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型振荡信号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628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切换型振荡信号回路,包括第一振荡晶体管的第一振荡信号回路;第二振荡晶体管的第二振荡信号回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振荡信号回路相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切换端子;在导通、断开状态间对第一和第二振荡信号回路进行切换的切换回路;第一切换端子与第一振荡晶体管上的发射极负载电阻器的接地端和其基极偏置电阻器上的接地端相连接,第二切换端子与第二振荡晶体管上的发射极负载电阻器的接地端和其基极偏置电阻器上的接地端相连接。(*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切换型振荡信号回路,特别涉及在通过切换回路选择出两个振荡信号回路中的一个而使其处于动作状态,并且由处于动作状态的振荡信号回路输出振荡信号时,可以减少处于非动作状态的振荡信号回路所产生的暗电流,进而可以降低两个振荡信号回路的整体电力消耗量。在世界各国使用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以及亚洲一些国家采用的是数字式蜂窝系统(DCSDigitalCellular System),即按照由1982年开始实施的数字便携式电话的欧洲统一标准方式运行的移动通信系统,而在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采用的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System for Mobil Communications)。按照数字式蜂窝系统通信方式(DCS)运行的系统,是一种按照使基地局的频率为1805兆赫兹至1880兆赫兹、移动局的频率为1710兆赫兹至1785兆赫兹、便携式电话机中的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VCO)的振荡频率位于1700兆赫兹频带的方式对频率实施划分,使用的频道数目为374个,调谐方式为高斯最小漂移键控方式(GMSKGaussian Minimum Shift Keying)的移动通信系统。按照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通信方式(GSM)运行的系统,是一种按照使基地局的频率为925兆赫兹至960兆赫兹、移动局的频率为880兆赫兹至915兆赫兹、便携式电话机中的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VCO)的振荡频率位于900兆赫兹频带的方式对频率实施划分,使用的频道数目为124个,调谐方式为GMSK的移动通信系统。在两种移动通信系统,即按照DCS和GSM运行的移动通信系统,是运行方式不同的两种移动通信系统,所以当需要加入至按照DCS和GSM运行的这两种移动通信系统中时,就需要配置可以按照DCS运行而实施移动通信的便携式电话机,以及可以按照GSM运行而实施移动通信的便携式电话机共两部便携式电话机。然而正如上所述,按照DCS运行的移动通信系统和按照GSM运行的移动通信系统,其调谐方式均为GMSK,而仅仅是使用的频率有所不同,所以已经有人提出过下述技术解决方案,即在便携式电话机中设置由能够产生位于1700兆赫兹频带处的振荡信号的第一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和能够产生位于900兆赫兹频带处的振荡信号的第二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共两个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以及对它们实施切换用的切换回路构成的切换型振荡信号回路,并且通过对该切换型振荡信号回路中的切换回路实施控制的方式,分别使用这两个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从而可以在按照DCS运行的移动通信系统和按照GSM运行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便携式电话机。这种可以在按照DCS运行的移动通信系统和按照GSM运行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便携式电话机,在将其应用在按照DCS运行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时,可以通过切换回路将第一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切换至动作状态,将第二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切换至非动作状态的方式,而获得由第一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给出的振荡信号,而将其应用在按照GSM运行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时,可以通过切换回路将第二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切换至动作状态,将第一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切换至非动作状态的方式,获得由第二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给出的振荡信号。图2为表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可以在按照DCS运行的移动通信系统和按照GSM运行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切换型振荡信号回路的构成实例用的示意性回路图。正如图2所示,作为现有技术的这种切换型振荡信号回路具有可以产生位于1700兆赫兹频带处的频率信号的第一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21,可以产生位于900兆赫兹频带处的频率信号的第二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22,切换回路23,第一振荡信号输出端子24,第二振荡信号输出端子25,切换信号供给端子26,第一切换端子27,第二切换端子28,电源端子29,第一频率设定用电压供给端子30和第二频率设定用电压供给端子31等。第一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21可以具有第一振荡晶体管211、发射极负载电阻器212、变容二极管213、电感器214、结合电容器215、216、抑制直流用电容器217、缓冲电阻器218、基极偏置电阻器219、2110和旁路电容器2111,而且各个回路元件211至2111按照如图2所示的方式实施连接。对于这种场合,变容二极管213和电感器214主要构成对第一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21的振荡频率实施设定用的第一共振回路,而且借助第一频率设定用电压供给端子30将改变供给至变容二极管213的第一频率设定电压,从而可以将第一共振回路的共振频率选定在位于1700兆赫兹频带的预定频率处。第二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22的构成与第一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21大体相类似,即可以具有第二振荡晶体管221、发射极负载电阻器222、变容二极管223、电感器224、结合电容器225、226、抑制直流用电容器227、缓冲电阻器228、基极偏置电阻器229、2210和旁路电容器2211,而且各个回路元件221至2211按照如图2所示的方式实施连接。对于这种场合,变容二极管223和电感器224主要构成对第二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22的振荡频率实施设定用的第二共振回路,而且借助第二频率设定用电压供给端子31将改变供给至变容二极管223的第二频率设定电压,从而可以将第二共振回路的共振频率选择设定在位于900兆赫兹频带的预定频率处。而且,切换回路23可以由第一开关晶体管231、第二开关晶体管232、电阻器233、234、235、236、237等构成,这些回路元件231至237按照如图2所示的方式实施连接。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作为现有技术的这种切换型振荡信号回路可以按照下述方式实施运行。对于将便携式电话机应用在按照DCS运行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场合,向切换回路23中的切换信号供给端子26供给呈正极性(高电位)的切换信号,使第一开关晶体管231导通,并且使第二开关晶体管232断开。在这时,第一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21将第一振荡晶体管211的发射极负载电阻器212上的接地端导通,而且可以通过第一开关晶体管231的集电极·发射极通路实现接地连接,从而使得动作电流可以流过第一振荡晶体管211的集电极·发射极之间,进而使第一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21能够实施正常的振荡信号动作。而且,由第一振荡晶体管211给出的、第一频率的振荡信号(位于1700兆赫兹频带处的振荡信号),将通过其发射极流经结合电容器216而供给至第一振荡信号输出端子24,进而通过该第一振荡信号输出端子24供给至应用回路(图中未示出)。而且在这一时刻,第二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22将第二振荡晶体管21的发射极负载电阻器222上的接地端断开,进而不能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231而实现接地连接,所以在第二振荡晶体管221上的集电极·发射极之间将没有动作电流流过,从而第二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22停止振荡信号发生动作。在另一方面,对于将便携式电话机应用在按照GSM运行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场合,向切换回路23中的切换信号供给端子26处供给具有接地电位(低电位)的切换信号,使第一开关晶体管231断开,并且使第二开关晶体管232导通。在这时,第二电压控制振荡信号回路22将由于第二振荡晶体管221的发射极负载电阻器222上的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换型振荡信号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振荡晶体管的第一振荡信号回路,第二振荡晶体管的第二振荡信号回路,与所述第一振荡信号回路相连接用的第一切换端子和与所述第二振荡信号回路相连接用的第二切换端子,并且还有可通过所供给的切换信号,在导通、断开状态间对所述第一振荡信号回路和所述第二振荡信号回路实施交替切换用的切换回路,所述第一切换端子与所述第一振荡晶体管上的发射极负载电阻器的接地端和其基极偏置电阻器上的接地端分别相连接,所述第二切换端子与所述第二振荡晶体管上的发射极负载电阻器的接地端和其基极偏置电阻器上的接地端分别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场敏喜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