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507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塔,涉及发电塔技术领域,采用的方案是:包括带有风速风向仪的塔身,所述塔身包括至少两层风力发电单元和贯穿风力发电单元中心的支撑柱,所述风力发电单元包括发电机组、与支撑柱固定连接的圆环形支撑框架和与支撑框架活动连接的风轮;所述支撑柱包括内支撑体和外调节体,所述内支撑体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外调节体套装在内支撑体上并与螺纹段配合连接,所述外调节体的数量与支撑框架的数量相同,每层支撑框架对应一个外调节体,支撑框架与外调节体固定连接,风轮与外调节体活动连接。实现支撑框架层与层之间间距的微调,保证间距更加准确,提高装配的可靠性。靠性。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发电塔


[0001]本技术涉及发电塔
,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塔。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机是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它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机主要有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两类。但是,水平轴升力型风力发电设备和垂直轴风力发电设备存在诸多弊端,为克服上述弊端,申请人提供了一种圆柱形框架结构无轴风力发电塔,专利号为CN201210076972.X,能避开地表建筑及树木对风速的影响,可以利用高层风能进行发电,有效地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的单机容量,且各风力发电单元和相应的发电机组独立运行,能将不同高度的风能都充分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整体风能利用效率。
[0003]但是,由于上述圆柱形框架结构无轴风力发电塔所采用的支撑框架是固定到支撑柱上的,在重量很重的情况下,很难去调节支撑框架的位置,使层与层之间间距更加精确,达到设计时的间距要求,因此,通常情况下,安装时需要对支撑框架的位置进行微调。
[0004]因此,针对上述圆柱形框架结构无轴风力发电塔所采用的支撑框架固定到支撑柱在安装时无法进行位置调节的现状,研发一种可在安装时支撑框架能够进行微调的风力发电塔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塔,以解决目前支撑框架固定到支撑柱在安装时无法进行位置调节的问题。
[0006]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力发电塔,包括带有风速风向仪的塔身,所述塔身包括至少两层风力发电单元和贯穿风力发电单元中心的支撑柱,所述风力发电单元包括发电机组、与支撑柱固定连接的圆环形支撑框架和与支撑框架活动连接的风轮;所述支撑柱包括内支撑体和外调节体,所述内支撑体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外调节体套装在内支撑体上并与螺纹段配合连接,所述外调节体的数量与支撑框架的数量相同,每层支撑框架对应一个外调节体,支撑框架与外调节体固定连接,风轮与外调节体活动连接。通过将支撑柱设置为内外两部分构造,外调节体根据支撑框架的层数设置相应的个数,外调节体与内支撑体螺旋配合连接,通过旋动外调节体可使其高度调节,进而实现支撑框架层与层之间间距的微调,保证间距更加准确,提高装配的可靠性。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调节体上设置有操作部,操作部上设置有工具连接结构。方便连接外部工具,利用工具转动外调节体,避免因重量重难以转动的现象。
[0008]进一步的,操作部为固定在外调节体底部的翼缘,工具连接结构为工具孔;或者操作部为外调节体的外壁,工具连接结构为在外调节体外壁上设置的工具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内支撑体和外调节体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具体的,固定件为大型螺栓,当调到合适的间距后,通过在外调节体上打孔,安装大型螺栓,大型螺栓穿过外调节
体的外壁连接到内支撑体上,将外调节体固定到内支撑体上,使两者连接更加牢靠。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两层承载横梁和承载圈梁,承载横梁和承载圈梁的交叉处贯穿有辅助支撑柱,承载横梁的两端固定在最内圈承载圈梁和最外圈承载圈梁上,承载横梁上沿其纵向方向设置有轨道。轨道用于进行定位,便于风轮安装的准确性。
[0011]发电机组、风轮的构造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见201210076972.X号专利公开的内容。
[0012]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3]本方案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塔,通过将支撑柱设置为内外两部分构造,外调节体根据支撑框架的层数设置相应的个数,外调节体与内支撑体螺旋配合连接,通过旋动外调节体可使其高度调节,进而实现支撑框架层与层之间间距的微调,保证间距更加准确,提高装配的可靠性。通过在承载横梁上沿其纵向方向设置轨道,轨道用于进行定位,便于风轮安装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框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为避雷针,2为风速风向仪,3为铁塔,4为支撑柱的顶层出口,5为上多功能层,6为风力发电单元,7为辅助支撑柱,8为风轮,9为支撑柱,10为承载圈梁,11为支撑柱检修通道入口,12为下多功能层,13为下储水池,14为塔身,15为上储水池,16为承载横梁,91为内支撑体,92为外调节体,93为固定件,161为轨道,911为螺纹段,921为翼缘,922为工具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塔,包括带有风速风向仪2的塔身14,塔身14包括至少两层风力发电单元6和贯穿风力发电单元6中心的支撑柱9,风力发电单元6包括发电机组、与支撑柱9固定连接的圆环形支撑框架和与支撑框架活动连接的风轮8;支撑柱9包括内支撑体91和外调节体92,内支撑体91上设置有螺纹段911,外调节体92套装在内支撑体91上并与螺纹段911配合连接,外调节体92的数量与支撑框架的数量相同,每层支撑框架对应一个外调节体92,支撑框架与外调节体92固定连接,风轮8与外调节体92活动连接。通过将支撑柱9设置为内外两部分构造,外调节体92根据支撑框架的层数设置相应的个数,外调节体92与内支撑体91螺旋配合连接,通过旋动外调节体92可使其高度
调节,进而实现支撑框架层与层之间间距的微调。
[0021]其中,外调节体92上设置有操作部,操作部上设置有工具连接结构。方便连接外部工具,利用工具转动外调节体92,避免因重量重难以转动的现象。具体的,操作部为固定在外调节体92底部的翼缘921,工具连接结构为工具孔922;或者操作部为外调节体92的外壁,工具连接结构为在外调节体92外壁上设置的工具孔922。
[0022]其中,内支撑体91和外调节体92之间通过固定件93连接。具体的,固定件93为大型螺栓,当调到合适的间距后,通过在外调节体92上打孔,安装大型螺栓将外调节体92固定到内支撑体91上,使两者连接更加牢靠。
[0023]另外,支撑框架包括两层承载横梁16和承载圈梁10,承载横梁16和承载圈梁10的交叉处贯穿有辅助支撑柱7,承载横梁16的两端固定在最内圈承载圈梁1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塔,包括带有风速风向仪的塔身,所述塔身包括至少两层风力发电单元和贯穿风力发电单元中心的支撑柱,所述风力发电单元包括发电机组、与支撑柱固定连接的圆环形支撑框架和与支撑框架活动连接的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内支撑体和外调节体,所述内支撑体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外调节体套装在内支撑体上并与螺纹段配合连接,所述外调节体的数量与支撑框架的数量相同,每层支撑框架对应一个外调节体,支撑框架与外调节体固定连接,风轮与外调节体活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调节体上设置有操作部,操作部上设置有工具连接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为固定在外调节体底部的翼缘,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平蒋振旺蒋伟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拓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