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用斥力型磁浮直线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0479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用斥力型磁浮直线进给系统,包括固定部件、运动部件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四个复合悬浮磁体分别固定于平台四个角的下方,且其磁极平面与基座底平面成一固定角度θ,所述θ=30°~60°,两条永磁导轨对应设置于复合悬浮磁体下方并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永磁导轨的上表面与所述复合悬浮磁体的磁极平面正对且平行,且其相对的磁极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兼有现有磁悬浮平台无摩擦、无润滑、精度高、无接触运行等诸多优点,并克服了现有技术刚度较低、结构尺寸较庞大,成本较高等缺点,是数控机床用无接触进给系统的理想发展方向。(*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床进给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用斥力型磁浮直线 进给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接触式机床进给系统,无论是丝杠驱动还是直线电机驱动,在运动 过程中都会产生摩擦、磨损,使工作台难以达到很高的进给速度。而且在工作 台上有负载时,摩擦加剧,造成定位进给运动的滞后和非线性误差,影响定位 精度。非接触式的进给系统,主要有气悬浮平台和磁悬浮平台。但气悬浮平台需要诸多辅助设备,如空气压缩机、蓄压器、过滤减压阀、气压传动和控制部 件等,而且气体悬浮的刚度性能较差,不能满足机床上加工零部件的高刚度要 求。磁悬浮平台具有无摩擦、无润滑、精度高等特点,而且不需要任何辅助设 备。此外,与气悬浮平台相比,磁悬浮平台的刚度性能较好,适合重载运行, 是未来无接触进给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磁悬浮平台以吸力型悬浮为主,即平台依靠电磁铁向上的电磁吸力 悬浮,并依靠横向的电磁吸力导向,如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 究所在专利文献CN1214892C中公开的一种超精密微位移导轨磁悬浮方法及其装 置,还有上海大学在专利文献CN1244432C中^Hf的一种工业应用型主动^f兹悬浮 导轨直线电机进给平台都属于吸力型磁悬浮平台。然而,吸力型悬磁浮平台不 管结构如何变化,其致命的一个缺点就是,产生吸力的电磁铁9,必须通过安装支 架4,绕到铁磁质导轨3,下面,来产生向上的吸力,如图5所示,为一种典型的吸 力型磁悬浮平台。这样一来,此种结构的导轨和支架的刚度较低,平台的承载 能力受限,电磁铁支架增加了平台的惯性质量,而且,整个平台的结构尺寸较 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数控 机床用斥力型磁浮直线进给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利用磁体间斥力支撑与导向, 直线电机驱动,在满足机床工作台无摩擦、无润滑、无污染运行的同时,进一 步提高结构刚度,缩小系统尺寸,节省系统资源,降低成本。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斥力型磁浮直线进给系统,包含有固定部件、运动部件和 控制系统;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基座、侧板、永》兹导轨及其固定件、电涡流位移 传感器检测标准件以及直线电机定子;所述运动部件主要包括平台、复合悬浮 磁体及其固定件、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及其固定件以及直线电机动子,所述复合悬浮磁体包括7JC磁体部分和电磁铁部分,所述永磁体部分固定联接于所述电磁铁部分下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悬浮间隙控制系统及直线电机位置和速度控制系 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悬浮磁体有四个,通过其固定件分别固定于所述平台 的四个角的下方,且其》兹极平面与基座底平面成一固定角度e,所述9=30° ~60 ° ,两条永磁导轨对应设置于所述复合悬浮磁体下方并通过其固定件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永磁导轨的上表面与所述复合悬浮磁体的磁极平面正对且平行, 且其相对的磁极相同。所述复合悬浮磁体承载包括所载物体、平台、直线电机动子以及复合悬浮 磁体的自重,并且控制横向间隙,消除进给部件的横向扰动;直线电机实现平 台的纵向进给;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复合悬浮磁体和永磁导轨之间间隙, 并以电信号的形式送给控制系统。所述永磁导轨由相同规格的高性能永磁体小块沿纵向连续排列而成,并保 持其磁极方向一致即N极均朝上或S极均朝上,所述永磁体小块分别固定于所述 永磁导轨的固定件上。在紧贴着所述各永磁体小块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一块相同材料和型号的磁 性补偿永磁体,所述磁性补偿永磁体与相应的永磁体小块相紧贴的磁极与所述 永磁导轨朝上的磁极相同,且在导轨中间部分的补偿永f兹体磁性最强,远离导轨中间的补偿7JCF兹体磁性逐渐减弱。