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发动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292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2:12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设计领域,为一种航空发动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建立各边界条件与设计计算结果之间的强耦合关系,并根据耦合关系建立优化函数,来实现对伺服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通过设立限制条件来实现优化函数的快速收敛,由于使用了常用的所有边界条件,实现了伺服控制系统各附件间交叉耦合设计;由于以符合设计要求的边界条件作为初值进行优化计算,设计出来的伺服控制系统必然满足设计要求,计算结果置信度高,不会增加无用的设计负担与成本,在不影响功能、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伺服控制系统的尺寸、重量以及设计难度。重量以及设计难度。重量以及设计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发动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未来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伺服导叶截面众多,作动器数量一般已超过30个,如仍按照传统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对其能力要求过高,不但增加了无用的设计负担与成本,也会令发动机的外部结构设计更为复杂。
[0003]现有发动机伺服控制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0004]1)边界条件提取模糊,理论设计计算结果置信度较差;
[0005]2)设计方法较为简单,主要倚靠增加附件尺寸或提升附件能力,“过设计”增加无用的设计负担与成本;
[0006]3)伺服控制系统内部各附件间的交叉耦合设计欠缺。
[0007]因此如何在保证伺服控制系统功能、性能稳定的前提下,降低伺服控制系统的尺寸、重量和设计难度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伺服控制系统设计简单、重量大、设计复杂、置信度差的问题。
[0009]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航空发动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包括:根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过程的各边界条件,设定伺服系统驱动力、伺服系统流量、作动器运动时间理论计算公式,建立各边界条件与作动器三维尺寸、作动器理论计算驱动力、伺服系统理论计算流量、作动器理论计算运动时间的耦合关系;利用耦合关系建立优化函数,设立优化函数的限制条件;确定优化目标,给定各边界条件初值,获取优化结果与优化目标的差值,建立残差函数,判断该差值是否满足残差精度要求,若不满足,则通过差值对边界条件初值进行修正,进行重复优化;若满足,则执行下一步骤;获取作动器三维尺寸、作动器驱动力理论计算、伺服系统流量理论计算、作动器运动时间理论计算的最终结果,完成优化。
[0010]优选地,所述优化函数为:
[0011]其中,A1为作动器无杆腔直径,A2为作动器活塞杆直径,A3为作动器行程,A4为作动器装机数量,A5为作动器全行程运动要求时间,6为伺服泵后压力关系,A7为伺服阀设计流量,A8为几何导叶需求负载力,B1为作动器三维尺寸,B2为作动器理论计算驱动力,B3为伺服系统理论计算流量,B4为作动器理论计算运动时间。
[0012]优选地,所述优先函数的限制条件为:B1≤外廓尺寸限制;B2≥A8;B3与A6特性匹
配;B4≤A5。
[0013]优选地,所述伺服系统驱动力理论计算公式为:
[0014]F
收进max
=P
泵后
×
A
有杆

P
回油
×
A
无杆

[0015]F
伸出max
=P
泵后
×
A
无杆

P
回油
×
A
有杆
[0016]其中,F
收进max
为单支作动器收进状态理论最大驱动力;F
伸出max
为单支作动器伸出状态理论最大驱动力;P
泵后
为伺服泵后压力;P
回油
为回油压力;A
有杆
为作动器有杆腔面积;A
无杆
为作动器无杆腔面积。
[0017]优选地,所述伺服系统流量理论计算公式为:
[0018][0019]Q

=Q
作动1
+Q
作动2
+...
[0020]其中,Q
作动
为单支作动器流量;Q

为伺服系统流量;A
无杆
为作动器无杆腔面积;L
作动
为作动器行程;T
作动
为作动器全行程运动要求时间。
[0021]优选地,所述作动器运动时间理论计算公式为:
[0022][0023][0024]其中,ρ为工作介质密度:η为流量效率:t
伸出
为作动器伸出时间:t
收进
为作动器收进时间:L
作动
为作动器行程:Q
伺服阀
为单支作动器对应伺服阀流量:Pr为控制装置回油压力:Ps为控制装置进口压力:C为作动器两腔面积比:F
负载
为几何导叶需求负载力;A
有杆
为作动器有杆腔面积。
[0025]本申请的一种航空发动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建立各边界条件与设计计算结果之间的强耦合关系,并根据耦合关系建立优化函数,来实现对伺服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通过设立限制条件来实现优化函数的快速收敛,由于使用了常用的所有边界条件,实现了伺服控制系统各附件间交叉耦合设计;由于以符合设计要求的边界条件作为初值进行优化计算,设计出来的伺服控制系统必然满足设计要求,计算结果置信度高,不会增加无用的设计负担与成本,在不影响功能、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伺服控制系统的尺寸、重量以及设计难度。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0027]图1为本申请整体流程示意图;
[0028]图2为本申请边界条件与设计计算结果对应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0030]一种航空发动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0031]步骤S100,根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过程的各边界条件,设定伺服系统驱动力、伺服系统流量、作动器运动时间理论计算公式,建立各边界条件与作动器三维尺寸、作动器理论计算驱动力、伺服系统理论计算流量、作动器理论计算运动时间的耦合关系;
[0032]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基本包含八个边界条件,即作动器无杆腔直径、作动器活塞杆直径、作动器行程、作动器装机数量、作动器全行程运动要求时间、伺服泵后压力关系、伺服阀设计流量、几何导叶需求负载力。边界条件与设计计算结果存在强耦合关系。边界条件确认后,可得出作动器三维尺寸、作动器理论计算驱动力、伺服系统理论计算流量、作动器理论计算运动时间等四个设计计算结果。其中作动器三维尺寸不需要通过公式计算。
[0033]优选地,伺服系统驱动力理论计算公式为:
[0034]F
收进max
=P
泵后
×
A
有杆

P
回油
×
A
无杆

[0035]F
伸出max
=P
泵后
×
A
无杆

P
回油
×
A
有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发动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过程的各边界条件,设定伺服系统驱动力、伺服系统流量、作动器运动时间理论计算公式,建立各边界条件与作动器三维尺寸、作动器理论计算驱动力、伺服系统理论计算流量、作动器理论计算运动时间的耦合关系;利用耦合关系建立优化函数,设立优化函数的限制条件;确定优化目标,给定各边界条件初值,获取优化结果与优化目标的差值,建立残差函数,判断该差值是否满足残差精度要求,若不满足,则通过差值对边界条件初值进行修正,进行重复优化;若满足,则执行下一步骤;获取作动器三维尺寸、作动器驱动力理论计算、伺服系统流量理论计算、作动器运动时间理论计算的最终结果,完成优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函数为:其中,A1为作动器无杆腔直径,A2为作动器活塞杆直径,A3为作动器行程,A4为作动器装机数量,A5为作动器全行程运动要求时间,6为伺服泵后压力关系,A7为伺服阀设计流量,A8为几何导叶需求负载力,B1为作动器三维尺寸,B2为作动器理论计算驱动力,B3为伺服系统理论计算流量,B4为作动器理论计算运动时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发动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先函数的限制条件为:B1≤外廓尺寸限制;B2≥A8;B3与A6特性匹配;B4≤A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系统驱动力理论计算公式为:F
收进max
=P
泵后
×
A
有杆

P
回油
×
A
无杆
;F
伸出max
=P
泵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伟男夏迩豪张东汤天宁张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