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前独立悬架和后独立悬架的电动线控客车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465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具有前独立悬架和后独立悬架的电动线控客车底盘,结构紧凑合理,操纵简单轻便,行驶平顺性高,安全性能高,舒适性高,维修成本低,轻量化,更适合电动客车的布置使用。一种具有前独立悬架和后独立悬架的电动线控客车底盘,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前部设置有前独立悬架,车架后部设置有后独立悬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线控转向系统,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线控驱动系统,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线控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制动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前独立悬架和后独立悬架的电动线控客车底盘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前独立悬架和后独立悬架的电动线控客车底盘。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电动客车底盘,所述采用的前、后悬架为板簧结构或气囊结构的非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不足之处在于:一侧车轮因路面不平或遇到其他障碍而相对于车架位置发生变化时,会直接影响另一侧车轮位置变化,使整个车身振动或倾斜,导致行驶平顺性较差,舒适性较差。传统电动客车底盘采用机械式的转向系统、驱动系统和制动系统,其不足之处在于:操纵难度大,安全性能差,产生机械撞击,对设备、结构等损伤较大,维修成本高,机械结构连接传递振动导致舒适性较差,且机械设备占用空间大,重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前独立悬架和后独立悬架的电动线控客车底盘。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前独立悬架和后独立悬架的电动线控客车底盘,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前部设置有前独立悬架,车架后部设置有后独立悬架,所述前独立悬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车架两侧的前轮边,每个前轮边上均设置有上横臂和下横臂,上横臂和下横臂分别通过一个球面接头与前轮边连接,上横臂和下横臂分别通过一个第一球销与车架连接,所述下横臂与车架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带减振器,所述螺旋弹簧带减振器的下端与下横臂连接,上端与车架连接,两个下横臂之间设置有第一稳定杆,所述第一稳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横臂连接,第一稳定杆的中部与车架连接;所述后独立悬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车架两侧的后轮边,每个后轮边上均设置有纵臂,纵臂通过一个球面接头与后轮边连接,纵臂通过第二球销与车架连接,纵臂上设置有螺旋弹簧和减振器,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与车架连接,下端与纵臂连接,所述减振器的上端与车架连接,下端与纵臂连接,两个纵臂之间设置有第二稳定杆,所述第二稳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臂连接,第二稳定杆的中部与车架连接;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线控转向系统,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线控驱动系统,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线控制动系统。
[0005]所述线控转向系统设置在车架前端。
[0006]所述线控制动系统设置在车架前端。
[0007]所述线控驱动系统设置在车架后端。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具有前独立悬架和后独立悬架的电动线控客车底盘,结构紧凑合理,操纵简单轻便,行驶平顺性高,安全性能高,舒适性高,维修成本低,轻量化,更适合电动客车的布置使用。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中前独立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技术中后独立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13]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具有前独立悬架和后独立悬架的电动线控客车底盘,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前部设置有前独立悬架2,车架1后部设置有后独立悬架9,所述前独立悬架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车架1两侧的前轮边26,每个前轮边26上均设置有上横臂21和下横臂22,上横臂21和下横臂22分别通过一个球面接头与前轮边26连接,上横臂21和下横臂22分别通过一个第一球销23与车架1连接,所述下横臂22与车架1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带减振器24,所述螺旋弹簧带减振器24的下端与下横臂22连接,上端与车架1连接,两个下横臂22之间设置有第一稳定杆25,所述第一稳定杆2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横臂22连接,第一稳定杆25的中部与车架1连接。
[0014]上横臂21、下横臂22通过第一球销23和车架1连接,使上横臂21、下横臂22可以上下摆动。
[0015]螺旋弹簧带减振器24下端和下横臂22连接,上端和车架1连接,使螺旋弹簧带减振器24可以被上下压缩。
[0016]当前轮边26受路面不平影响上下跳动时,前轮边26带动上横臂21、下横臂22通过第一球销23绕车架1固定点做弧线运动,车架1和后独立悬架不受影响,从而提高了汽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螺旋弹簧带减振器24随下横臂22 的上下摆动进行压缩和拉伸,形成弹簧阻力。第一稳定杆25由于和下横臂22 连接,又和车架1相连接,起到很好的横向稳定作用。
[0017]所述后独立悬架9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车架1两侧的后轮边96,每个后轮边96上均设置有纵臂91,纵臂91通过一个球面接头与后轮边96连接,纵臂 91通过第二球销92与车架1连接,纵臂91上设置有螺旋弹簧93和减振器94,所述螺旋弹簧93的上端与车架1连接,下端与纵臂91连接,所述减振器94 的上端与车架1连接,下端与纵臂91连接,两个纵臂91之间设置有第二稳定杆95,所述第二稳定杆9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臂91连接,第二稳定杆95的中部与车架1连接。
[0018]纵臂31通过第二球销92和车架1连接,使纵臂31可以上下摆动。
[0019]所述螺旋弹簧93的上端与车架1连接,下端与纵臂91连接,使螺旋弹簧 93可以被上下压缩。
[0020]所述减振器94的上端与车架1连接,下端与纵臂91连接,使减振器94 可以被上下压缩。
[0021]当后轮边96受路面不平影响上下跳动时,后轮边96带动纵臂91通过第二球销92绕车架1固定点做弧线运动,车架1和前独立悬架不受影响,从而提高了汽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螺旋弹簧93、减振器94随纵臂91的上下摆动进行压缩和拉伸,形成弹簧阻力。第二稳定杆95由于和纵臂91连接,又和车架1 相连接,起到很好的横向稳定作用。
[0022]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前桥系统3,前独立悬架2通过转向节和前桥系统3 连接,并可
以上下摆动。
[0023]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后桥系统10,所述后独立悬架2通过传动轴与后桥系统10连接,从而实现传动。
[0024]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线控转向系统4,线控转向系统4通过螺栓和螺母与车架1连接,线控转向系统4与前桥系统3连接,可以实现转向。
[0025]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线控制动系统5,线控制动系统5通过螺栓和螺母与车架1连接,线控制动系统5控制本技术的制动,可控制轮边的启动和停止。
[0026]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线控驱动系统7,所述后桥系统10通过传动轴和线控驱动系统7相连,可以实现控制传动。
[0027]所述线控转向系统4设置在车架1前端。
[0028]所述线控制动系统5设置在车架1前端。
[0029]所述线控驱动系统7设置在车架1后端。
[0030]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电池系统6和冷却系统8,电池系统6通过螺栓和螺母与车架1连接,冷却系统8通过悬置软垫与车架1连接。电池系统6用于向本技术的电器供电,冷却系统8用于对本技术进行冷却,如冷却线控驱动系统等。
[0031]电动客车乘坐大量人员,故前、后悬架采用舒适性高的独立悬架提升客车的舒适性;客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前独立悬架和后独立悬架的电动线控客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前部设置有前独立悬架,车架后部设置有后独立悬架,所述前独立悬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车架两侧的前轮边,每个前轮边上均设置有上横臂和下横臂,上横臂和下横臂分别通过一个球面接头与前轮边连接,上横臂和下横臂分别通过一个第一球销与车架连接,所述下横臂与车架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带减振器,所述螺旋弹簧带减振器的下端与下横臂连接,上端与车架连接,两个下横臂之间设置有第一稳定杆,所述第一稳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横臂连接,第一稳定杆的中部与车架连接;所述后独立悬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车架两侧的后轮边,每个后轮边上均设置有纵臂,纵臂通过一个球面接头与后轮边连接,纵臂通过第二球销与车架连接,纵臂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书君赵俊丽熊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美标康擎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