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372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涉及尾轴技术领域,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机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机构,第一密封机构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环,第一密封机构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气阀,加气阀位于防护环的内侧,第一密封机构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对接环,该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保障了该装置对橡胶垫进行更换时的简易性,保障了橡胶垫使用一端时间后遭到海水腐蚀达不到良好的防泄漏性能时,对接环可以便捷的与第一密封机构进行分离且对橡胶垫进行更换使用,提高了第一密封机构与第二密封机构之间对橡胶垫进行更换使用时的简易性。易性。易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尾轴
,特别涉及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动力船舶的螺旋桨轴(尾轴)的润滑,90%以上是采用油润滑,为了防止海(江、河)水沿螺旋桨轴(尾轴)侵入船内及润滑油外漏,在船舶尾轴尾管装置中必须设置尾轴密封装置,尾轴密封装置就其布置位置分为前置密封装置和后置密封装置。
[0003]经查阅文献得知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对于尾轴前密封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密封装置的内外轴转动的通畅性,通过会定时的通过加油阀进行润滑液的输送,为了保障润滑液使用的防泄漏效果,通过可以采用橡胶垫进行密封内外轴连接处的缝隙,但是橡胶圈使用的寿命有限,大部分的密封装置由于橡胶垫安装位置的特殊性,密封装置上的橡胶垫不能够简便的进行分离,通常通过密封装置的拆卸进行更换橡胶垫,这样的方式就导致橡胶垫更换时操作复杂,效率低下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能够解决密封装置由于橡胶垫安装位置的特殊性,密封装置上的橡胶垫不能够简便的进行分离,通常通过密封装置的拆卸进行更换橡胶垫,这样的方式就导致橡胶垫更换时操作复杂,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机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机构,第一密封机构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环,第一密封机构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气阀,加气阀位于防护环的内侧,第一密封机构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对接环,第一密封机构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的表面设置在对接环的下侧,第一密封机构的内部开设有内槽,内槽的内壁设置有固定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防护环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的表面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壁。
[0007]优选的,所述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滑槽的内壁和滑板的表面,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板。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调节板上的结构均相同,两个调节板的内侧均为倾斜状。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内块,内块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内槽的内壁,内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在内槽的内壁,对接环的表面开设有卡槽,对接环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的下端滑动连接在内块的内壁,固定柱的表面滑动套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接环的内壁和固定柱的表面。
[0010]优选的,所述内块和卡槽的形状均为三角形状,内块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卡槽的内壁。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手把,对接环的外侧开设有辅助槽。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的上侧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的上侧固定连接在对接环的下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通过操作者通过释放固定柱,固定柱则在第三弹簧的弹力性下,使固定柱进入内块内部的凹槽内,进而形成第一密封机构与对接环之间的固定,综上所述橡胶垫在第一密封机构与第二密封机构的连接处实现密封,进而降低润滑油泄露的弊端,通过对接环与第一密封机构之间简便的操作对接,保障了该装置对橡胶垫进行更换时的简易性,保障了橡胶垫使用一端时间后遭到海水腐蚀达不到良好的防泄漏性能时,对接环可以便捷的与第一密封机构进行分离且对橡胶垫进行更换使用,提高了第一密封机构与第二密封机构之间对橡胶垫进行更换使用时的简易性。
[0014](2)、该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通过内块与卡槽的三角性状,保障了对接环与第一密封机构进行对接时具备良好的滑动效果,进而保障内块在卡槽的内壁进行滑进和滑出的灵敏度。
[0015](3)、该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通过操作者控制对接环与第一密封机构进行分离时,只需要操作者手部通过辅助槽控制对接环,并且通过操作者手部的大拇指通过手把对固定柱在对接环的内部挑起,进而可以使对接环与第一密封机构之间形成分离,该方式可以便捷的对对接环进行操作控制,保障了操作者对对接环控制调节的简便性。
[0016](4)、该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通过对接环与第一密封机构进行对接密封橡胶垫时,通过第一密封机构与对接环之间的密封圈和密封槽可以有效的增加密封圈与第一密封机构之间对接的密封效果,进而降低海水通过第一密封机构与对接环之间的对内部固定结构造成腐蚀的速率,保障了对接环与第一密封机构之间良好的固定使用效果。
[0017](5)、该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通过连接头与加气阀进行加油完成后,当连接头与加气阀进行分离后,此时两个调节板由于没有了挤压力,进而两个调节板通过两个第一弹簧的弹力性能进行复位,此时两个调节板形成相对复位闭合的效果,这样的方式保障了加气阀进行使用后可以快速的通过调节板和防护环全方位防护,进而一定程度时保障了对加气阀的防护性能,进而保障了加气阀使用的寿命,以及外部杂质对加气阀造成吸附堵塞的弊端。
[0018](6)、该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通过第一密封机构与第二密封机构进行使用时,当需要通过加气阀对第一密封机构与第二密封机构连接处进行冲润滑油时,只需要操作者控制加油机构的连接头进入两个调节板的内侧,通过连接头对两个调节板内侧的倾斜状进行挤压下,使两个调节板在防护环的表面进行相背运动,进而使连接头与加气阀进行对接使用,这样的方式保障了连接头与加气阀进行对接时操作的便利性,减少了人工干预打开调节板的繁琐性。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防护环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对接环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对接环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第一密封机构、2第二密封机构、3防护环、4加气阀、5滑槽、6滑杆、7滑板、8调节板、9第一弹簧、10对接环、11橡胶垫、12内槽、13内块、14第二弹簧、15卡槽、16固定柱、17第三弹簧、18手把、19辅助槽、20密封槽、2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机构(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机构(2),第一密封机构(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环(3),第一密封机构(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气阀(4),加气阀(4)位于防护环(3)的内侧,第一密封机构(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对接环(10),第一密封机构(1)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11),橡胶垫(11)的表面设置在对接环(10)的下侧,第一密封机构(1)的内部开设有内槽(12),内槽(12)的内壁设置有固定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环(3)的表面开设有滑槽(5),滑槽(5)的固定连接有滑杆(6),滑杆(6)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7),滑板(7)的表面滑动连接在滑槽(5)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6)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滑槽(5)的内壁和滑板(7)的表面,滑板(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板(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防泄漏延长耐用度可循环尾轴前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调节板(8)上的结构均相同,两个调节板(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炳黎超陈俊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源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