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单层塑料中空成型模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849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成型机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双色单层塑料中空成型模头,包括模套管,所述模套管顶部的内侧和中部的内侧分别套接有模体芯棒和第一过渡输送套件,且模体芯棒的顶部与第一过渡输送套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模体芯棒的两侧与模套管内部的两侧之间分别形成第一中空流道和第二中空流道,所述第一过渡输送套件的顶部安装有第二过渡输送套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置的两组调节部件、两组防移部件与模套组件配合使用后,可自动调整模套组件与成型模芯套接后形成的挤出口厚度,相对于传统固定结构的双色模头而言,可实现单一模头结构加工不同厚度的塑料制品的使用需求,方便控制成本。制成本。制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色单层塑料中空成型模头


[0001]本技术涉及塑料成型机械
,具体为双色单层塑料中空成型模头。

技术介绍

[0002]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而现有的塑料制品则是采用塑料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活、工业等用品的统称。包括以塑料为原料的注塑、吸塑等所有工艺的制品,且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除了单一颜色的,也有部分是具有相间条纹的双色制品,这些双色制品中多数是通过专门的双色吹塑机与双色模头配合使用挤出成型的,进一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现有的双色模头并不十分完善,主要是其自身的挤出口受现有固定结构设计的限制,尺寸不可调,因此,当需加工不同厚度的塑料制品时,一般会备下多个规格的双色模头,进而导致了生产成本以及整体设备的周期时间都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双色单层塑料中空成型模头,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色单层塑料中空成型模头,包括模套管,所述模套管顶部的内侧和中部的内侧分别套接有模体芯棒和第一过渡输送套件,且模体芯棒的顶部与第一过渡输送套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模体芯棒的两侧与模套管内部的两侧之间分别形成第一中空流道和第二中空流道,所述第一过渡输送套件的顶部安装有第二过渡输送套件,且第一过渡输送套件两侧的内部和第二过渡输送套件两侧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过渡流道和第二过渡流道,所述模体芯棒的底部连接有成型模芯,所述成型模芯的外侧套接有模套组件,所述模套组件的顶部与模套管的底部连接,且模套组件的两侧与模套管底部的两侧之间分别安装有调节部件和防偏部件,且调节部件的中部套接有防移部件。
[0005]精选的,所述第二过渡输送套件一侧设置的第二过渡流道、第一过渡输送套件一侧设置的第一过渡流道以及第一中空流道三者的空间相互贯通,且第二过渡输送套件另一侧的设置的第二过渡流道、第一过渡输送套件另一侧设置的第一过渡流道以及第二中空流道三者的空间也相互贯通,一组第二过渡流道、第一过渡流道、第一中空流道形成第一注塑流道,一组第二过渡流道、第一过渡流道、第二中空流道形成第二注塑流道。
[0006]精选的,所述模套组件的内部包括有第一模套部件,且第一模套部件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模套管的底部,所述第一模套部件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第二弹性模套部件,所述第二弹性模套部件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第二模套部件,所述第一模套部件的底部与第二弹性模套部件的顶部之间、第二弹性模套部件的底部与第二模套部件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第二弹性模套部件为折叠结构,且为弹性金属制成。
[0007]精选的,所述调节部件的内部包括有丝杆,且丝杆中部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套,所
述螺套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与第二模套部件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丝杆顶部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轴承,且轴承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的内部开设有让位槽,所述丝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小型抱闸步进电机,所述小型抱闸步进电机的一侧连接有支座,且支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另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在模套管底部的表面。
[0008]精选的,所述防移部件的内部包括有限位套块,且限位套块顶部就内侧固定套接在丝杆顶部的表面,所述限位套块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板的顶面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套块底部的内侧螺纹连接有锁止螺丝,所述锁止螺丝的中部套接在第一连接板一侧内部的让位槽中。
