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多路输出电源负载不平衡度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1150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高多路输出电源负载不平衡度的电路,涉及开关电源领域,技术方案是:输入电压正极与第一电感L1、变压器原边、MOSFET、输入电压负极组成串联回路,第一电容C1跨接在第一电感L1与变压器原边的连接点和输入电压负极之间,MOSFET的漏极与变压器串联,MOSFET源极与输入负联接,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输入电压负极相连;变压器副边有两个并绕的绕组,将输出分为两个支路,即支路I和支路II;控制电路的输入取自支路I的输出电压正、负极,控制电路产生的驱动脉冲,作为变压器原边MOSFET的驱动信号与MOSFET的栅极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从原理上减小负载不平衡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电源领域,尤其涉及单路控制多路输出的二次电源领域。图1是单路控制的基本正激电源电路示意图输入电压正极与第一电感L1、变压器原边、MOSFET、输入电压负极组成串联回路,第一电容C1跨接在第一电感L1与变压器原边的连接点和输入电压负极之间,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输入电压负极相连。变压器副边有两个并绕的绕组,即绕组I和绕组II,将输出分为两个支路,即支路I和支路II。支路I是这样构成的绕组I与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VD1组成串联回路,第二二极管VD2与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组成的支路并联,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容C2并联;第二电容C2的负极与同时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第二二极管VD1的正极相连。支路II是这样构成的绕组II与第三电感L2’、第三电容C2’、第三二极管VD1’组成串联回路,第四二极管VD2’与第三电感L2’、第三电容C2’组成的支路并联,第二电阻R1’与第三电容C2’并联;第三电容C2’的负极同时与第三二极管VD1’的正极、第四二极管VD2’的正极相连。第二电感L2与第三电感L2’是耦合绕制的。控制电路的输入取自支路I的输出电压正、负极,控制电路产生的驱动脉冲,作为变压器原边MOSFET的驱动信号与MOSFET的栅极相连。在支路I和支路II两路设计输出电压相等的情况下,当不控支路(支路II)负载很轻,该路输出电感L2′电流不连续时,输出电压VO1′等于电感两端电压V1加上续流电子开关VD2′两端电压V2,假设支路I和支路II的输出电感L2和L2′耦合度为1,电感两端电压V1应该和电感L2两端电压相等,而被控制支路(支路I)满载时电感L2电流连续,两端电压应该等于该路输出电压。这样,支路II输出电压比支路I输出电压多出了V2;当支路II负载和支路I负载都较重,电感L2′电流连续,输出电压VO1′等于电感两端电压V1;假设两路输出电感L2和L2′耦合度为1,应该和支路I电感两端电压相等,而支路I满载时电感L2电流连续,电感两端电压应该等于输出电压。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支路II当电感电流连续和不连续时,即使两路输出电感L2和L2′耦合度为1,输出电压在两种条件下仍然相差V2。图2是单路控制的基本反激电源电路示意图输入电压正极与第一电感L1、变压器原边、MOSFET、输入电压负极组成串联回路,第一电容C1跨接在第一电感L1与变压器原边的连接点和输入电压负极之间,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输入电压负极相连。变压器副边有两个并绕的绕组,即绕组I和绕组II,将输出分为两个支路,即支路I和支路II。支路I是这样构成的绕组I与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VD1组成串联回路,VD1的正极与第二电容C2负极相连,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容C2并联。支路II是这样构成的绕组II与第三电容C2’、第二二极管VD1’组成串联回路,VD1’的正极与第三电容C2’负极相连,第二电阻R1’与第三电容C2’并联。控制电路的输入取自支路I的输出电压正、负极,控制电路产生的驱动脉冲,作为变压器原边MOSFET的驱动信号与MOSFET的栅极相连。假设支路I和支路II两路设计输出电压相等当不控支路(支路II)负载很轻,储能电感(即变压器)电流不连续时,输出电压VO1′等于VD1′两端电压V2加上变压器副边输出电压V1,假设两路输出变压器绕组耦合度为1,V1应该和被控制支路(支路I)变压器副边两端电压相等,而支路I满载时电流连续,变压器副边两端电压应该等于该路输出电压,这样,支路II输出电压比支路I输出电压多出了V2;当支路II负载较重,储能电感电流连续时,输出电压VO1′等于变压器副边两端电压V1;假设两路输出变压器绕组耦合度为1,应该和支路I副边绕组两端电压相等,而支路I满载时储能电感电流连续,变压器副边两端电压应该等于输出电压。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支路II当储能电感电流连续和不连续时即使输出变压器副边耦合度为1,输出电压在两种条件下仍然相差V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是输入电压正极与第一电感L1、变压器原边、MOSFET、输入电压负极组成串联回路,第一电容C1跨接在第一电感L1与变压器原边的连接点和输入电压负极之间,MOSFET的漏极与变压器串联,MOSFET源极与输入负联接,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输入电压负极相连;变压器副边有两个并绕的绕组,即绕组I和绕组II,将输出分为两个支路,即支路I和支路II。