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676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包括:电动轨道车,电动轨道车上设置有自调平机构,第一升降平台和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平台位于自调平机构的上方,第一升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升降平台和自调平机构连接,第二升降平台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升降平台位于第一升降平台的上方,第二升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升降平台和第一升降平台连接,伸缩楼梯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升降平台的外周上,该电动轨道车能够在隧道内移动切换作业区域,适应不同高度作业,也可由携吊平车将其运送至施工隧道,用吊机将该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吊至需要施工的线路,满足隧道全断面作业施工需求。满足隧道全断面作业施工需求。满足隧道全断面作业施工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铁路车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我国铁路隧道已从建设阶段转变为运营维护阶段,目前针对铁路隧道大面积渗漏水、衬砌破损、开裂等病害主要采用的隧道表面维护设备大部分为点对点作业方式,即通过机械抬升,将操作工举升至工作点进行施工;有的工程局利用简易的脚手架搭在轨道上进行隧道维护作业,前者只能对隧道进行点对点的维护,后者在列车运行窗口期需要搭建脚手架、进行维护作业、拆除脚手架,用于隧道维护作业的时间短,工作效率低,使得维护一段隧道需要的时间变长,隧道维护成本增加,效率低下,且易发生安全事故。国内外既有的平台作业车主要针对接触网及其以下部位的线网、设备等的架设、维修作业,属于点对点作业,无法满足隧道全断面作业施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该电动轨道车能够在隧道内移动切换作业区域,适应不同高度作业,也可放置于携吊平车上,由携吊平车将其运送至施工隧道,用吊机将该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吊至需要施工的线路,满足隧道全断面作业施工需求。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包括:
[0005]电动轨道车,所述电动轨道车上设置有自调平机构;
[0006]第一升降平台和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平台位于所述自调平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和所述自调平机构连接;
[0007]第二升降平台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平台位于所述第一升降平台的上方,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和所述第一升降平台连接,所述第二升降平台的侧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插接有抽拉平台;
[0008]伸缩楼梯,所述伸缩楼梯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的外周上。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为伸缩式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为剪叉式升降机构,所述自调平机构包括平衡板、水平仪和处理模块,所述平衡板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平衡板的顶角边与所述电动轨道车铰接,所述平衡板的斜边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的伸缩管,所述水平仪设置在所述平衡板的底边上且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水平仪的偏斜参数控制所述伸缩管调整所述平衡板。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升降平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分别独立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上端的两侧。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升降平台的两侧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的下端铰接有外翻的翻转平台。
[0012]可选地,所述插槽内设置有反拉式空气弹簧,所述反拉式空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
所述插槽的底部和所述抽拉平台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升降平台的外周设置有第一护栏,所述抽拉平台的外周铰接有第二护栏,所述第三护栏能够折叠收纳在所述收纳槽内
[0014]可选地,所述电动轨道车的车架两侧设置有液压支腿。
[0015]可选地,还包括遥控单元,所述遥控单元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连接。
[0016]可选地,还包括:
[0017]携吊平车,所述携吊平车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
[0018]绑绳,所述绑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和所述携吊平车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携吊平车包括电气系统、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所述携吊平车的车架上设置有抓轨器。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1]1.该电动轨道车能够在隧道内移动切换作业区域,适应不同高度作业,也可放置于携吊平车上,由携吊平车将其运送至施工隧道,用吊机将该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吊至需要施工的线路,满足隧道全断面作业施工需求。
[0022]2.利用携吊平车将该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运送至作业区,并吊至需要隧道维护的线路,可实现单线隧道、双线隧道全断面维护作业。
[0023]3.采用遥控控制可使该作业平台在作业区域内自由移动,最大限度的满足作业需求,减少作业前期、作业后期的准备时间,在天窗期时间固定的情况下,延长了作业时间,提高了隧道维护的工作效率。
[0024]4.设置翻转平台、抽拉平台,工作状态可满足单线隧道、双线隧道作业需求,非工作状态满足机车车辆限界要求,并且可以用携吊平车将其运送至铁路线的各个隧道进行作业,节约隧道维护成本。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6]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2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的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的单线轨道作业示意图。
[0031]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的邻线轨道
作业示意图。
[0032]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的双线轨道作业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电动轨道车;2、第一升降平台;3、第二升降平台;4、抽拉平台;5、伸缩楼梯;6、翻转平台;7、液压支腿;8、携吊平车;9、绑绳;10、自调平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6]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的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的单线轨道作业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的邻线轨道作业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的双线轨道作业示意图。
[0037]如图1

6所示,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包括:
[0038]电动轨道车1,电动轨道车上设置有自调平机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轨道车,所述电动轨道车上设置有自调平机构;第一升降平台和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平台位于所述自调平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和所述自调平机构连接;第二升降平台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平台位于所述第一升降平台的上方,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和所述第一升降平台连接,所述第二升降平台的侧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插接有抽拉平台;伸缩楼梯,所述伸缩楼梯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的外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为伸缩式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为剪叉式升降机构,所述自调平机构包括平衡板、水平仪和处理模块,所述平衡板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平衡板的顶角边与所述电动轨道车铰接,所述平衡板的斜边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的伸缩管,所述水平仪设置在所述平衡板的底边上且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水平仪的偏斜参数控制所述伸缩管调整所述平衡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升降作业的电动轨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平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分别独立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上端的两侧。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超刘俊雷龙武国陈燕李云霞张燕胡志康刘晶刘文胜杨景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