由于永磁导轨由小块的高性能永磁体沿纵向连续排列而成,而且所有永磁 体的磁极都朝同一个方向,小块永磁体之间有相互削弱磁性的作用,处在导轨中间部分的永磁体磁性削弱最严重,所以本技术在紧贴着各正方体永磁体 的两侧设置两块型号相同的磁性补偿永磁体,与导轨永磁体的磁极相对应,若导轨永磁体的N极(或S极)均朝上,则补偿永磁体的N极(或S极)要指向导轨 永磁体,而且在导轨中间部分的补偿永磁体磁性最强,远离导轨中间的补偿永 磁体磁性逐渐减弱,从而使整个导轨的磁性均匀化。所述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中心线与基座底平面成一固定角度s , s=90-e或 s=90+e;所述位移传感器下面对应设置检测基准件,其检测基准面与所述位移 传感器的中心线相垂直。如前所述的磁悬浮直线进给系统实现平台依靠磁斥力悬浮与导向运行的方 法,包括① 安装永J兹导轨按固定角度0在基座上设置两条由高性能永磁体'j、块沿纵 向连续排列而成的永磁导轨,紧贴永磁体小块两侧分别设置一块相同材料及型 号的磁性补偿永磁体;② 安装复合悬浮磁体并保持悬浮磁斥力与永磁导轨相对,在平台四个角 的下方布置四个复合悬浮磁体,其》兹极平面与永磁导轨的上表面正对且平行, 而且它们相对的磁极极性相同;③ 悬浮间隙实时检测与控制所述进给系统未启动状态下,复合悬浮磁体 的电磁铁部分没有电流通过,电磁铁部分没有磁力产生,则平台在复合悬浮磁 体的永磁体部分与永磁导轨之间的磁斥力的作用下保持悬浮;系统启动后,装 在复合悬浮磁体旁边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复合悬浮磁体和永磁导 轨之间的间隙,并将电信号送往控制器,经运算后控制器将控制信号传送给所 述复合悬浮磁体电磁铁部分的线圏绕组,以调节所述复合悬浮磁体和永磁导轨 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平台的稳定悬浮与导向,所述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中心 线与基座底平面成一固定角度s , £=90-6或5=90+0;所述位移传感器下面对 应设置检测基准件,其检测基准面与所述位移传感器的中心线相垂直。本技术给出了一种实现平台依靠磁斥力悬浮与导向运行的方法按上 述结构设置后,装在悬浮电磁铁旁边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复合悬浮磁 体和永磁导轨之间的间隙,并将电信号送给控制器,经运算后,控制器将控制 信号加给复合悬浮磁体的电磁铁的线圈绕组,调节永磁导轨和复合悬浮磁体之间的磁斥力,从而调节两者之间的间隙,实现平台的稳定悬浮与导向。四个复 合悬浮磁体的解耦控制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的斥力型磁悬浮直线进给系统的直线电机可采用单边定子型,也可采 用双边定子型,并配置位置及速度控制系统。此外,直线电机的定子和动子基 本呈水平向布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最大的创新在于采用磁斥力作为平台的悬浮 力,提高了结构的刚度,缩小了整个进给系统的尺寸。此外,本技术将永》兹导轨与复合悬浮f兹体的》兹极平面都与基座平面成30。~60°之间的某一固定 角,从而使它们之间所产生的磁斥力同时起到悬浮和导向的作用,减少了平台 上的电磁铁数量,和位移传感器的数量,自然也减小了平台的惯性质量,节省 了控制系统资源,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l为实施例的机械结构主视图2为图1的俯^L图3为图1的侧视图4为实施例的永^磁导轨结构示意图5为现有技术中典型的吸力型磁悬浮直线进给机构示意图。图中,1、 基座2、 永磁导轨固定件3、 永/磁导轨 3a、正方体NdFeB永磁体 3b、》兹性补偿永f兹体 3,、铁磁质导轨4、 悬浮磁体固定件 4,、悬浮磁体安装支架5、 平台6、 直线电^L动子7、 传感器8、 传感器固定件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机床用斥力型磁浮直线进给系统,包含有固定部件、运动部件和控制系统;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基座(1)、侧板(12)、永磁导轨(3)及其固定件(2)、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检测标准件(10)以及直线电机定子(11);所述运动部件主要包括平台(5)、复合悬浮磁体(9)及其固定件(4)、电涡流位移传感器(7)及其固定件(8)以及直线电机动子(6),所述复合悬浮磁体(9)包括永磁体部分(9b)和电磁铁部分(9a),所述永磁体部分(9b)固定联接于所述电磁铁部分(9a)下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悬浮间隙控制系统及直线电机位置和速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悬浮磁体(9)有四个,通过其固定件(4)分别固定于所述平台(5)的四个角的下方,且其磁极平面与基座(1)底平面成一固定角度θ,所述θ=30°~60°,两条永磁导轨(3)对应设置于所述复合悬浮磁体(9)下方并通过其固定件(2)固定安装在基座(1)上;所述永磁导轨(3)的上表面与所述复合悬浮磁体的磁极平面正对且平行,且其相对的磁极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研军张文跃蒋成勇杨均悦吴艳波籍延坤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