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推行的自平衡移动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96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自平衡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推行的自平衡移动机器人,包括自平衡机器人本体、驱动机构和推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接于自平衡机器人本体的顶部,所述推动机构设置于自平衡机器人本体的外部;当需要推动自平衡机器人本体时,通过开启电机,使得两个螺纹杆同步转动,此时两个升降板在两个螺纹杆的转动下,即可分别向下移动,即带动两组连接板向下移动,此时连接板会带动横板和万向轮向下移动,直至两个万向轮将自平衡机器人本体顶至离开地面后即可,此时通过推手和连接块即可将车子推动,避免了机器人车身过重,在机器人出现断电或故障,且无法及时维修时,导致耗费人力运输成本的问题。导致耗费人力运输成本的问题。导致耗费人力运输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推行的自平衡移动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自平衡移动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可推行的自平衡移动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双轮的自平衡机器人的结构特点是两轮共轴、独立驱动、车身重心位于车轮轴上方,现在的自平衡机器人通过车内的部件以达到控制车身重心的作用,使得以其在移动时,能达到自平衡的效果。
[0003]但是现有的自平衡移动机器人,虽然达到了平衡移动的作用,但是在机器人车身内部的零部件组合后,使得车身重量较重,如果机器人出现断电或故障,且无法及时维修时,对于机器人的移动将会显得特别困难,导致了人力运送成本大大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推行的自平衡移动机器人,旨在解决机器人车身内部的零部件组合后,使得车身重量较重,如果机器人出现断电或故障,且无法及时维修时,对于机器人的移动将会显得特别困难,导致了人力运送成本大大提高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推行的自平衡移动机器人,包括自平衡机器人本体、驱动机构和推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接于自平衡机器人本体的顶部,所述推动机构设置于自平衡机器人本体的外部;
[0006]所述驱动机构由设备盒、电机和螺纹杆组成,所述设备盒固接于自平衡机器人本体的顶部,所述电机安装于设备盒的顶部,所述螺纹杆固接于电机的输出轴,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同步轮,所述同步轮的外表面通过齿槽套接有同步带,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固接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自平衡机器人本体的内部固接有两个隔板;
[0007]所述推动机构由万向轮、横板和连接块组成,所述横板固接于连接板的底部,所述万向轮固接于横板的底部,所述连接块固接于自平衡机器人本体的外表面一侧,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固接有推手,避免了机器人车身过重,在机器人出现断电或故障,且无法及时维修时,导致耗费人力运输成本的问题。
[0008]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接于电机的输出轴,另一个所述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固接于设备盒的内腔顶部,且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均通过轴承固接于自平衡机器人本体的内腔底部,使得在两个螺纹杆的转动下,能达到升降升降板的作用,直至能使得两个万向轮时而代替自平衡机器人本体本身车轮的移动作用。
[0009]优选的,所述同步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同步轮分别固定套接于两个螺纹杆的外表面,且两个所述同步轮的外表面通过齿槽固定套接有同步带,能达到两个螺纹杆同步转动的目的。
[0010]优选的,所述升降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所述升降板分别螺纹套接于两个螺纹杆的外表面,且两个所述连接板为一组共两组,两组所述连接板分别固接于两个升降板的底部,且两组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两个螺纹杆的两侧,最终达到升降两个万向轮的目的。
[0011]优选的,所述自平衡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四个方形开口,且四个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分别贯穿于四个方形开口,能通过自平衡机器人本体外部连接板连接的两个横板,分别带动两个万向轮进行升降。
