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装置和灶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018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包括集热器,用于收集热量;集热体,与集热器相连接;散热器,用于向空气散热;发电芯片,夹合在集热体和散热器之间,利用集热体和散热器之间的温度差产生电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灶具,包括灶具装置,用于燃料燃烧产生热量;发电装置,与灶具装置相连接,用于吸收灶具装置产生的热量形成的高温和空气低温之间的温差产生电能;发电装置包括:集热器,与灶具装置相连接;集热体,与集热器相连接;散热器;发电芯片,利用集热体和散热器之间的温度差产生电能。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电装置和灶具,可以利用灶具在使用时燃料(如燃气)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形成的高温和空气之间的温度差而产生电能加以利用,从而实现能源的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和灶具,尤其是一种可以利用温度差产生电能 的发电装置和灶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灶具,尤其是现有的燃气灶具的主要功能是烧烤和烧饭,即利用 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将食物加热、烤熟,因此现有灶具的功能就是只能提供 热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人喜欢去野外利用灶具进 行野炊,但是野外一般是没有电能提供的,而如果在晚上进行野炊的话,照 明问题就必须解决。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利车灯或者外加电源,但是非常不便,而且灶具在使 用时又有4艮多的热能浪费,无法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灶具的缺陷,提供一种发电装置和灶具,可以 利用灶具在使用时燃料(如燃气)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形成的高温和空气之间 的温度差而产生电能加以利用,实现能源的再利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电装置,包括 集热器,用于收集热量; 集热体,与所述集热器相连接;散热器,用于向空气散热;发电芯片,夹合在所述集热体和散热器之间,利用集热体和散热器之间 的温度差产生电能。所述集热器的材质为金属;所述集热体的材质为金属。所述集热器通过 导热緩沖层与集热体相连接。所述导热緩冲层的材质为云母。还包括散热风 扇,与所述发电芯片相%连接,用于利用发电芯片产生的电能驱动,加强散 热器的散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灶具,包括 灶具装置,用于燃料燃烧产生热量;发电装置,与所述灶具装置相连接,用于吸收所述灶具装置产生的热量形成的高温和空气低温之间的温差产生电能;所述发电装置包括集热器, 与所述灶具装置相连接,用于收集所述灶具装置产生的热量;集热体,与所述集热器相连接;散热器,用于向空气散热;发电芯片,夹合在所述集热体 和散热器之间,利用集热体和散热器之间的温度差产生电能。所述集热器的材质为金属;所述集热体的材质为金属。所述集热器通过 导热緩冲层与所述集热体相连接。所述导热緩沖层的材质为云母。所述发电 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扇,与所迷发电芯片相电连接,用于利用发电芯片产生的 电能驱动,加强散热器的散热。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发电装置和灶具,可以利用灶具在使用时燃料(如燃气) 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形成的高温和空气之间的温度差而产生电能加以利用,从 而实现能源的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灶具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发电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灶具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发电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发电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灶具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的灶具包 括灶具装置l,用于燃料燃烧产生热量;发电装置2,与所述灶具装置相连 接,用于吸收灶具装置1产生的热量形成的高温和空气的低温之间的温差产 生电能。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发电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该发电装置的 实施例1可以用于上述的灶具的实施例1中,具体的发电装置包括集热器21, 用于收集热量,应用在灶具实施例1中的时候,与灶具装置1相连接, 用于收集灶具装置1产生的热量;集热体23,与集热器21相连接;散热器22, 用于向空气散热;发电芯片20,夹合在集热体23和散热器22之间,利 用集热体23和散热器22之间的温度差产生电能。因此,集热体23、发电芯片20、散热器22构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发 电装置,这种模块化设计便于发电装置的安装、更换,从而实现自发电燃气 具的一体化。本实施例的集热器21置于灶具装置1产生的火焰周围,吸收灶具装置1 产生的热量。集热器2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集热体23的材质可以为金属。集热器21可通过导热緩冲层25与集热体23连接,用于减小集热器21 上温度波动对集热体23的影响,导热緩冲层25的材质为云母。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灶具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2的灶具包 括灶具装置l,用于燃料燃烧产生热量;发电装置2,与所述灶具装置相连 接,用于吸收灶具装置1产生的热量形成的高温和空气的低温之间的温差产 生电能。如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发电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该发电装置的实施例2可以用于上述的灶具的实施例2中,具体的发电装置包括集热器21, 用于收集热量,应用在灶具实施例2中的时候,与灶具装置1相连接, 用于收集灶具装置1产生的热量;集热体23,与集热器21相连接;散热器22, 用于向空气散热;发电芯片20,夹合在集热体23和散热器21之间,利 用集热体23和散热器21之间的温度差产生电能。因此,集热体23、发电芯片20、散热器22构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发 电装置,这种模块化设计便于发电装置的安装、更换,从而实现自发电燃气 具的一体化。本实施例的集热器21置于灶具装置1的侧面,吸收灶具装置1燃料(如 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集热器2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集热体23的材质可 以为金属。集热器21可通过导热緩沖层25与集热体23连接,用于减小集热器21 上温度波动对集热体23的影响,导热緩冲层25的材质为云母。再如图5所 示,为本专利技术发电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在发电装置2的散热器22— 侧具有一个散热风扇24,与发电芯片20相电连接,利用发电芯片20产生的 电能驱动,用于加强散热器22的散热,从而进一步降低散热器22的温度, 进而增强发电装置2产生电能。所以,本专利技术是将发电装置的温差发电与现有灶具装置的有机结合,构 成自带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的一体化灶具。一种简易方法直接靠灶具装置专用燃烧加热通道中燃料(如燃气)燃烧 时形成的高温进行发电(参见图3所示)。或者利用灶具装置的燃料(如燃 气)燃烧余热进行发电(参见图1所示)。灶具装置燃料(如燃气)燃烧时, 产生热能的大部分正常用于烧烤、煮饭、炒菜、加热水等,其中还有一部分 热能散发到空气中浪费掉,利用浪费掉的热能(即余热)产生一定的电能, 既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同时又可以利用产生的热能驱动照明装置。利用发电装置中的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将温差发电借助于灶具装置使用工作过程中的燃料(如燃气)燃烧或余热产生的温度(高温),与发电装 置上空气对流的散热器(低温)之间形成的温差,产生电能,可以用于照明 等功能。因此通过发电装置的集热器(如金属板或块)聚积灶具装置工作时燃料 (如燃气)产生的部分热能,形成高温部分,将发电装置的集热体与集热器相连组成发电系统的热端;发电装置的散热器为冷端,部分暴露于空气中完 成和空气的对流(与空气自然对流或利用散热风扇强制对流)换热,从而在 集热体与散热器之间形成冷、热端温差。将热电半导体发电芯片置于集热体 与散热器之间,通过塞贝克效应产生电动势,向外输出电能,可以带动照明 灯泡、充电器等负载。达到利用燃料(如燃气)自身燃烧产生的热能发电目 的,并实现自带发电照明功能的 一 体化灶具。而且,集热体23、发电芯片20、散热器22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发电装 置,这种模块化设计,便于发电装置安装、更换,从而实现自发电燃气具的 一体化。最后所应说朋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热器,用于收集热量; 集热体,与所述集热器相连接; 散热器,用于向空气散热; 发电芯片,夹合在所述集热体和散热器之间,利用集热体和散热器之间的温度差产生电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俊岭朱红冯斌梁竞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