和L2之间满足关系:L1<L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为第一平弧段,所述第二段为第二平弧段,所述第三段为第一圆弧段,所述第四段为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一平弧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平弧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弧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平弧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另一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弧段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平弧段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圆弧段的表面为圆弧面,所述第二圆弧段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