[0012]优选的,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板的两侧分别贴合于两个隔板和自平衡机器人本体的内腔两侧,使得升降板能进行升降。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本技术的驱动机构和推动机构,当需要推动自平衡机器人本体时,通过开启电机,利用一个螺纹杆的转动带动一个同步轮的转动,并通过一个同步轮最终在同步带的带动下,使得两个螺纹杆同步转动,此时两个升降板在两个螺纹杆的转动下,即可分别向下移动,即带动两组连接板向下移动,此时连接板会带动横板和万向轮向下移动,直至两个万向轮将自平衡机器人本体顶至离开地面后即可,此时通过推手和连接块即可将车子推动,避免了机器人车身过重,在机器人出现断电或故障,且无法及时维修时,导致耗费人力运输成本的问题。
[0015]2.通过本技术的螺纹杆和升降板的结构设计,便于通过两个螺纹杆的设置,使得在两个螺纹杆的转动下,能达到升降升降板的作用,直至能使得两个万向轮时而代替自平衡机器人本体本身车轮的移动作用。
[0016]3.通过本技术的连接板和横板的结构设计,便于两组连接板在升降时,能通过自平衡机器人本体外部连接板连接的两个横板,分别带动两个万向轮进行升降。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设备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设备盒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A

A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B

B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自平衡机器人本体;2、设备盒;3、电机;4、推手;5、连接块; 6、万向轮;7、连接板;8、横板;9、升降板;10、螺纹杆;12、同步轮;13、同步带;14、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推行的自平衡移动机器人技术方案:包括自平衡机器人本体1、驱动机构和推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接于自平衡机器人本体1的顶部,所述推动机构设置于自平衡机器人本体1的外部;
[0024]所述驱动机构由设备盒2、电机3和螺纹杆10组成,所述设备盒2固接于自平衡机器
人本体1的顶部,所述电机3安装于设备盒2的顶部,所述螺纹杆 10固接于电机3的输出轴,所述螺纹杆10的外表面套接有同步轮12,所述同步轮12的外表面通过齿槽套接有同步带13,所述螺纹杆10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升降板9,所述升降板9的底部固接有两个连接板7,所述自平衡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固接有两个隔板14;
[0025]所述推动机构由万向轮6、横板8和连接块5组成,所述横板8固接于连接板7的底部,所述万向轮6固接于横板8的底部,所述连接块5固接于自平衡机器人本体1的外表面一侧,所述连接块5的一端固接有推手4。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需要推动自平衡机器人本体1时,通过开启电机3,利用一个螺纹杆10的转动带动一个同步轮12的转动,并通过一个同步轮12 最终在同步带13的带动下,使得两个螺纹杆10同步转动,此时两个升降板9 在两个螺纹杆10的转动下,即可分别向下移动,即带动两组连接板7向下移动,此时连接板7会带动横板8和万向轮6向下移动,直至两个万向轮6将自平衡机器人本体1顶至离开地面后即可,此时通过推手4和连接块5即可将车子推动,避免了机器人车身过重,在机器人出现断电或故障,且无法及时维修时,导致耗费人力运输成本的问题。
[0027]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10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螺纹杆10的一端固接于电机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推行的自平衡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平衡机器人本体(1)、驱动机构和推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接于自平衡机器人本体(1)的顶部,所述推动机构设置于自平衡机器人本体(1)的外部;所述驱动机构由设备盒(2)、电机(3)和螺纹杆(10)组成,所述设备盒(2)固接于自平衡机器人本体(1)的顶部,所述电机(3)安装于设备盒(2)的顶部,所述螺纹杆(10)固接于电机(3)的输出轴,所述螺纹杆(10)的外表面套接有同步轮(12),所述同步轮(12)的外表面通过齿槽套接有同步带(13),所述螺纹杆(10)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升降板(9),所述升降板(9)的底部固接有两个连接板(7),所述自平衡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固接有两个隔板(14);所述推动机构由万向轮(6)、横板(8)和连接块(5)组成,所述横板(8)固接于连接板(7)的底部,所述万向轮(6)固接于横板(8)的底部,所述连接块(5)固接于自平衡机器人本体(1)的外表面一侧,所述连接块(5)的一端固接有推手(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推行的自平衡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0)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螺纹杆(10)的一端固接于电机(3)的输出轴,另一个所述螺纹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治林练迪
申请(专利权)人:陀螺人工智能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