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装置及包括该切换装置的自动切换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761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切换装置及包括该切换装置的自动切换系统。该切换装置包括:安装主体,所述安装主体设有容纳腔;切换结构,包括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转动件以及依次插接所述安装主体和所述转动件的推动件,所述转动件上设有至少两个垂直于所述推动件的支撑销,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销的高度不同,所述推动件旋转带动所述支撑销旋转,以切换所述支撑销到目标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人工调整,对安装过程进行柔性化自适应,实现了精准对位、智能防错、全自动化的支撑切换。全自动化的支撑切换。全自动化的支撑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切换装置及包括该切换装置的自动切换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切换装置及包括该切换装置的自动切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传统人工切换车辆底盘支撑一般存在如下几个缺陷:其一,工作繁重,单根支撑销重量在2kg左右,节拍达到 60JPH时人员操作频次为60次/h,操作繁琐,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其二,无法进行支撑防错,只能通过人工识别,如此一来,易出错漏检。其三,整个切换动作均为人工操作,生产力低且人机工程差。
[0003]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切换装置及包括该切换装置的自动切换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换装置及包括该切换装置的自动切换系统,无需人工调整,实现了精准对位、智能防错、全自动化的支撑切换,提升了车辆不同底盘共线生产装配的可操作性,提高了生产力和工厂的人机工程。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切换装置,用于车辆底盘支撑,该切换装置包括:安装主体,所述安装主体设有容纳腔。切换结构,包括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转动件以及依次插接所述安装主体和所述转动件的推动件,所述转动件上设有至少两个垂直于所述推动件的支撑销,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销的高度不同,所述推动件旋转带动所述支撑销旋转,以切换所述支撑销到目标位置。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与所述安装主体的内壁抵接的定位件,以及分别与所述定位件的末端和所述推动件相连的连接件,所述定位件用于在所述连接件的带动下脱离所述安装主体,或者复位。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动件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套设有弹性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定位件在所述连接件的带动下脱离所述安装主体,或者复位。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主体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推动件依次插接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转动件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板后与所述连接件相连。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销设有三个,三个所述支撑销包括高度依次递减的第一支撑销、第二支撑销以及第三支撑销,所述第二支撑销与所述第三支撑销相对设置在所述转动件的两侧,所述切换结构还包括配重件,所述配重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销相对设置在所述转动件的两侧。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撑销和所述第三支撑销沿X轴方向设置,所述推动件和所述转动件沿Y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销和所述配重件沿Z轴方向设
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主体固定在滑动装置上,所述滑动装置带动所述切换装置到达指定位置接车。
[0012]为进一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切换系统,该自动切换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以及前述切换装置,所述控制单元分别通讯连接有信息识别装置、驱动装置以及滑动装置,所述信息识别装置识别车辆信息并自动计算所述车辆的底盘位置,将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旋转,并带动推动件旋转,使所述支撑销旋转至目标位置,所述滑动装置带动所述切换装置到达指定位置接车。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切换系统还包括二次确认装置,所述二次确认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所述二次确认装置确认所述车辆信息无误后,所述滑动装置带动所述切换装置到达指定位置接车。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辆信息包括所述车辆的底盘的高度类型,定义所述高度类型包括高档、中档和低档三个档位。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切换装置实现了不同高度底盘所需支撑销的切换,便于后续精准装配。此外,本技术的自动切换系统无需人工调整,实现了精准对位、智能防错、全自动化的支撑切换。其次,改善了现场的劳动条件,人工成本低,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车辆装配的科技含量,实现了支撑切换的零错误率。再者,满足了整车不同高度底盘的共线生产装配的可操作性以及满足了在最适宜的位置进行底盘支撑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爆炸图。
[0018]图3是图1的剖视图。
[0019]图4是图1的支撑销与配重件的位置关系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自动切换系统的结构框图。
[0021]图6是图5的自动切换系统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高度”、“竖直”、“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只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0024]请参阅图1

4所示,为本技术的切换装置1,用于车辆底盘支撑。该切换装置包括安装主体11、切换结构12及定位组件13。安装主体11设有容纳腔。切换结构12包括置于容纳腔内的转动件121以及依次插接安装主体11和转动件121的推动件122,转动件121上设有至少两个垂直于推动件122的支撑销123,至少两个支撑销123的高度不同,推动件122旋转带动支撑销123旋转以切换目标支撑销123到目标位置。定位组件13包括与安装主体11的内
壁抵接的定位件131,以及分别与定位件131的末端和推动件122相连的连接件132,定位件131在连接件132的带动下脱离安装主体11,或者复位。本技术的切换装置1实现了不同高度底盘所需支撑销123的切换,便于后续精准装配。
[0025]具体地,请结合图1

3所示,安装主体11包括底板111及固定在底板111上的两个竖直设置的安装板112,两个安装板112之间形成容纳腔。安装板112包括第一安装板1121和第二安装板1122,第一安装板 1121的左侧壁设有垫片。转动件121置于容纳腔内,转动件121上设有垂直于转动件121的支撑销123。优选地,转动件121为转毂。
[0026]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4所示,支撑销123设有三个,分别为高度依次递减的第一支撑销1231、第二支撑销1232以及第三支撑销1233,第二支撑销1232与第三支撑销1233相对设置在转动件121的两侧。第一支撑销1231、第二支撑销1232以及第三支撑销1233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销1231设置在转动件121 的上方,第二支撑销1232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换装置,用于车辆底盘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主体,所述安装主体设有容纳腔;切换结构,包括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转动件以及依次插接所述安装主体和所述转动件的推动件,所述转动件上设有至少两个垂直于所述推动件的支撑销,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销的高度不同,所述推动件旋转带动所述支撑销旋转,以切换所述支撑销到目标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与所述安装主体的内壁抵接的定位件,以及分别与所述定位件的末端和所述推动件相连的连接件,所述定位件用于在所述连接件的带动下脱离所述安装主体,或者复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套设有弹性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定位件在所述连接件的带动下脱离所述安装主体,或者复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主体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推动件依次插接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转动件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板后与所述连接件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销设有三个,三个所述支撑销包括高度依次递减的第一支撑销、第二支撑销以及第三支撑销,所述第二支撑销与所述第三支撑销相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超李立钧王炼俞柯曾宇锋赵世征路锦山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