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5074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组件,包括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二者间的多个过滤元件,该过滤元件包括支撑板和密封固定于其两端面的第一滤膜,支撑板的两端面均设有环状密封部,支撑板的端面和第一滤膜间设有第一助焊件,第一助焊件具有与环状密封部对应的环状助焊区,第一滤膜的外边缘通过该环状助焊区焊接固定至环状密封部。焊接时,环状助焊区的熔融物料与第一滤膜的外边缘的熔融物料、环状密封部的熔融物料均混合成一体,在熔融物料冷却后,环状助焊区可与第一滤膜的外边缘和环状密封部均形成高强度的焊接连接,即借助第一助焊件的环状助焊区实现了第一滤膜的外边缘和支撑板的环状密封部间的高强度焊接连接。撑板的环状密封部间的高强度焊接连接。撑板的环状密封部间的高强度焊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
,特别是一种过滤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技术专利CN213790973U提供一种过滤器,包括进液口、出液口、顶盖、底盖及密封固定于顶盖和底盖之间的过滤板,过滤板包括膜支撑板和分别密封固定于膜支撑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的外表面与进液口连通,第一表面具有第一通孔,第二表面具有第二通孔,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形成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出液口连通的汇流通道,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的下游表面通过该汇流通道与出液口连通。
[0003]过滤时,待过滤液由进液口流入,经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过滤后,到达二者下游表面的滤液经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汇流通道流向出液口。
[0004]该过滤器用于除病毒过滤应用,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为可截留病毒的纳米级的膜,平均孔径在10

100nm之间。在过滤器的制造过程中发现,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与支撑板两端面的周向延伸的膜密封部焊接不牢,即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不能与膜密封部处处形成强度可靠的焊接连接,而是在多处形成虚焊,在过滤过程中,虚焊处发生泄漏,滤液和待过滤液混合,过滤器无法提供稳定、有效的过滤性能。
[0005]研究发现,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无法与膜密封部形成有效的焊接连接是因为二者的平均孔径在10

100nm之间,即平均孔径很小,其导致膜密封部的熔融物料无法与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的外边缘的熔融物料相互、均匀混合,即熔融后,第一滤膜的外边缘的熔融物料、第二滤膜的外边缘的熔融物料未与两端面的膜密封部的熔融物料混成一体,只是在表面相互接触,熔融物料冷却后,仅在相互接触的表面间形成强度较低的连接作用。
[0006]过滤时,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的上、下游侧存在一定的压差,压差值达0.3MPa以上,该压差条件下,原本未能与膜密封部形成强度足够高的焊接连接的第一滤膜的外边缘和第二滤膜的外边缘很快与前者崩开,滤液和待过滤液不可避免地混合。
[0007]并且,在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的纵截面方向上,依次包括上游侧的预过滤层和下游侧的分离层,该分离层朝向支撑板的端面,预过滤层的孔径相对更大一些,分离层则为小孔径区域。过滤时,待过滤液首先流经其预过滤层,尺寸较大的污染物被截留后,流体再流经分离层,小尺寸的病毒被截留,即为了使得分离层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同时要使得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在润湿后能够得到支撑,流体的流向必须是朝向支撑板的端面的,这也使得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的分离层即其小孔径区域必须朝向支撑板的端面。这进一步加大了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与膜密封部之间的焊接难度,即其进一步降低了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与膜密封部之间的焊接连接强度。
[0008]需要改进滤膜和支撑板的膜密封部之间的焊接结构或焊接方式,以确保滤膜和相应的膜密封部间能够形成强度足够高的焊接连接,可抵抗过滤工况下、滤膜的上、下游侧间的压差,使得相应的焊接位置间始终能够形成有效的密封连接,避免滤液和待过滤液混合,
从而过滤器能够提供有效的过滤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过滤组件,其通过改进滤膜和支撑板的膜密封部之间的焊接结构或焊接方式,以确保滤膜和相应的膜密封部间能够形成强度足够高的焊接连接,使得相应的焊接位置间始终能够形成有效的密封连接。
[0010]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过滤组件,包括进液口、出液口、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二者间的多个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包括支撑板和密封固定于其两端面的第一滤膜,所述第一滤膜的上游侧与进液口连通,所述支撑板具有与第一滤膜的下游侧和出液口均连通的滤液排出通道,所述支撑板的两端面均设有环状密封部,所述第一滤膜包括上游侧的预过滤层和下游侧的分离层,所述分离层的孔径小于预过滤层的孔径,所述分离层朝向支撑板的端面,所述第一滤膜的PMI平均孔径为10

