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套立体拼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977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套立体拼缝结构,包括面套第一裁片、面套第二裁片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面套第一裁片和所述面套第二裁片的拼缝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面套第一裁片背面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通过所述拼缝线与面套第一裁片和所述面套第二裁片相连,面套第一裁片绕支撑条翻折包裹形成弧状翻边,进而对拼缝线形成遮挡同时还有效避免拼缝处形成蛇形状外观。通过在面套裁片之间设置支撑条,使得面套拼接处形成圆弧状的翻边造型,一方面能用于对拼接处的拼缝线进行遮挡,并能够有效避免拼接处蛇形的外观问题,另一方面还能用于对匹配处间隙的遮挡,同时,这种立体拼缝外观也是一种新的造型元素。元素。元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套立体拼缝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面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套立体拼缝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后排座椅40%靠背10、60%靠背20和C柱30(参考图1)之间的面套裁片对齐,侧裙边织物外露一直是座椅精致工艺的一大难题。
[0003]40%靠背10、60%靠背20和C柱30的顶部接触位置通常为曲面,受到面套、发泡等零件缝制、包覆等累计影响,导致其接合部位常常出现间隙1 (参考图2和图3),并且边部还会产生蛇形的外观问题。另一方面,为了防止40%靠背10、60%靠背20和C柱30之前相互摩擦而产生异响,面套第二裁片202通常会选用织物材质的面料。因面套第一裁片201和面套第二裁片 202材质伸缩率不同的原因,进一步增加了控制间隙1的难度。
[0004]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面套第一裁片201翻折后缝制单针线200b(参考图4),使得面套第一裁片201在拼缝处堆积进而形成了台阶(如奔驰S)。这种立体单针效果要求面料有足够的厚度,往往只有insert(座椅中块)区域才会用厚料,因此仅适用于在insert(座椅中块)区域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面套立体拼缝结构,包括面套第一裁片、面套第二裁片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面套第一裁片和所述面套第二裁片的拼缝线,
[0007]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面套第一裁片背面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通过所述拼缝线与面套第一裁片和所述面套第二裁片相连,面套第一裁片绕支撑条翻折包裹形成弧状翻边,进而对拼缝线形成遮挡同时还有效避免拼缝处形成蛇形状外观。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为长条状,由管状部和定位部组成,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管状部的上方,定位部在支撑条、所述面套第一裁片和所述面套第二裁片的拼缝过程中起到寻边定位的作用。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面套第一裁片和所述面套第二裁片的前端分别设置有面套第一裁片拼缝端和面套第二裁片拼缝端,所述面套第一裁片拼缝端、所述面套第二裁片拼缝端以及所述定位部的端部是对齐的。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管状部的截面为圆形,其半径为大于定位部的厚度。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端部和定位根部,定位部通过所述定位根部与所述管状部相连。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端部是波浪锯齿状的,使得所述支撑条被弯曲后,所述定位部不易因挤压形成波浪状,进而导致所述面套第一裁片和所述面套第二裁片表面不规则鼓起造成外观问题。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的材质为软性橡塑。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装饰线,
[0015]所述装饰线依次穿过一层所述面套第一裁片、所述定位端部、另一层所述面套第一裁片和所述面套第二裁片,装饰线位于所述拼缝线的一侧,在面套第一裁片上形成勾勒造型效果。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面套立体拼缝结构,通过在面套裁片之间设置支撑条,使得面套拼接处形成圆弧状的翻边造型,一方面能用于对拼接处的拼缝线进行遮挡,并能够有效避免拼接处蛇形的外观问题,另一方面还能用于对匹配处间隙的遮挡,同时,这种立体拼缝外观也是一种新的造型元素。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后排座椅结构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现有技术40%靠背与C柱匹配剖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现有技术的40%靠背与60%靠背匹配剖视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的支撑条俯视图。
[0025]图7是本技术的支撑条剖视图。
[0026]图8是本技术的支撑条实施方式一俯视图。
[0027]图9是本技术的支撑条实施方式一剖视图。
[0028]图10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9]图11是本技术的装配示意立体图。
[0030]图12是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剖视图。
[0031]图13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二剖视图。
[0032]图14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示意图一。
[0033]图15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示意图二。
[0034]图16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示意图三。
[0035]图17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0038]参考图5的一种面套立体拼缝结构,主要包括面套第一裁片201,面套第二裁片
202,支撑条210和拼缝线200。拼缝线依次穿设在支撑条210、面套第一裁片201的一端和面套第二裁片202的一端上,面套第一裁片201的另一端绕支撑条201进行翻折并拉紧。
[0039]参考图6和图7,支撑条210的俯视展开面为长条状,其结构由管状部 211和定位部212组成。定位部212设置在管状部211的上方,其包括定位端部212a和定位根部212b。定位部212通过定位根部212b与管状部211相连,两者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成。管状部211的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L大于定位部212的厚度,使得面料绕支撑条210进行包裹时,会被管状部211撑起形成圆弧状的翻边造型。支撑条210为软性橡塑材质,优选为PVC。
[0040]参考图8和图9,支撑条21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定位端部212a是波浪锯齿状的,使得支撑条210被弯曲后,定位部212不易因挤压而变成波浪状,进而导致面套表面不规则鼓起造成外观问题。
[0041]参考图10至图12,本技术在装配时,面套第一裁片201的B面朝上,面套第二裁片202的A面朝上并放置在面套第一裁片201的下方,支撑条210放置在面套第一裁片201的上方。面套第一裁片拼缝端201a、面套第二裁片拼缝端202a分别设置在面套第一裁片201和面套第二裁片202的前端。将面套第一裁片拼缝端201a、面套第二裁片拼缝端202a以及定位端部212a 对齐后,在定位部212靠近管状部211的一侧缝纫拼缝线200,拼缝线200穿过支撑条2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套立体拼缝结构,包括面套第一裁片、面套第二裁片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面套第一裁片和所述面套第二裁片的拼缝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面套第一裁片背面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通过所述拼缝线与面套第一裁片和所述面套第二裁片相连,面套第一裁片绕支撑条翻折包裹形成弧状翻边,进而对拼缝线形成遮挡同时还有效避免拼缝处形成蛇形状外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套立体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为长条状,由管状部和定位部组成,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管状部的上方,定位部在支撑条、所述面套第一裁片和所述面套第二裁片的拼缝过程中起到寻边定位的作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套立体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套第一裁片和所述面套第二裁片的前端分别设置有面套第一裁片拼缝端和面套第二裁片拼缝端,所述面套第一裁片拼缝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梦林李峥辉陈婧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