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晓华专利>正文

一种DC-DC变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586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DC-DC变换电路,其高压直流电输入端连接至高频变压器的主线圈T1,次线圈T2和T3分别连接至低压直流电输出端;高频变压器还设置一个次级线圈T4,次级线圈T4连接一个振荡电路;高压直流电输入端又串接电阻R1和R2后连接至稳压管ZD的负端,其公共端连接到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接地、并正向串接二极管D3后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一起连接至主线圈T1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中元气件少,其间配合较为稳定,变换效率高,电压适应范围宽,输入和输出电压在电路上完全隔离,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DC-DC变换电路,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路结构的改良。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的DC-DC变换电路为直流电源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连接变压器的主线圈和开关的串联电路,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处连接整流平滑电路并在开关处并联连接了局部共振用电容器的回扫式DC-DC变换器。此种回扫式DC-DC变换器在开关的接通期间变压器中积蓄能量,在开关的切断期间变压器中积蓄的能量向负载侧释放。由于在开关切断时局部共振用电容器的电压逐渐上升,所以能形成ZVS,相对于此,当开关接通时局部共振用电容器中残留有电荷时,由于此电荷经开关进行放电,会产生电力损失,为降低此电力损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人对此做不少改进,比如申请号为01119467.7的一份专利,该DC-DC变换器对于直流电源Ei连接1次线圈N1与主开关Q1的串联电路,对于主开关Q1并联地连接局部共振用电容器C1,2次线圈N2上连接平滑电路,对于1次线圈N1与主开关Q1的串联电路并联地连接3次线圈N3和4次线圈N4、共振用电感线圈L1、第1辅助二极管Da、辅助开关Q2的串联电路,对于4次线圈N4和共振用电感线圈L1、第1辅助二极管Da、辅助开关Q2的串联电路并联地连接第2辅助二极管Db。上述类型的DC-DC变换电路,电路结构比较复杂,电路中对元气件的要求较高,元气件间的配合较多,不甚适合于常规电路中来应用,且价格较高,从而制约了其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路结构较为简单的DC-DC变换电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DC-DC变换电路,包括高频变压器,高压直流电输入端连接至高频变压器的主线圈T1,次线圈T2和T3分别连接至低压直流电输出端;所述高频变压器还设置一个次级线圈T4,次级线圈T4连接一个振荡电路;该振荡电路为次级线圈T4一端分别接地、电容E3的正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E3的负端依次正向串联稳压管ZD、电阻R4、电容C6后,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5的另一端,并正向串接二极管D4后连接至次级线圈T4的另一端,构成回路;高压直流电输入端(1)又串接电阻R1和R2后连接至稳压管ZD的负端,其公共端(4)连接到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接地、并正向串接二极管D3后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一起连接至主线圈T1的另一端。作为优选,所述稳压管ZD和电阻R2的公共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还串接一个电阻R3。作为优选,所述次级线圈T2一端正向串接二极管D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和电容E1的负端,再一起连接至低压直流电输出端。作为优选,所述次级线圈T3一端正向串接二极管D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和电容E2的负端,再一起连接至低压直流电输出端。采用上述结构,给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较为简单,价格便宜,电路中元气件少,其间配合较为稳定,变换效率高,电压适应范围宽,输入和输出电压在电路上完全隔离,可靠性高。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一种DC-DC变换电路,其高压直流电输入端1连接至高频变压器的主线圈T1,次线圈T2和T3分别连接至低压直流电输出端2和输出端3;所述高频变压器还设置一个次级线圈T4,次级线圈T4连接一个振荡电路,该振荡电路为次级线圈T4一端分别接地、电容E3的正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E3的负端依次正向串联稳压管ZD、电阻R4、电容C6后,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5的另一端,并正向串接二极管D4后连接至次级线圈T4的另一端,构成回路;高压直流电输入端1又串接电阻R1和R2后连接至稳压管ZD的负端,其公共端4串接一个电阻R3后连接到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接地、并正向串接二极管D3后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一起连接至主线圈T1的另一端。所述次级线圈T2一端正向串接二极管D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和电容E1的负端,再一起连接至低压直流电输出端2;所述次级线圈T3一端正向串接二极管D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和电容E2的负端,再一起连接至低压直流电输出端3。电路中,振荡电路产生高频脉冲,高频脉冲信号送达三极管Q1,这样变压器的主线圈T1就产生了高频变换信号。直流高电压经三极管Q1的频繁导通,在变压器T1线圈上感应出一定频率的变化信号,然后其它线圈T2、T3、T4上也感应出变化信号。由于各个线圈的匝数不同,感应的信号大小不同。再对各个线圈输出的电压经过二极管(D1和D2)整流和电容滤波(C1、C2、E1和E2),可得到不同大小的直流电。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技术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DC-DC变换电路,包括高频变压器,高压直流电输入端(1)连接至高频变压器的主线圈T1,次线圈T2和T3分别连接至低压直流电输出端(2、3),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变压器还设置一个次级线圈T4,次级线圈T4连接一个振荡电路;该振荡电路为次级线圈T4一端分别接地、电容E3的正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E3的负端依次正向串联稳压管ZD、电阻R4、电容C6后,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5的另一端,并正向串接二极管D4后连接至次级线圈T4的另一端,构成回路;高压直流电输入端(1)又串接电阻R1和R2后连接至稳压管ZD的负端,其公共端(4)连接到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接地、并正向串接二极管D3后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一起连接至主线圈T1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C-DC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管ZD和电阻R2的公共端(4)与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还串接一个电阻R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DC-DC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线圈T2一端正向串接二极管D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和电容E1的负端,再一起连接至低压直流电输出端(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DC-DC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线圈T3一端正向串接二极管D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和电容E2的负端,再一起连接至低压直流电输出端(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DC-DC变换电路,其高压直流电输入端连接至高频变压器的主线圈T1,次线圈T2和T3分别连接至低压直流电输出端;高频变压器还设置一个次级线圈T4,次级线圈T4连接一个振荡电路;高压直流电输入端又串接电阻R1和R2后连接至稳压管ZD的负端,其公共端连接到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接地、并正向串接二极管D3后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一起连接至主线圈T1的另一端。本技术电路中元气件少,其间配合较为稳定,变换效率高,电压适应范围宽,输入和输出电压在电路上完全隔离,可靠性高。文档编号H02M3/338GK2805208SQ20052010267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3日专利技术者许晓华, 季福生, 李晓军 申请人:许晓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DC-DC变换电路,包括高频变压器,高压直流电输入端(1)连接至高频变压器的主线圈T1,次线圈T2和T3分别连接至低压直流电输出端(2、3),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变压器还设置一个次级线圈T4,次级线圈T4连接一个振荡电路;该振荡电路为次级线圈T4一端分别接地、电容E3的正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E3的负端依次正向串联稳压管ZD、电阻R4、电容C6后,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5的另一端,并正向串接二极管D4后连接至次级线圈T4的另一端,构成回路;高压直流电输入端(1)又串接电阻R1和R2后连接至稳压管ZD的负端,其公共端(4)连接到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接地、并正向串接二极管D3后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一起连接至主线圈T1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华季福生李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许晓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