100nm,所述支撑板的端面和第一滤膜间设有第一助焊件,所述第一助焊件具有与环状密封部对应的环状助焊区,所述第一滤膜的外边缘通过该环状助焊区焊接固定至环状密封部。
[0012]本申请提供的过滤组件中,在第一滤膜的纵截面方向上,依次包括上游侧的预过滤层和下游侧的分离层,且该分离层朝向支撑板的端面,支撑板的两端面均设有环状密封部,并在支撑板的端面和第一滤膜之间设置第一助焊件,该第一助焊件包括与环状密封部对应的环状助焊区,即第一助焊件的位置对应于环状密封部的环形区域构成其环状助焊区。
[0013]焊接时,第一滤膜的外边缘、环状助焊区及支撑板的环状密封部熔融后,环状助焊区的熔融物料的一侧与第一滤膜的外边缘的熔融物料相互、均匀混合成一体,环状助焊区的熔融物料的另一侧与环状密封部的熔融物料也相互、均匀混合成一体,所有熔融物料冷却后,环状助焊区一侧与第一滤膜的外边缘焊接连接成一体,另一侧与环状密封部焊接连成一体。由于环状助焊区的熔融物料与第一滤膜的外边缘的熔融物料、环状密封部的熔融物料均混合成一体了,所以在熔融物料冷却后,环状助焊区可与第一滤膜的外边缘和环状密封部均形成高强度的焊接连接,并且,该焊接连接处处有效。即本申请中,借助第一助焊件的环状助焊区的助焊功能,实现了第一滤膜的外边缘和支撑板的环状密封部间的高强度焊接连接性能。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助焊件的平均孔径不小于1μm。
[0015]第一助焊件的平均孔径大于或等于1μm,构成其环状助焊区的部分区域的平均孔径也大于或等于1μm,该平均孔径至少为第一滤膜的PMI平均孔径的10倍以上,即第一助焊件的平均孔径足够大,从而当第一滤膜的外边缘、第一助焊件的环状助焊区及支撑板的环状密封部均充分熔融后,环状助焊区的熔融物料与第一滤膜的外边缘的熔融物料、环状助焊区的熔融物料与环状密封部的熔融物料都能比较均匀地混合成一体,待所有熔融物料冷却后,第一滤膜的外边缘与第一助焊件的环状助焊区间形成强度足够高的焊接连接,第一助焊件的环状助焊区又与支撑板的环状密封部间形成强度足够高的焊接连接,环状助焊区起到中间桥接功能,使得原本不能形成可靠的焊接连接的第一滤膜的外边缘和环状密封部之间形成可靠的焊接连接,该焊接连接强度可承受第一滤膜的上、下游间0.3MPa以上的压
差,能满足客户的使用条件。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助焊件为聚酯无纺布,厚度为80

160μm。
[0017]聚酯无纺布的焊接连接性能比较好,所以,当第一助焊件采用聚酯无纺布时,其位置对应于环状密封部的环形区域即环状助焊区与第一滤膜的外边缘间、及其与支撑板的环状密封部之间的焊接连接性能都比较好,相当于改善了环状助焊区与第一滤膜的外边缘间、环状助焊区与环状密封部之间的密封连接性能;并且,采用厚度为80

160μm的聚酯无纺布作为第一助焊件,可确保第一助焊件的位置对应于支撑板的环状密封部的环形区域即环状助焊区在熔融后具有足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组件,包括进液口、出液口、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二者间的多个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包括支撑板和密封固定于其两端面的第一滤膜,所述第一滤膜的上游侧与进液口连通,所述支撑板具有与第一滤膜的下游侧和出液口均连通的滤液排出通道,所述支撑板的两端面均设有环状密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膜包括上游侧的预过滤层和下游侧的分离层,所述分离层的孔径小于预过滤层的孔径,所述分离层朝向支撑板的端面,所述第一滤膜的PMI平均孔径为10

100nm,所述支撑板的端面和第一滤膜间设有第一助焊件,所述第一助焊件具有与环状密封部对应的环状助焊区,所述第一滤膜的外边缘通过该环状助焊区焊接固定至环状密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助焊件的平均孔径不小于1μ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助焊件为聚酯无纺布,厚度为80

16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密封部的宽度为2

3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两端面位于环状密封部所围的区域内设有多条导流筋和多条导流凹槽,所述导流筋和导流凹槽相互间隔,所述环状密封部的端面与导流筋的端面间的高度差为0.3

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陈玉道刘招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