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59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其避免了通过将两组预留板之间打胶拼接后在进行铆接,省时省力,既简化了拼接时的操作,又增加了预留板之间拼接的强度;包括多组预留板、多组第一插块、多组收缩杆、多组第一弹簧、多组第一连接块、多组第二插块、多组连接组件和混凝土叠合层,预留板的左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定位插槽,并且第一插块固定在预留板的右端,多组收缩杆分别均匀对称固定在多组第一插块上,第一弹簧固定套装在收缩杆上,并且收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其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在现场完成大量的装配作业,使得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其中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其预留板之间的拼接采用强力胶粘合后再进行铆接,费事费力,同时拼接的结构强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避免了通过将两组预留板之间打胶拼接后在进行铆接,省时省力,既简化了拼接时的操作,又增加了预留板之间拼接强度的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
[0004]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包括多组预留板、多组第一插块、多组收缩杆、多组第一弹簧、多组第一连接块、多组第二插块、多组连接组件和混凝土叠合层,预留板的左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定位插槽,并且第一插块固定在预留板的右端,多组收缩杆分别均匀对称固定在多组第一插块上,第一弹簧固定套装在收缩杆上,并且收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连接,第二插块固定在第一连接块上,并且第二插块可插入到预留板凹槽的定位插槽内,第一插块的右端设置有连接槽,固定在预留板右端凹槽内的连接组件可插入到第一插块连接槽内,并与第一插块稳固连接,并且混凝土叠合层铺设在多组预留板上;将一组预留板上的第一插块插入到另一组预留板的凹槽内,并使得第二插块在收缩杆、第一弹簧和第一连接块的配合使用下,插入到预留板凹槽的定位插槽内,此时预留板凹槽内的连接组件与第一插块连接,从而完成两组预留板之间的拼接,避免了通过将两组预留板之间打胶拼接后在进行铆接,省时省力,既简化了拼接时的操作,又增加了预留板之间拼接的强度。
[0005]优选的,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块、第二连接块、第三插块、两组第二弹簧、两组第三连接块和两组第四插块,固定块固定在预留板左侧凹槽的右端,第二连接块固定在固定块的左端,并且第三插块固定在第二连接块的左端,第三插块左侧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安装槽,两组第二弹簧分别固定在第三插块的安装槽内,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块连接,第四插块固定在第三连接块的另一端,并且第一插块连接槽的上下两端设置有限位槽,第四插块可插入到第一插块连接槽的限位槽内;在第一插块插入到另一组预留板的凹槽时,第三
插块插入到第一插块的连接槽内,从而使得第四插块在第二弹簧和第三连接块的配合使用下,插入到第一插块连接槽的限位槽内,使得第三插块与第一插块连接,进一步加强了预留板之间拼接的强度。
[0006]优选的,还包括保温板和防水板,保温板铺设在预留板与混凝土叠合层之间,并且防水板铺设在混凝土叠合层的顶端;通过设置保温板,对建筑主体内部进行保温,同时通过设置防水板,增加楼盖的防水性能,提高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
[0007]优选的,还包括多组加强板和多组紧固螺栓,多组加强板分别固定在相邻两组预留板之间,加强板与预留板通过紧固螺栓螺装连接;通过设置加强板和紧固螺栓,进一步加强相邻两组预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0008]优选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材质均为弹簧钢;通过设置弹簧钢材质,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9]优选的,混凝土叠合层内部铺设有钢丝网;通过铺设钢丝网,既增加了装置整体的结构强度,又增加了混凝土叠合层的韧度,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一组预留板上的第一插块插入到另一组预留板的凹槽内,并使得第二插块在收缩杆、第一弹簧和第一连接块的配合使用下,插入到预留板凹槽的定位插槽内,此时预留板凹槽内的连接组件与第一插块连接,从而完成两组预留板之间的拼接,避免了通过将两组预留板之间打胶拼接后在进行铆接,省时省力,既简化了拼接时的操作,又增加了预留板之间拼接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及其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图3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记:1、预留板;2、第一插块;3、收缩杆;4、第一弹簧;5、第一连接块;6、第二插块;7、混凝土叠合层;8、固定块;9、第二连接块;10、第三插块;11、第二弹簧;12、第三连接块;13、第四插块;14、保温板;15、防水板;16、加强板;17、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18]如图1至图5所示,预留板1的左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定位插槽,并且第一插块2固定在预留板1的右端,多组收缩杆3分别均匀对称固定在多组第一插块2上,第一弹簧4固定套装在收缩杆3上,并且收缩杆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5连接,第二插块6固定在第一连接块5上,并且第二插块6可插入到预留板1凹槽的定位插槽内,第一插块2的右端设置有连接槽,固定块8固定在预留板1左侧凹槽的右端,第二连接块9固定在固定块8的左端,并且第三插块10固定在第二连接块9的左端,第三插块10左侧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安
装槽,两组第二弹簧11分别固定在第三插块10的安装槽内,第二弹簧11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块12连接,第四插块13固定在第三连接块12的另一端,并且第一插块2连接槽的上下两端设置有限位槽,第四插块13可插入到第一插块2连接槽的限位槽内,并且混凝土叠合层7铺设在多组预留板1上,保温板14铺设在预留板1与混凝土叠合层7之间,并且防水板15铺设在混凝土叠合层7的顶端,多组加强板16分别固定在相邻两组预留板1之间,加强板16与预留板1通过紧固螺栓17螺装连接;将一组预留板1上的第一插块2插入到另一组预留板1的凹槽内,并使得第二插块6在收缩杆3、第一弹簧4和第一连接块5的配合使用下,插入到预留板1凹槽的定位插槽内,在第一插块2插入到另一组预留板1的凹槽时,第三插块10插入到第一插块2的连接槽内,从而使得第四插块13在第二弹簧11和第三连接块12的配合使用下,插入到第一插块2连接槽的限位槽内,使得第三插块10与第一插块2连接,进而完成两组预留板1之间的拼接,避免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预留板(1)、多组第一插块(2)、多组收缩杆(3)、多组第一弹簧(4)、多组第一连接块(5)、多组第二插块(6)、多组连接组件和混凝土叠合层(7),预留板(1)的左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定位插槽,并且第一插块(2)固定在预留板(1)的右端,多组收缩杆(3)分别均匀对称固定在多组第一插块(2)上,第一弹簧(4)固定套装在收缩杆(3)上,并且收缩杆(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5)连接,第二插块(6)固定在第一连接块(5)上,并且第二插块(6)可插入到预留板(1)凹槽的定位插槽内,第一插块(2)的右端设置有连接槽,固定在预留板(1)右端凹槽内的连接组件可插入到第一插块(2)连接槽内,并与第一插块(2)稳固连接,并且混凝土叠合层(7)铺设在多组预留板(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块(8)、第二连接块(9)、第三插块(10)、两组第二弹簧(11)、两组第三连接块(12)和两组第四插块(13),固定块(8)固定在预留板(1)左侧凹槽的右端,第二连接块(9)固定在固定块(8)的左端,并且第三插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龙周子铭
申请(专利权)人:晟远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