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小凤专利>正文

一种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8381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及应用,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该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以磁性材料富集副溶血性弧菌的方式检测待测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方便简捷的优势,而且操作时间短,工作量较小,使用价值更高。本申请中提取材料以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水体、水底沉积物和水生动物体内。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暴发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常有报道,也是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常规的致病菌检测方法为平板培养法,但该方法具有培养时间长、操作工作量大、检测灵敏度低等缺点。
[0003]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简单方便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其以磁性材料富集副溶血性弧菌DNA的方式检测待测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方便简捷的优势,而且操作时间短,工作量较小,使用价值更高。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的应用,将上述提取材料制成传感器时,能够达到第一时间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效果,使用更为便捷。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08]将缓冲液一、异丙醇和提取材料悬浮液混合后,制得混合液;将上述混合液的pH调节至6.5

7.0后,与上清液混合,再分离上述提取材料后,将上述提取材料与洗脱液混合,制得分离液;将上述分离液以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上述上清液由需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待测品获得;
[0009]上述提取材料的制备方式如下:
[0010]将β

环糊精与聚丙烯腈分别溶解后混合,然后在13kV

15kV的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获得材料一;将上述材料一与纳米零价铁混合后,进行烧结,制得材料二;将上述材料二研磨后,制得上述提取材料。
[0011]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的应用,将上述检测方法中用到的提取材料制成用于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传感器。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及应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一、以磁性材料富集副溶血性弧菌的方式检测待测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方便简捷的优势,而且操作时间短,工作量较小,使用价值更高。
[0014]二、本申请中提取材料以β

环糊精和聚丙烯腈作为主要材料进行制成,如此能够使得提取材料具有较好的富集能力,同时容易洗脱,达到快速分离以及快速检测的效果。
[0015]三、以静电纺丝的方式将合成材料制成纤维状结构,提升其与待测品间的接触面
积,更利于富集副溶血性弧菌,提取效果更好。
[0016]四、以纳米零价铁作为主要磁性物质,使得提取材料具有磁性,不仅便于分离,而且使用效果更好。同时,经过烧结后,提取材料的结构能够和纳米零价铁结合较好,避免其出现氧化的现象。
[0017]五、将上述提取材料制成传感器时,能够达到第一时间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效果,使用更为便捷。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0]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21]将缓冲液一、异丙醇和提取材料悬浮液混合后,制得混合液;将上述混合液的pH调节至6.5

7.0后,与上清液混合,再分离上述提取材料后,将上述提取材料与洗脱液混合,制得分离液;将上述分离液以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上述上清液由需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待测品获得;
[0022]上述提取材料的制备方式如下:
[0023]将β

环糊精与聚丙烯腈分别溶解后混合,然后在13kV

15kV的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获得材料一;将上述材料一与纳米零价铁混合后,进行烧结,制得材料二;将上述材料二研磨后,制得上述提取材料。
[0024]具体地,将缓冲液一、异丙醇和提取材料悬浮液混合,制得混合液。其中缓冲液一可选为磷酸缓冲对作为缓冲液,亦可选择柠檬酸缓冲对作为缓冲液一,达到预期效果。
[0025]本申请中,缓冲液一的浓度为0.1mmoL/L。
[0026]本申请中,缓冲液一、异丙醇以及提取材料的体积比为(7

8):20:1。
[0027]然后将混合液经过震荡混合均匀后,可静置几分钟后,再调节其pH。待其pH稳定后,与上清液混合,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提取,然后将富集副溶血性弧菌的提取材料通过磁性装置分离,再以洗脱液进行洗脱,制得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液。
[0028]此时,可将分离液中提取获得副溶血性弧菌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仪器内进行检测,达到快速检测的效果。同时,由于以此方法能够准确吸附提取水产品中的DNA,因此,能够避免重复多次提取的操作,以此降低提取过程的难度和工作量,使用效果更好。
[0029]详细地,将分离后的提取材料与600μL的去蛋白液混合,在震荡的条件下混合均匀,然后静置1min后,再次分离上述提取材料,并重复这一步骤三次后,将分离获得的提取材料与100μL的洗脱液在震荡的条件下混合均匀后,在65℃的条件下孵育3min,再去除提取材料后,获得的液体即为提取材料吸附的副溶血性弧菌DNA。
[0030]本申请中,提取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选择环糊精和聚丙烯腈为原料,在将其
分别以二甲基砜溶解后混合,并在室温条件下混合48h

56h。再以静电纺丝的方式将上述溶液制成具有纤维状结构的材料一;
[0031]再将材料一研磨至粉状,与纳米零价铁混合后,进行烧结,此时能够有效避免纳米零价铁团聚,并在混合均匀的条件下进行烧结,能够使得材料一与纳米零价铁间以分子间吸引力的方式吸附,然后烧结形成负载较好的材料二,将材料二再次进行研磨后,获得提取材料。
[0032]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一的粒径在120nm

200nm之间。
[0033]本申请中,上述上清液的制备方式如下:将上述待测品经预处理后,制得样品;将样品依次与缓冲液二和RNA酶混合,制得浆液;将上述浆液在65℃

72℃下培育8min

10min,再进行离心,收集上清液。
[0034]本申请中,缓冲液二可选为磷酸盐缓冲液。缓冲液二与RNA酶的体积比为80:1。而缓冲液二与样品的体积比为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缓冲液一、异丙醇和提取材料悬浮液混合后,制得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的pH调节至6.5

7.0后,与上清液混合,再分离所述提取材料,然后将所述提取材料与洗脱液混合,制得分离液;将所述分离液以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所述上清液由需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待测品获得;所述提取材料的制备方式如下:将β

环糊精与聚丙烯腈分别溶解后混合,然后在13kV

15kV的条件下进行静电纺丝,获得材料一;将所述材料一与纳米零价铁混合后,进行烧结,制得材料二;将所述材料二研磨后,制得所述提取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清液的制备方式如下:将所述待测品经预处理后,制得样品;将样品依次与缓冲液二和RNA酶混合,制得浆液;将所述浆液在65℃

72℃下培育8min

10min,再进行离心,收集上清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品的预处理方法如下:将所述待测品洗净、去杂后,在无菌条件下搅拌,再依次与消化液和蛋白酶K混合,经均质后,制得样品;所述待测品为水产品。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一与纳米零价铁的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小凤
申请(专利权)人:石小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