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坯连铸的移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0211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钢坯连铸的移钢装置,涉及钢坯移钢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主体的顶端,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主体的顶端;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支撑架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移动机构,第一电机工作,第一电机输出端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带动第一移动块移动,第一移动块移动带动移动杆移动,移动杆移动带动第二移动块同时在限位杆的外壁移动,移动杆移动同时带动电动伸缩柱移动,电动伸缩柱移动带动夹持的钢坯进行水平移动,通过移动杆侧面的限位滚轮,可有效减小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受到的摩擦力,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钢坯进行移动的操作。此结构有利于对钢坯进行移动的操作。此结构有利于对钢坯进行移动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钢坯连铸的移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坯移钢装置
,具体是一种用于钢坯连铸的移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坯是炼钢炉炼成的钢水经过铸造后得到的产品,钢坯从制造工艺上主要可分为两种:模铸坯和连铸坯,高温钢水连续不断地浇铸成具有一定断面形状和一定尺寸规格铸坯的生产工艺过程叫做连续铸钢,完成这一过程所需的设备叫连铸成套设备,习惯上称为连铸机,按照铸坯流数分为单流、双流或多流连铸机,连铸机连续生产铸坯的过程中,通过数控火焰切割机将连续铸坯切割成计划长度的铸坯,也就是钢坯。目前多流连铸机火焰切割定位长度普遍使用机械定尺方式确定,定尺切割精度较低。实际上由于铸坯断面尺寸受结晶器磨损影响,断面尺寸在结晶器铜管的寿命周期内会逐渐变大以及铸坯密度受拉速等因素影响而波动,导致同一设定长度下生产的单根铸坯存在不同的重量。
[0003]目前的钢坯连铸完毕后,大多通过人工进行钢坯的移动,移动速度过慢,效率较低,且在工作人员对钢坯进行移动时,易出现钢坯滑落的情况,从而易导致工作人员受伤,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坯连铸的移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设置于主体(1)的顶端,所述支撑架(2)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主体(1)的顶端;移动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3)设置于支撑架(2)的顶端,用于对夹持固定后的钢坯进行移动的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钢坯连铸的移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由驱动单元、移动单元和限位单元组成,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支撑架(2)顶端的第一固定杆(301),所述第一固定杆(3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304),所述第一电机(304)的输出端贯穿至第一固定杆(301)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304)的输出端通过轴承与第一固定杆(301)的内壁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钢坯连铸的移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包括设置于第一电机(304)一端,并位于第一固定杆(301)内部的螺纹杆(305),所述螺纹杆(305)通过轴承与第一固定杆(30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305)的外壁套接有第一移动块(306),所述第一移动块(306)与螺纹杆(305)的接触部分设置有与螺纹杆(305)相匹配的螺纹,所述第一固定杆(301)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移动块(306)相匹配的滑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钢坯连铸的移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移动块(306)顶端的移动杆(302),所述移动杆(302)底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杆(303),所述移动杆(302)的底端设置有贯穿至第二固定杆(303)内部的第二移动块(307),所述第二移动块(307)的内部套接有与第二固定杆(303)内壁固定连接的限位杆(308),所述第二固定杆(303)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移动块(307)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移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光荣尹建业李忠开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万事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