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418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24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和车辆。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包括:车轮架,车轮架被配置为连接于车轮,以使得车轮能够绕转向轴线转向;整体连杆,整体连杆在第一铰接点处铰接于车轮架;下摆臂,下摆臂在第二铰接点处铰接于整体连杆、在第三铰接点处铰接于车轮架、且被配置为还铰接于车身或副车架;以及外倾连杆,外倾连杆在第四铰接点处铰接于车轮架、且被配置为在第五铰接点处还铰接于车身或副车架;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铰接点在空间位置上的关系被配置,以将第一铰接点限定在与转向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处。本申请提供的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具有灵活装配和合理布置的整体连杆。体连杆。体连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和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在保证车辆操纵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隔绝噪音和振动。现有的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的类型繁多,例如,可以将类型为独立悬架系统的悬架系统安装到车辆中,以使得车辆的其中一个车轮能够相对于其它车轮以自由且不被阻碍的方式移动,从而允许各个车轮对道路表面上的隆起和凹陷单独地做出反应。具体地,独立后悬架系统就允许车辆的后车轮单独地上下跳动和转向。独立后悬架系统的类型包括,例如,五连杆式悬架系统和整体连杆式(integral link)悬架系统。
[0003]整体连杆式悬架系统通过下摆臂、外倾连杆、前束连杆和整体连杆将车身(或副车架)铰接于车轮架,以使得车身(或副车架)和车轮架之间能够相对运动。整体连杆式悬架系统相比于传统的五连杆式悬架系统具有多个优势,例如,可以节省更多空间以供后车厢使用,具有灵活的空间布局,并且具有更高的抗扭刚度和耐久性。然而,构成五连杆式悬架系统的配件均简单且便宜,就此而言,构成整体连杆式悬架系统的配件要求更高的制造精度,特别是需要专门设计整体连杆,以有助于车辆的运动稳定性和平顺性,而且整体连杆式悬架系统在动力学上可自由调整的范围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灵活装配和合理布置的整体连杆的悬架系统。
[0005]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包括:车轮架,车轮架被配置为连接于车轮,以使得车轮能够绕转向轴线转向;整体连杆,整体连杆在第一铰接点处铰接于车轮架;下摆臂,下摆臂在第二铰接点处铰接于整体连杆、在第三铰接点处铰接于车轮架、且被配置为还铰接于车身或副车架;以及外倾连杆,外倾连杆在第四铰接点处铰接于车轮架、且被配置为在第五铰接点处还铰接于车身或副车架;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铰接点在空间位置上的关系被配置,以将第一铰接点设置在与转向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处。
[0006]可选地,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限定转向平面,第四铰接点和第五铰接点限定外倾连线,转向平面相交于外倾连线的交点和第三铰接点限定转向轴线。
[0007]可选地,第一铰接点被设置在转向轴线上,以使得所述最短距离为零。
[0008]可选地,所述最短距离不为零,第一铰接点偏离于转向轴线地被设置在所述交点附近,例如,偏离于所述交点30mm。
[0009]可选地,第一铰接点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被设置在高位,以靠近于车轮的轮辋边缘;和/或第二铰接点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被设置在低位,以靠近于车轮的轮辋边缘。
[0010]可选地,车轮架包括具有安装孔的主面板,安装孔被配置为接收用于驱动车轮旋转的驱动轴组件,在车轮绕转向轴线转向期间,整体连杆与驱动轴组件经由所述最短距离
互不干涉。
[0011]可选地,车轮架包括从主面板的边缘垂直于主面板突伸的支撑壁,外倾连杆在支撑壁的顶部处铰接于车轮架,下摆臂在支撑壁的底部处铰接于车轮架,且整体连杆位于外倾连杆和下摆臂之间。
[0012]可选地,所述交点位于垂直于车辆的纵向方向的第一平面中,第二铰接点位于垂直于车辆的纵向方向的第二平面中,基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间隔和所述最短距离,整体连杆平行于车辆的竖直方向设置。
[0013]可选地,第三铰接点和整体连杆的空间距离至少大于预设长度,且基于整体连杆向第三铰接点施加力矩的力臂来确定预设长度。
[0014]可选地,下摆臂包括梯形主体和从主体的四个拐角突伸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铰接于车身或副车架,第三支杆铰接于车轮架,且第四支杆铰接于整体连杆。
[0015]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减轻车轮的震动造成的影响的阻尼器和弹簧。
[0016]可选地,车轮包括可主动转向的后车轮,且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还包括铰接于车轮架的前束连杆和连接于前束连杆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经由前束连杆驱动后车轮转向。
[0017]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
[0018]本申请提供的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通过设计第一铰接点与转向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使主销偏距的变化量最小化,以有助于车辆的运动稳定性和平顺性,由此实现整体连杆的灵活装配和合理布置。
[0019]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0]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21]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悬架系统的透视图;
[0022]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悬架系统的透视图;
[0023]图3是图2的悬架系统的另一角度的透视图;
[0024]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下摆臂的透视图;
[0025]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悬架系统的透视图;
[0026]图6示出图1的悬架系统的整体连杆的第一铰接点的可能位置;
[0027]图7示出针对于图6中示出的可能位置,主销偏距的变化量相对于平均转向角变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方式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0029]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
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30]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装置和系统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装置和系统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2]还应注意到:为了清楚目的,针对于已经安装在车辆中的悬架系统而言,术语“下”、“底”和“低”指代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朝向地面;“上”、“顶”和“高”指代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背离地面;“内”指代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纵向中线;“外”指代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背离车辆的纵向中线;且垂直于车辆的纵向方向的平面被定义为车辆横断面。此外,术语“副车架”指代在需要的情况下介于车身和悬架系统之间的连接结构。在本文中,车身或副车架、和车轮为了清楚目的均没有示出。
[0033]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描述的车辆可以是机动车辆,例如,汽车、电动车、工程车等等。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可以被实施为后悬架系统,用于车辆的后车轮。后车轮可以是可主动转向的后车轮,换言之,能够借助于例如伺服电机的电动机共同或单独地稍微转向1
°‑5°
,特别是1
°‑3°
,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包括:车轮架,车轮架被配置为连接于车轮,以使得车轮能够绕转向轴线转向;整体连杆,整体连杆在第一铰接点处铰接于车轮架;下摆臂,下摆臂在第二铰接点处铰接于整体连杆、在第三铰接点处铰接于车轮架、且被配置为还铰接于车身或副车架;以及外倾连杆,外倾连杆在第四铰接点处铰接于车轮架、且被配置为在第五铰接点处还铰接于车身或副车架;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铰接点在空间位置上的关系被配置,以将第一铰接点设置在与转向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其中,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限定转向平面,第四铰接点和第五铰接点限定外倾连线,转向平面相交于外倾连线的交点和第三铰接点限定转向轴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其中,第一铰接点被设置在转向轴线上,以使得所述最短距离为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其中,所述最短距离不为零,第一铰接点偏离于转向轴线地被设置在所述交点附近,例如,偏离于所述交点3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其中,第一铰接点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被设置在高位,以靠近于车轮的轮辋边缘;和/或第二铰接点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被设置在低位,以靠近于车轮的轮辋边缘。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其中,车轮架包括具有安装孔的主面板,安装孔被配置为接收用于驱动车轮旋转的驱动轴组件,在车轮绕转向轴线转向期间,整体连杆与驱动轴组件经由所述最短距离互不干涉。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其中,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焱崧T
申请(专利权)人:沃尔沃汽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