支路I是这样构成的绕组I与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VD1组成串联回路;第二可控电子开关VT2与由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组成的串联支路并联,漏极与第二电感L2相连,栅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在与第一电感相连的变压器原边一端的非同名端,即用于整流的单向导电的第一二极管VD1的负极;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容C2并联;第二电容C2的负极与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第二可控电子开关VT2的源极相连;支路II是这样构成的绕组II与第三电感L2’、第三电容C2’、第二二极管VD1’组成串联回路; 第三可控电子开关VT2’与由第三电感L2’、第三电容C2’组成的串联支路并联,漏极与第三电感L2’相连,栅极通过第四电阻R2’接与第一电感相连的变压器原边一端的非同名端,即用于整流的单向导电的第二二极管VD1’的负极;第三电阻R1’与第三电容C2’并联;第三电容C2’的负极与第二二极管VD1’的正极、第三可控电子开关VT2’的源极相连;第二电感L2与第三电感L2’是耦合绕制的;控制电路的输入取自支路I的输出电压正、负极,控制电路产生的驱动脉冲,作为变压器原边MOSFET的驱动信号与MOSFET的栅极相连。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输入电压正极与第一电感L1、变压器原边、MOSFET、输入电压负极组成串联回路,第一电容C1跨接在第一电感L1与变压器原边的连接点和输入电压负极之间,MOSFET的漏极与变压器串联,MOSFET源极与输入负联接,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输入电压负极相连;变压器副边有两个并绕的绕组,即绕组I和绕组II,将输出分为两个支路,即支路I和支路II;支路I是这样构成的绕组I与第二电容C2、第二可控电子开关VT2组成串联回路;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容C2并联;第二电容C2的负极与第二可控电子开关VT2的漏极相连;第二可控电子开关VT2的栅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在第二电容C2的正极,即输出正极。支路II是这样构成的绕组II与第三电容C2’、第三可控电子开关VT2’组成串联回路;第三电阻R1’与第三电容C2’并联;第三电容C2’的负极与第三可控电子开关VT2’的漏极相连;第三可控电子开关VT2’的栅极通过第四电阻R2’接在第三电容C2’的正极,即输出正极。控制电路的输入取自支路I的输出电压正、负极,控制电路产生的驱动脉冲,作为变压器原边MOSFET的驱动信号与MOSFET的栅极相连。本专利技术与传统方案相比,将正激电路中无源控制的用于续流的单向导电电子开关去掉,取而代之的是有源控制的可以双向导电的电子开关,在任何负载条件下都不存在输出电感(或储能电感)电流不连续情况,从原理上减小负载不平衡度。附图说明图1是单路控制双路输出的基本正激电源电路。图2是单路控制双路输出的基本反激电源电路。图3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一的电路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提高多路输出电源负载不平衡度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输入电压正极与第一电感L1、变压器原边、MOSFET、输入电压负极组成串联回路,第一电容C1跨接在第一电感L1与变压器原边的连接点和输入电压负极之间,MOSFET的漏极与变压器串联,MOSFET源极与输入负联接,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输入电压负极相连;变压器副边有两个并绕的绕组,即绕组Ⅰ和绕组Ⅱ,将输出分为两个支路,即支路Ⅰ和支路Ⅱ;支路Ⅰ是这样构成的:绕组Ⅰ与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VD1组成串联回路; 第二可控电子开关VT2与由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组成的串联支路并联,漏极与第二电感L2相连,栅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在与第一电感相连的变压器原边一端的非同名端,即用于整流的单向导电的第一二极管VD1的负极;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容C2并 联;第二电容C2的负极与第一二极管VD1的正极、第二可控电子开关VT2的源极相连;支路Ⅱ是这样构成的:绕组Ⅱ与第三电感L2’、第三电容C2’、第二二极管VD1’组成串联回路;第三可控电子开关VT2’与由第三电感L2’、第三电容C 2’组成的串联支路并联,漏极与第三电感L2’相连,栅极通过第四电阻R2’接与第一电感相连的变压器原边一端的非同名端,即用于整流的单向导电的第二二极管VD1’的负极;第三电阻R1’与第三电容C2’并联;第三电容C2’的负极与第二二极管VD1’的正极、第三可控电子开关VT2’的源极相连;第二电感L2与第三电感L2’是耦合绕制的;控制电路的输入取自支路Ⅰ的输出电压正、负极,控制电路产生的驱动脉冲,作为变压器原边MOSFET的驱动信号与MOSFET的栅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