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60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包括左C柱加强板前段、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顶盖和左背门铰链加强板;所述顶盖背部左下侧与左C柱加强板前段固定连接,且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延伸至顶盖外侧,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背部设有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和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之间设有左背门铰链加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通过左背门铰链加强板将左C柱加强板前段和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连接起来,可以高效的保证车身侧后背门安装点的刚度、动刚度和强度的性能,对整车的NVH和耐久有着明显的提升。NVH和耐久有着明显的提升。NVH和耐久有着明显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人们对电动整车重量越来越关注,若整车减重100Kg,则续航可提升10%,因此减重对新能源汽车是至关重要的,塑料背门可比传统钣金背门减重35%左右,所以塑料后背门的大批量运用必定是发展的趋势。但是塑料背门的模态和刚度等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的密封车内噪声传函和异响风险,以及在后背门使用过程中各种常规和非常规工况的性能表现。
[0003]目前的塑料后背门还存在刚度、动刚度和强度不够,导致整车的NVH和耐久不理想的问题。
[0004]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可有效解决以上一种或多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本技术的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使用方便,通过左背门铰链加强板将左C柱加强板前段和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连接起来,可以高效的保证车身侧后背门安装点的刚度、动刚度和强度的性能,对整车的NVH和耐久有着明显的提升。
[0006]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包括左C柱加强板前段、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顶盖和左背门铰链加强板;
[0008]所述顶盖背部左下侧与左C柱加强板前段固定连接,且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延伸至顶盖外侧,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背部设有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和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之间设有左背门铰链加强板;
[0009]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上侧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左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右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四连接板和第五连接板,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下侧设有第六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与左C柱加强板前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和第五连接板均与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本技术的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使用方便,通过左背门铰链加强板将左C柱加强板前段和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连接起来,可以高效的保证车身侧后背门安装点的刚度、动刚度和强度的性能,对整车的NVH和耐久有着明显的提升。
[0011]优选的,所述顶盖下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有安装铰链,所述安装铰链通过螺栓与左C柱加强板前段、左背门铰链加强板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2个。
[0013]优选的,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设有减重工艺孔。
[0014]优选的,所述减重工艺孔的数量为2个。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的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使用方便,通过左背门铰链加强板将左C柱加强板前段和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连接起来,可以高效的保证车身侧后背门安装点的刚度、动刚度和强度的性能,对整车的NVH和耐久有着明显的提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隐藏了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所述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和左背门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至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包括左C柱加强板前段1、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2、顶盖3和左背门铰链加强板4;
[0025]所述顶盖3背部左下侧与左C柱加强板前段1固定连接,且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1延伸至顶盖3外侧,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1背部设有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2,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1和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2之间设有左背门铰链加强板4;
[0026]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4上侧设有第一连接板41,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4左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连接板42和第三连接板43,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4右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四连接板44和第五连接板45,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4下侧设有第六连接板46,所述第一连接板41和第六连接板46与左C柱加强板前段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42、第三连接板43、第四连接板44和第五连接板45均与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2固定连接。
[0027]实施例2:
[0028]如图1至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包括左C柱加强板前段1、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2、顶盖3和左背门铰链加强板4;
[0029]所述顶盖3背部左下侧与左C柱加强板前段1固定连接,且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1延伸至顶盖3外侧,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1背部设有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2,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1和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2之间设有左背门铰链加强板4;
[0030]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4上侧设有第一连接板41,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4左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连接板42和第三连接板43,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4右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四连接板44和第五连接板45,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4下侧设有第六连接板46,所述第一连接板41和第六连接板46与左C柱加强板前段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42、第三连接板43、第四连接板44和第五连接板45均与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2固定连接。用左背门铰链加强板4的结构代替传统横梁搭接方式,减重效果明显,降低了成本。
[0031]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3下部设有安装孔31,所述安装孔31上设有安装铰链5,所述安装铰链5通过螺栓与左C柱加强板前段1、左背门铰链加强板4固定连接。
[0032]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31的数量为2个。
[0033]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1设有减重工艺孔11。
[0034]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重工艺孔11的数量为2个。
[0035]设置减重工艺孔11可以减轻整体车身重量。
[0036]依据本技术的描述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制造或使用本技术的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并且能够产生本技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后背门安装点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C柱加强板前段、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顶盖和左背门铰链加强板;所述顶盖背部左下侧与左C柱加强板前段固定连接,且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延伸至顶盖外侧,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背部设有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所述左C柱加强板前段和顶盖后顶横梁左下连接板之间设有左背门铰链加强板;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上侧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左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右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四连接板和第五连接板,所述左背门铰链加强板下侧设有第六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与左C柱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多加陈海琴
申请(专利权)人: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