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假负载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07732 阅读:6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3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电路领域,特别是一种假负载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电压分析仪电压模块的假负载电路小电压输出时,由内部放电电流由放电参考控制,当输出电压增加或外部接入负载后,由电压取样和电流取样共同控制。当负载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内部负载停止工作。这样既能让电源在空载时候稳压输出,又不影响满载时候的输出功率;有效解决了电源空载时,如果PWM占空比下降到极小值,由于储能电感不能工作到CCM模式导致的PWM的不连续,从而造成的输出震荡不稳定,纹波变大的问题。

Dummy load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 power supply circuit, in particular to a dummy load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alse load circuit for low voltage output voltage when the voltage of the analyzer module, the internal discharge current from the discharge control reference, when the output voltage is increased or the external access load, controlled by voltage and current sampling. When the load increase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internal load stops working. This can make the power supply when no-load voltage output, and does not affect the output power with time;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ower load, if the PWM duty ratio decreased to the minimum value, because the reservoir can lead to CCM mode inductance cannot work PWM discontinuous, resulting in the instability of output shocks, the ripple becomes large the probl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测试领域,特别是一种假负载电路。
技术介绍
通常,在进行与直流电源相关的测试时,工程师必须汇集和配置多台仪器,才能完成直流供电和测量任务。在执行这些复杂任务时,可能会同时接到多台测试仪器,从而增加出错的风险;为此,工程师可能选择远比手动测试复杂的自动测试,但自动化测试任务虽然会减少人工错误,但编写和调试程序对已经超负荷工作的研发工程师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量。而直流电源分析仪的出现避免了工程师使用多台设备以及测试前进行复杂的调试。电源分析仪通过其内置的电流动态测量能力可测量流入DUT的电流,而不需要诸如电流探头和分流器这类传感器;直流电源分析仪无需开发控制和测量程序,所有功能和测量都集成在同一设备中,也无需PC、驱动程序和软件,相当于把与设置相关的工作量减少了90%以上;用户使用独立测试设备则要用2天时间才能完成的直流供电和测量测试任务,使用直流电源分析仪可在5分钟内就能完成。而通常,直流电源分析仪中集成有万用表模块、示波器模块、任意波形发生模块、数据记录模块以及多个直流电源模块,其中,多个具有不同输出功率的直流电源模块无疑是电源分析仪的最核心器件之一,而直流电源模块在小电压输出时,由于PWM占空比下降到极小值,此时电源输出如果为空载,由于储能电感不能工作到CCM模式,会导致PWM的不连续,造成输出震荡不稳定,纹波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直流电源分析仪中各个电源模块小电压输出时,输出震荡不稳定,纹波变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防止电源模块进行空载状态的假负载电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假负载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假负载电路包括并接的第一子假负载电路和第二子假负载电路;所述第一子假负载电路和第二子假负载电路设置在电源模块中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子假负载电路包括第一可控开关、第二运放及与第一可控开关串接的第一电阻;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源极还通过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正相输入端与放电参考输入端、电压取样输入端及电流采样输入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通过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还依次通过第三电阻、第一电容与自身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第一电容还与第一二极管并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电容连接,负极与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二子假负载电路包括第二可控开关、第三运放及与第二可控开关串接的第二电阻;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源极与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源极还通过第九电阻与所述第三运放的反相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运放的正相输入端与正相输入端与放电参考输入端、电压取样输入端及电流采样输入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三运放的输出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三运放的输出端还依次通过第十电阻、第二电容与自身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第二电容还与第二二极管并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容连接,负极与第十电阻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电压分析仪电压模块的假负载电路小电压输出时,由内部放电电流由放电参考控制,当输出电压增加或外部接入负载后,由电压取样和电流取样共同控制。当负载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内部负载停止工作。这样既能让电源在空载时候稳压输出,又不影响满载时候的输出功率;有效解决了电源空载时,如果PWM占空比下降到极小值,由于储能电感不能工作到CCM模式导致的PWM的不连续,从而造成的输出震荡不稳定,纹波变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假负载电路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假负载电路所应用的功率转换模块示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假负载电路,所述假负载电路包括并接的第一子假负载电路和第二子假负载电路;所述第一子假负载电路和第二子假负载电路设置在如图2所示的电源模块中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端VOUT+及VOUT-之间;所述第一子假负载电路包括第一可控开关Q1、第二运放U1及与第一Q1可控开关串接的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可控开关Q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Q1的源极还通过第五电阻R5与所述第二运放U1的反相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U1的正相输入端与正相输入端与放电参考输入端、电压取样输入端及电流采样输入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二运放U1的输出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Q1的控制端;所述第二运放U1的输出端还依次通过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与自身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还与第一二极管D1并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电容C1连接,负极与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第二子假负载电路包括第二可控开关U2、第三运放U2及与第二可控开关U2串接的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可控开关U2的源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U2的源极还通过第九电路R9与所述第三运放U2的反相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运放U2的正相输入端与正相输入端与放电参考输入端、电压取样输入端及电流采样输入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三运放U2的输出通过第一电路R11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U2的控制端;所述第三运放U2的输出端还依次通过第十电阻R10、第二电容C2与自身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第二电容C2还与第二二极管D2并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二电容C2连接,负极与第十电阻R10连接。工作时,所述假负载电路通过放电参考、电压取样、电流取样共同控制,这是由于,小电压输出时,由于PWM占空比下降到极小值,此时电源输出如果为空载,由于储能电感不能工作到CCM模式,会导致PWM的不连续,造成输出震荡不稳定,纹波变大。通过在电源内部设置假负载电路,由运放构成的恒流放电电路,使电源在空载输出时,由内部假负载确保PWM控制连续。放电电流的大小由放电参考、电压取样、电流取样共同控制。空载时,主要由内部放电电流由放电参考控制,当输出电压增加或外部接入负载后,由电压取样和电流取样共同控制。当负载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内部负载停止工作。这样既能让电源在空载时候稳压输出,又不影响满载时候的输出功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假负载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假负载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假负载电路包括并接的第一子假负载电路和第二子假负载电路;所述第一子假负载电路和第二子假负载电路设置在电源模块中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子假负载电路包括第一可控开关、第二运放及与第一可控开关串接的第一电阻;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源极还通过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正相输入端与放电参考输入端、电压取样输入端及电流采样输入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通过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还依次通过第三电阻、第一电容与自身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第一电容还与第一二极管并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电容连接,负极与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二子假负载电路包括第二可控开关、第三运放及与第二可控开关串接的第二电阻;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源极与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源极还通过第九电阻与所述第三运放的反相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运放的正相输入端与正相输入端与放电参考输入端、电压取样输入端及电流采样输入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三运放的输出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三运放的输出端还依次通过第十电阻、第二电容与自身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第二电容还与第二二极管并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容连接,负极与第十电阻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假负载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假负载电路包括并接的第一子假负载电路和第二子假负载电路;所述第一子假负载电路和第二子假负载电路设置在电源模块中功率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子假负载电路包括第一可控开关、第二运放及与第一可控开关串接的第一电阻;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源极还通过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正相输入端与放电参考输入端、电压取样输入端及电流采样输入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通过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还依次通过第三电阻、第一电容与自身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第一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承武管邦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前锋电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