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路热管及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144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路热管及冷却系统,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环路热管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液芯;所述蒸发器包括蒸气出口和液体入口;所述冷凝器包括蒸气入口和液体出口;所述蒸气出口与所述蒸气入口通过气体管路连通;所述液体出口与所述液体入口通过液体管路连通;所述吸液芯设置在所述液体管路内,所述吸液芯的外壁与所述液体管路的内壁贴合设置。将吸液芯安装在进入蒸发器前的液体管路中,可以简化蒸发器结构,使蒸发器体积缩小,并且吸液芯设置在液体管路中,能够利用液体管路内的空间设置吸液芯,不会额外占用空间,能够使整个环路热管的安装空间更小,有利于环路热管的微型化。微型化。微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路热管及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环路热管及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环路热管最早由俄罗斯科学家Gerasimov和Maydani在1972年的乌拉尔工业研究所首次提出并测试成功。世界上第一个环路热管长度为1.2米,冷却能力可达到1KW,采用水作为循环工质。环路热管是由蒸发器、冷凝器、补偿腔、气体管路和液体管路组成的闭合回路。
[0003]环路热管的特殊之处在于蒸发器和冷凝器相对分离,气体工质和液体回流工质在各自管道内运行,避免了携带现象的发生,因此其结构可相对灵活的布置。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0004]现有技术中的环路热管,吸液芯设置在蒸发器的加热面上,蒸发器体积较大,导致环路热管需要的安装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路热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环路热管需要的安装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的环路热管,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液芯;
[0007]所述蒸发器包括蒸气出口和液体入口;所述冷凝器包括蒸气入口和液体出口;所述蒸气出口与所述蒸气入口通过气体管路连通;所述液体出口与所述液体入口通过液体管路连通;
[0008]所述吸液芯设置在所述液体管路内,所述吸液芯的外壁与所述液体管路的内壁贴合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还包括壳体;
[0010]所述蒸气出口和所述液体入口分别与所述壳体贯穿设置;
[0011]所述壳体内部形成蒸发腔,所述蒸发腔的底面为加热面,所述加热面上设有肋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肋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肋结构间隔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上方。
[0014]进一步地,所述液体入口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顶面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液体出口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侧壁上;
[0016]所述液体管路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连通,且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管体的轴线垂直;
[0017]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液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与所述液体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轴线与所述蒸发器的顶面垂直,所述吸液芯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内,
所述吸液芯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贴合设置。
[0018]进一步地,所述吸液芯设置在所述液体管路靠近所述液体入口的一端。
[0019]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为平板型蒸发器。
[0020]进一步地,所述吸液芯由多孔介质制成。
[0021]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包括本技术提供的环路热管。
[0022]本技术提供的环路热管,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液芯;所述蒸发器包括蒸气出口和液体入口;所述冷凝器包括蒸气入口和液体出口;所述蒸气出口与所述蒸气入口通过气体管路连通;所述液体出口与所述液体入口通过液体管路连通;所述吸液芯设置在所述液体管路内,所述吸液芯的外壁与所述液体管路的内壁贴合设置。将吸液芯安装在进入蒸发器前的液体管路中,可以简化蒸发器结构,使蒸发器体积缩小,并且吸液芯设置在液体管路中,能够利用液体管路内的空间设置吸液芯,不会额外占用空间,能够使整个环路热管的安装空间更小,有利于环路热管的微型化。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环路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环路热管中的吸液芯的剖面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环路热管中的吸液芯的剖视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环路热管中的蒸发器的剖面图。
[0028]图标:1

蒸发器;2

吸液芯;3

蒸发腔;4

气体管路;5

冷凝器;6

液体管路;7

肋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路热管及冷却系统,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环路热管及冷却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0031]实施例1
[0032]本实施例提供的环路热管,包括蒸发器1、冷凝器5和吸液芯2;蒸发器1包括蒸气出口和液体入口;冷凝器5包括蒸气入口和液体出口;蒸气出口与蒸气入口通过气体管路4连通;液体出口与液体入口通过液体管路6连通;吸液芯2设置在液体管路6内,吸液芯2的外壁与液体管路6的内壁贴合设置。
[0033]将吸液芯2安装在进入蒸发器1前的液体管路6中,可以简化蒸发器1结构,使蒸发器1体积缩小,并且吸液芯2设置在液体管路6中,能够利用液体管路6内的空间设置吸液芯
2,不会额外占用空间,能够使整个环路热管的安装空间更小,有利于环路热管的微型化。
[0034]由于环路热管经常用于电子器件中,电子器件的体积较小且布置环路热管的空间受限,本实施例提供的环路热管的体积较小,能够便于环路热管布置在电子器件中。
[0035]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环路热管,吸液芯2设置在蒸发器1的加热面上,工质的相变发生在吸液芯2中,该环路热管由毛细抽力驱动运行。
[0036]本实施例提供的环路热管,吸液芯2设置在液体管路6内,液体工质在蒸发器1的蒸发腔3内沸腾相变,产生的气体工质在相变压力差的驱动下进入气体管路4,进而进入冷凝器5内冷凝变成液体工质。液体工质在相变压力差的驱动下进入液体管路6,通过液体管路6内的吸液芯2滴落至蒸发器1内,从而使工质在环路热管内循环。
[0037]更具体地,环路热管运行时,蒸发器1的加热面被加热,蒸发腔3内的液体工质吸热蒸发,在蒸发腔3内的气液分离面的蒸汽侧形成饱和蒸汽。饱和蒸气在蒸发腔3内持续受热达到过热状态,同时随着蒸气的增多,蒸发腔3内压力逐渐增大,过热蒸气在压差的驱动下进入气体管路4。在此过程中,与现有技术中的环路热管(毛细抽力驱动)不同之处在于,吸液芯2内不发生相变,工质靠相变引起的压力差进行流动,同时吸液芯2的导热系数设置为相对较小的数值(可以为2、3、4或5W/m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路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液芯;所述蒸发器包括蒸气出口和液体入口;所述冷凝器包括蒸气入口和液体出口;所述蒸气出口与所述蒸气入口通过气体管路连通;所述液体出口与所述液体入口通过液体管路连通;所述吸液芯设置在所述液体管路内,所述吸液芯的外壁与所述液体管路的内壁贴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还包括壳体;所述蒸气出口和所述液体入口分别与所述壳体贯穿设置;所述壳体内部形成蒸发腔,所述蒸发腔的底面为加热面,所述加热面上设有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路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肋结构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路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入口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顶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路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出口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强刘圣春王雅博张钟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