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驱动电路、集成电路、电机电路的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314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电机驱动电路,可高速地导通截止与线圈相连的排出端晶体管或吸入端晶体管。该电机驱动电路具有:串联连接的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第一吸入端晶体管;串联连接的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第二吸入端晶体管;以及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在多个输入信号互补性切换变化时,对所述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吸入端晶体管或所述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一吸入端晶体管之中的动作侧的晶体管截止规定时间,此后,将用于以所述输入信号的变化定时导通截止所述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吸入端晶体管或所述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一吸入端晶体管之中的动作侧一方的晶体管的控制信号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驱动电路、集成电路、电机电路的驱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驱动电路、集成电路、电机电路的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参照图4、图5、图6,说明现有的电机驱动电路。图4是表示一般的电机驱动电路的电路方框图。图5是表示设置在图4的电机驱动电路中的同步整流型的PWM电路的电路图。图6是表示图4的主要部分波形的波形图。再有,在现有技术中,不包括线圈的电机驱动电路是将双极晶体管和CMOS晶体管混合并集成在同一芯片上的集成电路。另外,在电机驱动电路中,将PWM电路输出的控制信号提供给与线圈连接的排出端晶体管和吸入端晶体管而使其动作。NPN型的双极晶体管2(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NPN型的双极晶体管4(第一吸入端晶体管)的其集电极发射极回路串联连接在电源VCC和接地VSS之间。另外,NPN型的双极晶体管6(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NPN型的双极晶体管8(第二吸入端晶体管)的其集电极发射极回路串联连接在电源VCC和接地VSS之间。而且,在从双极晶体管2、4的集电极发射极的连接部导出的端子10和双极晶体管6、8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部导出的端子12之间,将线圈14外部连接。从后述PWM电路将控制信号OUT1、OUT2、OUT3、OUT4提供给双极晶体管2、4、6、8,使其进行导通截止动作。即,在双极晶体管2、8都导通的期间,向线圈14提供R方向的电流。另一方面,在双极晶体管6、4都导通的期间,向线圈14提供L方向的电流。因此,通过双极晶体管2、8和双极晶体管6、4互补性动作,适当变化线圈14的电流的方向,电机以规定方向旋转。控制电路16输出用于控制双极晶体管2、4、6、8的导通截止定时的控制信号OUT1、OUT2、OUT3、OUT4。控制电路16具有用于使电机以规定速度旋转的PWM电路18。PWM电路18基于互补性变化的输入信号IN1、-->IN2,输出用于使双极晶体管2、4、6、8动作的控制信号OUT1、OUT2、OUT3、OUT4。由于电机驱动电路是双极晶体管和CMOS晶体管混合的电路,所以PWM电路18可输出用于对双极晶体管2、4、6、8同步整流的控制信号OUT1、OUT2、OUT3、OUT4。即,PWM电路18在向线圈14提供R方向的电流时,输出用于使双极晶体管6截止、双极晶体管8导通、双极晶体管2和4互补性导通截止的控制信号OUT1、OUT2、OUT3、OUT4,另一方面,在向线圈14提供L方向的电流时,输出用于使双极晶体管2截止、双极晶体管4导通、双极晶体管6和8互补性导通截止的控制信号OUT1、OUT2、OUT3、OUT4。因此,通过适当设定使双极晶体管2、8和双极晶体管6、4分别互补性导通截止的速度,电机以规定速度旋转。PWM电路18例如由IIL(Integrated Injection Logic;集成注入逻辑)构成。再有,IIL是适当连接由双极晶体管构成的反相器,并以各信号线的交点的信号为逻辑积的电路技术[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2-272162号公报在双极晶体管2、4和双极晶体管6、8分别互补性导通截止时,缘于线圈14的特性,在电源VCC和接地VSS之间产生的电流贯通双极晶体管2、4和双极晶体管6、8的集电极发射极回路,有使电机驱动电路误动作或破坏的可能性。因此,PWM电路18在双极晶体管2、4互补性导通截止的期间TA中,输出具有使双极晶体管2、4一同截止的期间TAA的控制信号OUT1、OUT2,另一方面,在双极晶体管6、8互补性导通截止的期间TB中,输出具有使双极晶体管6、8一同截止的期间TBB的控制信号OUT3、OUT4。由此,连接线圈14的端子10、12的阻抗在期间TAA和期间TBB中为无穷大(Z),因而双极晶体管2、4和双极晶体管6、8的集电极发射极回路的电流不会贯通。然而,由于多个期间TAA存在于期间TA中,同时多个期间TBB存在于期间TB中,所以双极晶体管2、4和双极晶体管6、8分别互补性导通截止的速度越高,则不能忽视期间TAA和期间TBB的比例越高。因此,现有的电机驱动电路对于双极晶体管2、4和双极晶体管6、8分别以高速互补性导通截止(以高速PWM驱动)的规格有不相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高速导通截止与线圈连接的排出端晶体管或吸入端晶体管的电机驱动电路。主要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专利技术为一种电机驱动电路,具有:串联连接的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第一吸入端晶体管;串联连接的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第二吸入端晶体管;以及控制电路,基于以规定频率互补性变化的多个输入信号,将用于向所述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一吸入端晶体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吸入端晶体管的连接点之间连接的线圈提供一方向或反方向电流的控制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排出端晶体管、所述第一吸入端晶体管、所述第二排出端晶体管、所述第二吸入端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多个输入信号互补性切换变化时,在所述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吸入端晶体管或所述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一吸入端晶体管之中,将动作侧的晶体管截止规定时间,此后,在所述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吸入端晶体管或所述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一吸入端晶体管之中,输出使动作侧一方的晶体管以所述输入信号的变化定时导通截止的控制信号。