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620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领域,涉及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双吲哚甲烷化合物在合成与药物活性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常规的合成步骤繁琐、条件苛刻、涉及到昂贵重金属和底物具有局限性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以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领域,涉及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双吲哚甲烷类化合物(Bisindolylmethanes,BIMs)本身是由糖苷芥菜素产生的吲哚
‑3‑
甲醇的主要代谢物,这种糖苷在十字花科蔬菜中发现,如西兰花、球芽甘蓝和花椰菜;据报道,BIMs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管生成、抗癌等多种活性,BIMs自然界中重要的杂环结构之一,广泛存在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药物和功能材料中;因此,构筑二吲哚甲烷类杂环化合物备受关注,传统的合成方法是吲哚衍生物与羰基化合物经傅

克反应缩合得到;目前,经1,3

二噻烷脱硫生成双吲哚甲烷类化合物结构的相关研究开展得较少,鲜有报道。
[0003]目前合成双吲哚甲烷类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包括:吲哚与醛类化合物发生傅

克反应和吲哚3位进行修饰后再与吲哚化合物进行反应。
[0004]通过傅

克反应制备双吲哚甲烷衍生物,制备方法如下式:此方法缺点在于原料限于吲哚3位没有取代基和另一底物必须是醛,底物较受限,此外产物只能是左右对称的3,3
’‑
双吲哚甲烷类化合物。
[0005]霍等报道了光催化的吲哚
‑3‑
乙酸酯与吲哚的脱羧偶联反应,实现吲哚C

H官能化和脱羧,合成制备了相应的双吲哚甲烷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如式:此方法缺点在于反应底物具有局限性,必需以3

乙酸酯吲哚形式参与反应,此外还需使用昂贵光敏催化剂,对环境存在潜在危害,该反应过程中需要氩气保护,反应条件苛刻。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实现双吲哚甲烷类化合物的高效制备,本专利技术提供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选择性好、官能团耐受性高、收率高,而且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丰富,容易分离纯化,适合于大量生产。
[0007]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反应器中加入噻烷吲哚衍生物(Ⅰ)和吲哚衍生物(Ⅱ)在合适的溶剂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实现双吲哚衍生物(Ⅲ) 的合成,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取代基R1、R2为氢、甲基;R3、R4为吲哚2

7位取代基,选自氢、甲基、C1

C6烷氧基、苯基、羟基、硝基、氰基、卤素、乙酸甲酯、金刚烷酸酯、吲哚美辛酸酯、乙酸叔丁酯、苄氧基,n=0或1。
[0008]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催化剂为三氯化铟、三溴化铟、三碘化铟、三氯化铁、六水合三氯化铁、三氯化铋、碘单质,三氟化硼乙醚,三(五氟苯)硼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还原剂为二甲基氯硅烷、三甲基硅烷、三乙基硅烷、四甲基二硅氧烷、二苯基硅烷、三苯基硅烷、苯硅烷、四甲基二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溶剂为1,2

二氯乙烷、二氯甲烷、乙醚、氯仿、甲苯、氯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还原剂和反应物的摩尔比为催化剂:还原剂:噻烷吲哚:吲哚=(0.01~1.0):(1.0~3.0):1:(1.0~2.0)。
[0012]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反应可实现从取代吲哚与2



1,3
‑ꢀ
二噻烷一锅实现合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用原料均为已知化合物,可由市场购得或可采用本领域已知方法合成得到。
[0014]实施1:制备di(1H

indol
‑3‑
yl)methane方法的反应步骤:
[0015]在25毫升圆底烧瓶中,加入3

(1,3

二噻烷
‑2‑
基)

1H

吲哚(23.6mg,0.1mmol) 和吲哚(12.9mg,0.11mmol),用3毫升二氯甲烷溶解后加入三溴化铟(17.8mg,0.05 mmol)和二苯基硅氢(22μL,0.1mo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TLC检测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反应,蒸除溶剂后柱层析得产品(收率68%)。
[0016]实施例1所得产品(di(1H

indol
‑3‑
yl)methane的结构、核磁数据如下:
[0017]1H NMR(400MHz,DMSO

d6)δ10.75(s,2H),7.54(d,J=7.9Hz,2H),7.33(d,J=8.1 Hz,2H),7.17

7.10(m,2H),7.07

7.00(m,2H),6.99

6.87(m,2H),4.14(s,2H).
13
C NMR(101MHz,DMSO

d6)δ136.4,127.2,122.8,120.7,118.7,118.0,114.2,111.3,20.9.
[0018]实施2:制备3

((1H

indol
‑3‑
yl)methyl)
‑1‑
methyl

1H

indole方法的反应步骤:
[0019]在25毫升圆底烧瓶中,加入3

(1,3

二噻烷
‑2‑
基)

1H

吲哚(23.6mg,0.1mmol) 和N

甲基吲哚(14.4mg,0.11mmol),用3毫升乙醚溶解后加入三溴化铟(17.8mg, 0.05mmol)和二苯基硅氢(22μL,0.1mol),在室温下搅拌反应,TLC检测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反应,蒸除溶剂后柱层析得产品(收率60%)。
[0020]实施例2所得产品3

((1H

indol
‑3‑
yl)methyl)
‑1‑
methyl

1H

indole的结构、核磁数据如下:
[0021]1H NMR(400MHz,DMSO

d6)δ10.72(s,2H),7.54

7.48(m,2H),7.33

7.28(m,2H), 7.13(d,J=2.3Hz,2H),7.05

6.99(m,2H),6.9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涉及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反应器中加入噻烷吲哚衍生物(Ⅰ)和吲哚衍生物(Ⅱ)在合适的溶剂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实现双吲哚甲烷衍生物(Ⅲ)的合成,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取代基R1、R2为氢、甲基;R3、R4为吲哚2

7位取代基,选自氢、甲基、C1

C6烷氧基、苯基、羟基、硝基、氰基、卤素、乙酸甲酯、金刚烷酸酯、吲哚美辛酸酯、乙酸叔丁酯、苄氧基,n=0或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为三氯化铟、三溴化铟、三碘化铟、三氯化铁、六水合三氯化铁、三氯化铋、碘单质,三氟化硼乙醚,三(五氟苯)硼烷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吲哚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寿初董康毛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