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电热饰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31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电热饰面板,包括有面板、底板、隔热层、低压电热膜和导体,低压电热膜和导体的外表面涂覆有绝缘防水胶层,使产品更加安全可靠,面板和底板的外表面设有耐热饰面层,低压电热膜由包含纳米纤维素、碳纳米管、石墨烯和导电纳米金属混合制成,纳米纤维素和碳纳米管相互交缠形成一个可弯折的缠绕结构,石墨烯被稳固且均匀夹持于缠绕结构内部,产品加热升温快,发热均匀,不会破坏板材内部结构,无需外部布线,接电即用,可以安全稳定地通过36V以下、6A的电流,通电12~36V时,0.5~1.5h,发热温度达到40℃,各测试点温差不超过1℃,生产工艺简单合理,成本低,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具备导电发热和远红外保健功能。功能。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电热饰面板


[0001]本技术属于板材
,具体涉及一种低压电热饰面板。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家居市场对功能化、智能化、个性化和绿色环保的要求,在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上赋予声、光、电、磁、热等功能一直以来是行业的研究热点和关注点。
[0003]赋予木质复合材料均匀、高效的电热功能,可应用于室内采暖,如墙暖、地暖、自发热小家具及移动式采暖器,还可用于红外杀菌、除湿干燥、防霉、加热保温等,而且采用电取暖,清洁卫生,舒适,节能,易安装维护,潜热性能好,还具有远红外保健功能,因此,木质电热复合材料作为采暖和木材加工行业的新型材料和制品,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和市场前景。
[0004]目前市场上的发热板存在以下缺陷:
[0005]一是常规的发热板夹合的导电膜是在导电浆料中加入大量的碳纳米管或石墨烯,提高电导率以降低电阻,从而提高发热效率,但添加碳纳米管、石墨烯这些材料需要通过额外的化学处理工艺,不仅会导致制备成本相对较高,还会产生较多的环境污染问题;
[0006]二是现有技术中发热板夹合的导电膜普遍使用的连接料为不可降解的丙烯酸树脂及聚氨酯树脂等,环保性能较差;
[0007]三是采用碳纤维发热纸、碳晶低压电热膜和碳纤维线缆制作的发热板主要采用220V电压进行通电发热,存在潜在的漏电安全风险,影响推广使用,而且由碳纤维制成的发热板是线性发热,容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发热区域温差大;
[0008]四是现有的低压发热饰面板使用时需要另外布线,升温较慢,发热不均匀,电热稳定性较差,绝缘防水性一般,电阻率高,功率密度小,不利于低电压工作,长期使用容易破坏板材内部结构,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低压电热饰面板,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在发热板上实现导电、加热、除湿等功能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智能产品应用提供供电平台,简化布线系统,工艺简单合理,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001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1]一种低压电热饰面板,包括有面板、底板、隔热层和低压电热膜,所述低压电热膜铺设有导体,所述低压电热膜和导体的外表面涂覆有绝缘防水胶层,所述低压电热膜和导体设置于所述面板和底板之间,所述隔热层设置于低压电热膜和底板之间,所述面板和底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热饰面层。
[0012]所述低压电热膜为纳米纤维素、碳纳米管、石墨烯和导电纳米金属混合制成的膜状结构,所述纳米纤维素和碳纳米管相互交缠形成一个可弯折的缠绕结构,所述石墨烯被稳固且均匀夹持于所述缠绕结构内部,所述石墨烯在竖直方向为多层结构,所述导电纳米
金属夹杂于所述石墨烯的层与层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纳米纤维素的长度为0.5μm~5μm,直径为0.5nm~20nm。
[0014]优选地,所述碳纳米管直径为5nm~80nm,长度为1μm~15μm,电导率在160s/cm以上,堆积密度为2.0g/cm3~2.3g/cm3。
[0015]优选地,所述石墨烯的厚度为0.5nm~8nm,中位粒径为0.5μm~6μm,层数为4层~8层。
[0016]优选地,所述导电纳米金属的粒径为50~300nm。
[0017]优选地,所述导体的材质为铜、铁、铝等金属中的任意一种,厚度为0.1~1mm,宽度为5~20mm。
[0018]优选地,所述低压电热膜和导体的接触面宽度不少于5mm。
[0019]优选地,所述低压电热膜的厚度为0.05~2mm,宽度为30~200mm。
[0020]优选地,所述隔热层为耐高温隔热材料,所述耐高温隔热材料为有机耐高温隔热涂料或隔热膜,通过涂饰或胶黏的方式与所述底板结合,所述隔热层厚度不大于0.5mm。
[0021]优选地,所述底板和面板为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定向刨花板和胶合板等人造板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所述人造板为均质结构,厚度为1~25mm。
[0022]优选地,所述底板和面板的外表面通过热压、涂饰或复合形成耐热饰面层,所述耐热饰面层设有所述低压电热膜和导体的位置标识。
[0023]优选地,所述面板、底板、隔热层和低压电热膜通过胶黏剂胶合形成整体结构,所述胶黏剂为耐高温胶黏剂。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1)本技术的低压电热饰面板无需外部布线,接电即用,实现无线化加热升温,简化布线系统,既能发热又能为智能家居的应用提供供电平台,施工维护方便快捷,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有效地促进智能家居的发展;
[0026](2)本技术无有机溶剂添加,装饰纸、胶水和人造板都是环保等级高的材料,环保健康;
[0027](3)本技术经过阻燃浸渍处理,同时用绝缘防水胶层覆盖,所用胶黏剂为耐高温胶黏剂,并设有隔热层,单向发热,使用范围广,发热稳定,安全可靠;
[0028](4)本技术可以安全稳定地通过36V以下,6A的电流,通电12~36V时,0.5~1.5h,发热温度达到40℃,各测试点温差不超过1℃;
[0029](5)本技术的低压电热膜是将特定规格的碳纳米管和纳米纤维素交缠以夹固石墨烯和纳米铜粉末,成品加热升温快,发热均匀,储能节能,电热稳定性好,不会破坏板材内部结构;
[0030](6)本技术的生产工艺简单合理,成本低,制得的产品装饰效果好,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同时具备导电发热和远红外保健功能。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18厘为本行业的术语,即18毫米,而“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一种低压电热饰面板,包括有面板、底板、隔热层和低压电热膜,所述低压电热膜铺设有导体,所述低压电热膜和导体的外表面涂覆有绝缘防水胶层,提高绝缘防水性能,所述低压电热膜和导体设置于所述面板和底板之间,所述隔热层设置于低压电热膜和底板之间,实现单向发热,使产品更安全可靠,使用寿命更长,所述面板和底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热饰面层。
[0035]所述低压电热膜包含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电热饰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面板、底板、隔热层和低压电热膜,所述低压电热膜铺设有导体,所述低压电热膜和导体的外表面涂覆有绝缘防水胶层,所述低压电热膜和导体设置于所述面板和底板之间,所述隔热层设置于低压电热膜和底板之间,所述面板和底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热饰面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电热饰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的材质为铜、铁、铝中的任意一种,厚度为0.1~1mm,宽度为5~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电热饰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电热膜和导体的接触面宽度不少于5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低压电热饰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电热膜的厚度为0.05~2mm,宽度为30~2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电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敏华谭炎新胡硕飞吴惠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耀东华装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