[0009]精选的,所述防偏部件的内部包括有第三连接板,且第三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还将具备对相关联部件减震缓冲的效果,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侧与压缩弹簧的一侧分别与模套管底部的表面和第二模套部件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底部与第三连接板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内侧活动套接有导杆,且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接板的顶面,而导杆的另一端卡接在压缩弹簧的内侧。
[0010]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所设置的两组调节部件、两组防移部件与模套组件配合使用后,可自动调整模套组件与成型模芯套接后形成的挤出口厚度,相对于传统固定结构的双色模头而言,可实现单一模头结构加工不同厚度的塑料制品的使用需求,方便控制成本。
[0012]2、本技术所设置的防偏部件对上述调节部件与模套组件之间的调节运动进行导向约束,充分提升稳定性,且限制偏摆提升位移调整准确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结构防移部件的剖视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结构调节部件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A处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中:1、模套管;2、模体芯棒;3、第一过渡输送套件;4、第一过渡流道;5、第二过渡输送套件;6、第二过渡流道;7、第一中空流道;8、第二中空流道;9、模套组件;91、第一模套部件;92、第二弹性模套部件;93、第二模套部件;94、密封垫圈;10、成型模芯;11、调节部件;111、丝杆;112、第一连接板;113、小型抱闸步进电机;114、螺套;115、顶杆;116、第二连接板;12、防移部件;121、限位套块;122、锁止螺丝;13、防偏部件;131、第三连接板;132、第四连接板;133、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双色单层塑料中空成型模头,包括模套管1,模套管1顶部的内侧和中部的内侧分别套接有模体芯棒2和第一过渡输送套件3,且模体芯棒2的顶部与第一过渡输送套件3的底部固定连接,模体芯棒2的两侧与模套管1内部的两侧之间分别形成第一中空流道7和第二中空流道8,第一过渡输送套件3的顶部安装有第二过渡输送套件5,且第一过渡输送套件3两侧的内部和第二过渡输送套件5两侧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过渡流道4和第二过渡流道6,第二过渡输送套件5一侧设置的第二过渡流道6、第一过渡输送套件3一侧设置的第一过渡流道4以及第一中空流道7三者的空间相互贯通,一组第二过渡流道6、第一过渡流道4、第一中空流道7形成第一注塑流道,且第二过渡输送套件5另一侧的设置的第二过渡流道6、第一过渡输送套件3另一侧设置的第一过渡流道4以及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色单层塑料中空成型模头,包括模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套管(1)顶部的内侧和中部的内侧分别套接有模体芯棒(2)和第一过渡输送套件(3),且模体芯棒(2)的顶部与第一过渡输送套件(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模体芯棒(2)的两侧与模套管(1)内部的两侧之间分别形成第一中空流道(7)和第二中空流道(8),所述第一过渡输送套件(3)的顶部安装有第二过渡输送套件(5),且第一过渡输送套件(3)两侧的内部和第二过渡输送套件(5)两侧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过渡流道(4)和第二过渡流道(6),所述模体芯棒(2)的底部连接有成型模芯(10),所述成型模芯(10)的外侧套接有模套组件(9),所述模套组件(9)的顶部与模套管(1)的底部连接,且模套组件(9)的两侧与模套管(1)底部的两侧之间分别安装有调节部件(11)和防偏部件(13),且调节部件(11)的中部套接有防移部件(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单层塑料中空成型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输送套件(5)一侧设置的第二过渡流道(6)、第一过渡输送套件(3)一侧设置的第一过渡流道(4)以及第一中空流道(7)三者的空间相互贯通,且第二过渡输送套件(5)另一侧的设置的第二过渡流道(6)、第一过渡输送套件(3)另一侧设置的第一过渡流道(4)以及第二中空流道(8)三者的空间也相互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单层塑料中空成型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套组件(9)的内部包括有第一模套部件(91),且第一模套部件(9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模套管(1)的底部,所述第一模套部件(91)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第二弹性模套部件(92),所述第二弹性模套部件(92)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第二模套部件(93),所述第一模套部件(91)的底部与第二弹性模套部件(92)的顶部之间、第二弹性模套部件(92)的底部与第二模套部件(93)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圈(94),所述第二弹性模套部件(92)为折叠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金红胡喜文汪中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联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