根据该电机驱动电路,在多个输入信号互补性切换变化时,将动作侧的晶体管截止规定时间,此后,将动作侧一方的晶体管以输入信号的变化定时导通截止。由此,可提供实现高速PWM驱动的电机驱动电路。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机驱动电路中使用的PWM电路(控制电路)的一例的电路图。图2是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波形的波形图。图3是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波形的波形图图4是表示一般的电机驱动电路的电路方框图。图5是表示设置在图4的电机驱动电路中的同步整流型PWM电路的电路图。图6是表示图4的主要部分波形的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述,至少可知以下事项。===PWM电路的结构===参照图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机驱动电路中使用的PWM电路。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机驱动电路中使用的一例PWM电路(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图4的电机驱动电路是由双极晶体管构成的集成电路,图1的PWM电路例如由IIL构成,用于图4的电机驱动电路。PWM电路100具有:根据输入信号IN1、IN2(第一输入信号、第二输入信号)而输出控制信号OUT1、OUT4的D型触发器102、104;以及根据输入信号IN1、IN2而输出控制信号OUT3、OUT2的D型触发器106、108。首先,D型触发器102的CL(时钟)端子经由3个反相器110、112、114与输入信号IN1的端子连接,D型触发器102在反相器114输出的信号CL1(输入信号IN+的反转信号)的下降定时进行动作。D型触发器102的R(复位)端子经由4个反相器116、118、120、122与输入信号IN2的端子连接,D型触发器102在反相器122输出的信号R1(输入信号IN2的非反转信号)的上升定时被复位。D型触发器102的Q(输出)端子具有两根信号线,D型触发器102在输入信号IN1、IN2互补性切换的定时输出变化的矩形信号A1。D型触发器102的Q端子的一条信号线与4个反相器12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驱动电路,具有:串联连接的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第一吸入端晶体管;串联连接的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第二吸入端晶体管;以及控制电路,基于以规定频率互补性变化的多个输入信号,将用于向所述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一吸入端晶体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吸入端晶体管的连接点之间连接的线圈提供一方向或反方向电流的控制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排出端晶体管、所述第一吸入端晶体管、所述第二排出端晶体管、所述第二吸入端晶体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多个输入信号互补性切换变化时,在所述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吸入端晶体管或所述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一吸入端晶体管之中,将动作侧的晶体管截止规定时间,此后,在所述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吸入端晶体管或所述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一吸入端晶体管之中,输出使动作侧一方的晶体管以所述输入信号的变化定时导通截止的控制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7-30 203749/031.一种电机驱动电路,具有:串联连接的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第一吸入端晶体管;串联连接的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第二吸入端晶体管;以及控制电路,基于以规定频率互补性变化的多个输入信号,将用于向所述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一吸入端晶体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吸入端晶体管的连接点之间连接的线圈提供一方向或反方向电流的控制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排出端晶体管、所述第一吸入端晶体管、所述第二排出端晶体管、所述第二吸入端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多个输入信号互补性切换变化时,在所述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吸入端晶体管或所述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一吸入端晶体管之中,将动作侧的晶体管截止规定时间,此后,在所述第一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吸入端晶体管或所述第二排出端晶体管和所述第一吸入端晶体管之中,输出使动作侧一方的晶体管以所述输入信号的变化定时导通截止的控制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输入信号由第一输入信号、以及与所述第一信号互补性变化的第二输入信号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具有:第一电路,输出以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互补性切换的定时进行变化的矩形信号;第二电路,将所述矩形信号的一方的变化从所述定时起延迟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野寿一石川和义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