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特性阻抗多层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05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特性阻抗多层板,包括线路板主体,所述线路板主体四角均安装有保护角套,所述保护角套上端开有上下贯通的定位孔,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护角套之间安装有第一散热板,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护角套之间安装有第二散热板,右侧所述第一散热板左端与线路板主体右端固定连接,前侧所述第二散热板后端与线路板主体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线路板主体包括元器件层,所述元器件层下端设置有电源层,所述电源层下端设置有信号层,所述信号层设置有若干个,且上下相邻的两个信号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对称性结构设计,不仅提高特性阻抗,还防止多层板压合工序时发生侧滑、翘曲等现象,散热性能好,实用性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特性阻抗多层板


[0001]本技术涉及线路板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高特性阻抗多层板。

技术介绍

[0002]影响PCB板阻抗的因素主要为:表面微带线及特性阻抗、材料的介电常数、导线宽度及厚度、介质厚度。其中特性阻抗是与介质厚度的自然对数成正比的,因而可知介质厚度越厚,其特性阻抗越大,所以介质厚度是影响特性阻值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要获得高的传输速度就必须采用高的特性阻值,而高的特性阻抗必须选用低的介质常数材料。
[0003]在现有的高特性阻抗多层板中有以下几点弊端:1、现有的高特性阻抗多层板大多采用增大介质厚度的措施,首先由于增大了介质厚度导致整个板的厚度加大,在进行多层板压合工序时容易发生侧滑现象,汽车随着板厚度的增大,各个信号层之间的串扰现象也增多,不具备实际推广应用价值;2、现有的高特性阻抗多层板的散热性能较差,进而导致线路板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特性阻抗多层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新型高特性阻抗多层板,包括线路板主体,所述线路板主体四角均安装有保护角套,所述保护角套上端开有上下贯通的定位孔,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护角套之间安装有第一散热板,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护角套之间安装有第二散热板,右侧所述第一散热板左端与线路板主体右端固定连接,前侧所述第二散热板后端与线路板主体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线路板主体包括元器件层,所述元器件层下端设置有电源层,所述电源层下端设置有信号层,所述信号层设置有若干个,且上下相邻的两个信号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最下侧所述信号层下端设置有底层,所述底层下端设置有基层,所述基层下端设置有保护膜。
[0007]优选的,所述保护膜由抗拉经线和抗拉纬线组成,所述抗拉经线和抗拉纬线均设置有若干个,且两两之间相互交错编织。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板靠近线路板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导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内部设置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填充有胶状吸热液,所述第一散热板远离线路板主体的一端安装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靠近第一散热板的一端安装有金属导热丝,所述金属导热丝贯穿密封腔腔壁并延伸至密封腔内。
[0009]优选的,所述散热鳍片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散热鳍片呈线性阵列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板与第一散热板结构相同。
[0011]优选的,最上侧所述信号层上端与电源层下端紧密接触。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整个线路板主体采用对称性结构设计,使得各个叠层具有对称性,这样避免在
生产过程中进行多层板压合工序时,因厚度及材料的不同无法消除应力而产生的板面翘曲;元器件层下面紧接着设置为电源层,通过电源层为元器件提供屏蔽层以及给元器件层信号线作参考;电源层采用电源平面与地平面耦合的方式,避免了由于电源平面的阻抗较大而不利于高速信号线的阻抗匹配的问题;通过设置隔离层增大了两个相邻的信号层之间的间距,防止信号之间发生串扰;再通过设置保护角套防止多层板压合工序时发生侧滑现象;最后通过设置保护膜起到保护、防磨的目的,且抗拉经线和抗拉纬线的编织结构设计增大了保护膜的韧性和强度,延长了保护膜的使用寿命。
[0014]2、本技术一种新型高特性阻抗多层板通过设置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共同配合起到散热的目的,其中,通过导热板吸收线路板主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导至胶状吸热液内,胶状吸热液吸收热量后汽化,蒸发扩散至密封腔内,并将热量通过金属导热丝传导至散热鳍片上,随后冷凝为液体回到底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高特性阻抗多层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高特性阻抗多层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高特性阻抗多层板的保护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高特性阻抗多层板的线路板主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高特性阻抗多层板的第一散热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线路板主体;2、保护角套;3、定位孔;4、第一散热板;5、第二散热板;6、元器件层;7、电源层;8、信号层;9、底层;10、基层;11、保护膜;12、隔离层;21、抗拉经线;22、抗拉纬线;31、导热板;32、密封腔;33、胶状吸热液;34、散热鳍片;35、金属导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如图1

5所示,一种新型高特性阻抗多层板,包括线路板主体1,线路板主体1四角均安装有保护角套2,保护角套2上端开有上下贯通的定位孔3,前后相邻的两个保护角套2之间安装有第一散热板4,左右相邻的两个保护角套2之间安装有第二散热板5,右侧第一散热板4左端与线路板主体1右端固定连接,前侧第二散热板5后端与线路板主体1前端固定连
接,线路板主体1包括元器件层6,元器件层6下端设置有电源层7,电源层7下端设置有信号层8,信号层8设置有若干个,且上下相邻的两个信号层8之间设置有隔离层12,最下侧信号层8下端设置有底层9,底层9下端设置有基层10,基层10下端设置有保护膜11。
[0025]保护膜11由抗拉经线21和抗拉纬线22组成,抗拉经线21和抗拉纬线22均设置有若干个,且两两之间相互交错编织,保护膜11由聚乙烯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抗拉经线21和抗拉纬线22设计提高了保护膜11的韧性和强度。
[0026]第一散热板4靠近线路板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导热板31,第一散热板4内部设置有密封腔32,密封腔32内填充有胶状吸热液33,第一散热板4远离线路板主体1的一端安装有散热鳍片34,散热鳍片34靠近第一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特性阻抗多层板,包括线路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主体(1)四角均安装有保护角套(2),所述保护角套(2)上端开有上下贯通的定位孔(3),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护角套(2)之间安装有第一散热板(4),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护角套(2)之间安装有第二散热板(5),右侧所述第一散热板(4)左端与线路板主体(1)右端固定连接,前侧所述第二散热板(5)后端与线路板主体(1)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线路板主体(1)包括元器件层(6),所述元器件层(6)下端设置有电源层(7),所述电源层(7)下端设置有信号层(8),所述信号层(8)设置有若干个,且上下相邻的两个信号层(8)之间设置有隔离层(12),最下侧所述信号层(8)下端设置有底层(9),所述底层(9)下端设置有基层(10),所述基层(10)下端设置有保护膜(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特性阻抗多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11)由抗拉经线(21)和抗拉纬线(22)组成,所述抗拉经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素梅刘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硕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