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体对接铆接模具及板体对接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806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体对接铆接模具及板体对接铆接装置。其中,模具包括固定模条、铆接动力机构、铆接模条和压料模条。固定模条、铆接模条和压料模条均为长条体。固定模条固定设置。铆接模条和压料模条与固定模条相平行地架设在相互平行的至少两根模条导柱上,使得铆接模条和压料模条能够沿着模条导柱正对着固定模条移动。压料模条位于固定模条和铆接模条之间。铆接模条连接铆接动力机构。压料模条通过板间弹簧连接铆接模条;铆接模条上设置有铆柱。固定模条上设置有与铆柱对应的铆柱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板体自动化对接铆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板体自动化对接铆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板体自动化对接铆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体对接铆接模具及板体对接铆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板体对接的铆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钣金工艺中,板体对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艺。比如在冰箱、烤箱、油烟机等家用设备中均需要所涉及的壳体加工都需要将板体对接成整体。现有技术中,板体对接一般需要由人工焊接或铆接,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且产品质量受限于工人技能。为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板体对接的自动化生产加工必不可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板体对接时的铆接。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板体对接铆接模具,包括固定模条、铆接动力机构、铆接模条和压料模条;固定模条、铆接模条和压料模条均为长条体;固定模条固定设置;铆接模条和压料模条与固定模条相平行地架设在相互平行的至少两根模条导柱上,使得铆接模条和压料模条能够沿着模条导柱正对着固定模条移动;压料模条位于固定模条和铆接模条之间;铆接模条连接铆接动力机构;压料模条通过板间弹簧连接铆接模条; 铆接模条上设置有铆柱;固定模条上设置有与铆柱对应的铆柱孔。
[0006]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板体对接铆接模具,固定模条的顶面高于压料模条的顶面且高于铆接模条的顶面;铆接模条设置有能够位于压料模条上方的前跨部;铆柱设置在前跨部上。
[0007]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板体对接铆接模具,固定模条正对铆接模条和压料模条的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向内凹的台阶面,并在台阶面和铆接模条、压料模条之间形成对接槽;铆柱孔设置在台阶面上;压料模条上设置有前凸并能够伸入对接槽内的压料凸条。
[0008]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板体对接铆接模具,压料凸条前凸的距离T与台阶面的水平深度D之间满足D-T≥3K;其中K为所铆接的板体厚度。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板体对接铆接装置,升降机构、铆接臂以及设置在铆接臂上的压板机构、板料对齐检测机构、板料位置微调机构以及铆接模具;板料对齐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铆接线的端部是否齐平;板料位置微调机构用于拖拽板体以调节所对接的两块板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压板机构用于在铆接模具进行铆接时压持所对接的板体;铆接臂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使得铆接臂能够升降;铆接模具为上述的板体对接铆接模具。
[0010]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板体对接铆接装置,升降机构包括:
[0011]两根相互平行并竖直设置在机架上的竖直滑轨;
[0012]竖直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两根竖直滑轨之间的竖直丝杆;
[0013]用以驱动竖直丝杆转动并连接竖直丝杆的升降电机;
[0014]铆接臂是长条结构的架体,一端连接有滑轨连接板和升降丝套;铆接臂通过滑轨连接板上所设置的升降滑块架设在竖直滑轨上,并通过升降丝套连接竖直丝杆。
[0015]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板体对接铆接装置,压板机构包括压板气缸和压料板;压板气缸设置在压板气缸架的顶端;压板气缸架设置在支撑横梁上;支撑横梁通过连接件连接铆接臂根部,呈水平,并和铆接臂相平行;支撑横梁在铆接臂的外侧,连带压板气缸架与铆接臂之间留有间隙,并且该间隙在前端开口。
[0016]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板体对接铆接装置,压料板包括压料板软垫和压料受力梁;压料受力梁连接压板气缸的活塞杆;压料板软垫设置于压料受力梁下方。
[0017]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板体对接铆接装置,板料对齐检测机构包括摄像头和照明灯;摄像头和照明灯设置第一平移架;第一平移架架设在第一轨道机构;第一轨道机构设置在铆接臂上,并连接第一电机.
