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375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包括上滑轨、下滑轨和保持架,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为侧向非对称结构;所述上滑轨的上轨第一侧通过至少一滚轮机构和至少一第一保持架的组合结构与所述下滑轨相接触,使得上滑轨与下滑轨在保证侧向刚度的前提下降低其运动摩擦系数。通过将滑柱保持架和滚轮机构以非对称承载结构的方式布置在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在满足滑轨系统侧向刚度的同时,降低其摩擦损耗,提升耐久度的目的。提升耐久度的目的。提升耐久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滑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座椅滑轨系统中,上轨道和下轨道间的承载方式主要分为,钢球/滚柱、滚轮和滑柱三种形式。
[0003]钢球/滚柱形式承载系统(图1)的特点是,当上轨道10相对于下轨道20进行调节时,滚动承载机构1会同时相对于上轨道10和下轨道20发生位移。受到设计行程配比关系的影响,滑轨系统的行程取决于上轨道10的长度L1和承载机构1的长度L2,其最大行程为L=(L1

L2)*2,除此以外还受到下轨道20的长度限制。同时,随着承载机构1相对于上轨道10后端的距离变化还会影响座椅的模态试验评价。例如,当上轨道10位于其行程最后位置时,此时滑轨系统的悬臂a最大,其模态试验结果最差。反之位于最前位置时,悬臂b最小。
[0004]滚轮形式承载系统(图2)则是通过与上轨道10同步运动滚轮2使上轨道10相对于下轨道20移动,但这种承载结构侧向上无法对上轨道10提供支撑,导致侧向刚度较差。若添加额外支撑结构又会导致滑轨结构过于复杂。
[0005]普通对称结构的滑柱形式承载系统(图3至图5)虽然解决了钢球/滚柱承载形式下悬臂过长,滚轮承载形式下侧向刚度差等问题。但因其滑柱承载机构3与上轨道10和下轨道20的接触摩擦形式为滑动摩擦,导致其摩擦系数较大。同时因其接触面积较大,在同等负载耐久下,润滑油脂很容易被推至滑轨行程的两侧,造成摩擦力进一步提高,加剧轨道系统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包括上滑轨、下滑轨和保持架,
[0008]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为侧向非对称结构;
[0009]所述上滑轨的上轨第一侧通过至少一滚轮机构和至少一第一保持架的组合结构与所述下滑轨相接触,使得上滑轨与下滑轨在保证侧向刚度的前提下降低其运动摩擦系数。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轮机构设置在所述上轨第一侧的下方并提供运动支撑;
[0011]所述第一保持架设置在上轨第一侧外侧与下轨第一侧之间,为上轨第一侧上方提供运动支撑。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轮机构由滚轮,轴设在所述滚轮中的滚轮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滚轮轴和滚轮之间的轴套组成。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设置在上轨第一内侧和上轨第一外侧下部的至少一滚轮轴固定孔,所述滚轮机构通过所述滚轮轴安装在所述上轨第一侧的下方并于所述下
滑轨上的下轨第一支撑面接触。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持架上设置有至少一滑柱,所述滑柱与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接触并提供支撑作用。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
[0016]设置在所述上轨第二外侧与所述下轨第二侧之间的至少一第二保持架;
[0017]设置在所述上轨第二外侧上的至少一对第二止动端,所述第二保持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止动端之间。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持架上部和下部设置有至少二个滑柱,所述第二保持架通过所述滑柱与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接触并提供运动支撑。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持架下部通过所述滑柱与所述下滑轨的下轨第二支撑面接触,所述下轨第二支撑面侧向宽度小于所述下轨第一支撑面。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下轨第一支撑面、轨支架与所述下轨第一侧之间设置有线束腔,所述线束腔用于收纳座椅线束。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轨第一外侧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止动端,所述第一保持架布置在所述第一止动端之间。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通过将滑柱保持架和滚轮机构以非对称承载结构的方式布置在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在满足滑轨系统侧向刚度的同时,降低其摩擦损耗,提升耐久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5]图1是现有技术中钢球/滚柱承载形式的滑轨系统示意图。
[0026]图2是现有技术中滚轮承载形式的滑轨系统示意图。
[0027]图3是现有技术中对称结构下滑柱承载形式的滑轨系统示意图一。
[0028]图4是现有技术中对称结构下滑柱承载形式的滑轨系统示意图二。
[0029]图5是现有技术中对称结构下滑柱承载形式的滑轨系统示意图三。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31]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滚轮机构爆炸图。
[0032]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滚轮机构装配后轴侧图。
[0033]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线束腔位置示意图。
[0034]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与现有技术对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纵向(X向)”“侧向(Y向)”“垂向(Z向)”为汽车领域空间坐标系术语,是本
人员所熟知的专业术语,以上描述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0037]参考图6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主要包括:侧向非对称的上滑轨100和下滑轨200;设置在上滑轨100的上轨第一侧120的滚轮机构400,使得上滑轨100与下滑轨200的其中一个接触面通过滚轮机构400进行接触;设置在上滑轨100和下滑轨200之间的第一保持架300和第二保持架350。
[0038]上轨第二外侧170以常规的方式使用第二保持架350通过布置在第二保持架350上部和下部的滑柱301与下轨第二侧260的上部和下部相接触。当上滑轨100相对于下滑轨200移动时,第二保持架350相对于上滑轨100的移动位置被设置其两端位于上轨第二外侧170上的第二止动端172所限制。
[0039]结合参考图7和图8,上轨第一侧110和上轨第一外侧111的底部侧向对应的开设有一对滚轮轴固定孔130。滚轮机构400由滚轮轴420、滚轮410和轴套430组成。滚轮轴420从滚轮410的中央穿过后,滚轮轴420的两端卡入滚轮轴固定孔130中,使得滚轮轴420被置于上轨第一内侧110和上轨第一外侧111之间。滚轮轴420和滚轮410之间设置有轴套430,从而降低滚轮410与滚轮轴420之间的摩擦。上轨第一外侧111与下轨第一侧210之间布置有第一保持架300,第一保持架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包括上滑轨、下滑轨和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为侧向非对称结构;所述上滑轨的上轨第一侧通过至少一滚轮机构和至少一第一保持架的组合结构与所述下滑轨相接触,使得上滑轨与下滑轨在保证侧向刚度的前提下降低其运动摩擦系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机构设置在所述上轨第一侧的下方并提供运动支撑;所述第一保持架设置在上轨第一外侧与下轨第一侧之间,为上轨第一侧上方提供运动支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机构由滚轮,轴设在所述滚轮中的滚轮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滚轮轴和滚轮之间的轴套组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轨第一内侧和上轨第一外侧下部的至少一滚轮轴固定孔,所述滚轮机构通过所述滚轮轴安装在所述上轨第一侧的下方并于所述下滑轨上的下轨第一支撑面接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架上设置有至少一滑柱,所述滑柱与所述上滑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燕燕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