[0018]进一步,根据本技术的板体对接铆接装置,板料位置微调机构包括架设在第二平移架上的夹钳机构;第二平移架通过第二轨道机构设置在铆接臂上;第二轨道机构连接第二电机。
[001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本技术能够实现板体对接的自动化铆接。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板体对接铆接装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铆接模具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铆接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铆接模具的端向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固定模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板料对齐检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板料位置微调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压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铆接模具的工作原理图。
[0029]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铆接模具中有关尺寸的标注图。
[0030]22是机架,23是升降机构,24是铆接臂,241是滑轨连接板,242是铆接臂侧板,243是铆接臂连接板,26是压板机构,27是板料对齐检测机构,28是板料位置微调机构;
[0031]231是竖直滑轨,232是竖直丝杆,233是升降电机,234是升降滑块,235是升降丝套;
[0032]261是压板气缸,262是压料板,2621是压料板软垫,2622是压料受力梁,263是三角连接块,267是连接件,268是支撑横梁,269是压板气缸架;
[0033]271是摄像头,272是照明灯,273是第一平移架,274是第一轨道机构,275是第一电机,276是第一安装板;
[0034]281是夹钳机构,2811是第一钳臂,28111是钳臂料台,2812是第二钳臂,28121是钳臂压料垫,2813是夹料气缸,2814是第一铰链,2815是第二铰链,2816是第三铰链,282是第二电机,283是第二轨道机构,284是第二平移架;
[0035]5是铆接模具,51是固定模条,511是台阶面,512是铆柱孔,513是支撑面,52是铆接
动力机构,53是铆接模条,531是第一平移板,532是前跨部,533是铆柱,54是压料模条,541是第二平移板,542是压料凸条,55是模条导柱,56是板间弹簧,59是对接槽;
[0036]91是第一板体,911是对接板,912是对接折弯部,913是卡板收容槽;
[0037]92是第二板体,921是对接卡板;
[0038]D为固定模条台阶面的水平方向上的深度;
[0039]H为固定模条和压料模条之间的顶面高度差;
[0040]W为固定模条和铆接模条之间的顶面高度差;
[0041]Y为固定模条台阶面的高度;
[0042]T为压料凸条前凸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4]图1示例了一种板体对接铆接装置,包括升降机构23、铆接臂24、铆接模具5、压板机构26、板料对齐检测机构27、板料位置微调机构28。铆接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体对接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模条(51)、铆接动力机构(52)、铆接模条(53)和压料模条(54);固定模条(51)、铆接模条(53)和压料模条(54)均为长条体;固定模条(51)固定设置;铆接模条(53)和压料模条(54) 与固定模条(51)相平行地架设在相互平行的至少两根模条导柱(55)上,使得铆接模条(53)和压料模条(54)能够沿着模条导柱(55)正对着固定模条(51)移动;压料模条(54)位于固定模条(51)和铆接模条(53)之间;铆接模条(53)连接铆接动力机构(52);压料模条(54)通过板间弹簧(56)连接铆接模条(53); 铆接模条(53)上设置有铆柱(533);固定模条(51)上设置有与铆柱(533)对应的铆柱孔(5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对接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固定模条(51)的顶面高于压料模条(54)的顶面且高于铆接模条(53)的顶面;铆接模条(53)设置有能够位于压料模条(54)上方的前跨部(532);铆柱(533)设置在前跨部(532)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体对接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固定模条(51)正对铆接模条(53)和压料模条(54)的一侧的侧面上设置有向内凹的台阶面(511),并在台阶面(511)和铆接模条(53)、压料模条(54)之间形成对接槽(59);铆柱孔(512)设置在台阶面(511)上;压料模条(54)上设置有前凸并能够伸入对接槽(59)内的压料凸条(54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体对接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压料凸条(542)前凸的距离T与台阶面(511)的水平深度D之间满足D-T≥3K;其中K为所铆接的板体厚度。5.一种板体对接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23)、铆接臂(24)以及设置在铆接臂(24)上的压板机构(26)、板料对齐检测机构(27)、板料位置微调机构(28)以及铆接模具(5);板料对齐检测机构(27)用于检测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铆接线的端部是否齐平;板料位置微调机构(28)用于拖拽板体以调节所对接的两块板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压板机构(26)用于在铆接模具(5)进行铆接时压持所对接的板体;铆接臂(24)通过升降机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龙卫正坤周宇宗海啸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