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型风机振动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109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减震型风机振动减震装置,包括底座和升降引导套A,所述升降引导套A安装在底座最右侧上端外壁上,所述底座最左侧上端外壁上设置有升降引导套B,通过在该减震型风机振动减震装置的主减震机构上增加两个新型的噪音抑制装置,且两个噪音抑制装置具体位于主减震机构的减震顶板左右两端外壁内部,当减震顶板在两个升降引导套之间上下不停的活动并起到减震作用时,两个噪音抑制装置会代替减震顶板与两个升降引导套接触,而噪音抑制装置在与减震顶板同步上下活动又与升降引导套接触时会起到噪音抑制作用,从而能够避免风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造成该减震型风机振动减震装置出现噪音的情况发生。减震装置出现噪音的情况发生。减震装置出现噪音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型风机振动减震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减震装置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型风机振动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其他方向的冲击,在吸收振动源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振动源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从而能够达到减震的目的,避免振动源在工作时产生振动并受到振动影响而出现工作不稳的情况发生。
[0003]现有的风机振动减震装置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风机振动减震装置在工作时,风机产生的振动会传递到减震装置上,减震装置受到振动影响会上下不停活动,而此时减震装置上的多个减震弹簧则会受压并反弹,通过减震弹簧不停的受压反弹就能够达到减震效果,而在此过程中会容易造成多个减震零件相互之间不停的接触,在受到振动影响下则会容易造成多个减震零件在相互接触时产生噪音,从而会影响到减震装置的使用感受和使用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型风机振动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减震过程中会容易造成多个减震零件相互之间不停的接触,在受到振动影响下则会容易造成多个减震零件在相互接触时产生噪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型风机振动减震装置,包括底座和升降引导套A,所述升降引导套A安装在底座最右侧上端外壁上,所述底座最左侧上端外壁上设置有升降引导套B,所述升降引导套A与升降引导套B之间设置有主减震机构,所述升降引导套A、升降引导套B和主减震机构的上侧设置有顶座,所述顶座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保护垫,所述升降引导套A和升降引导套B上端中心处内部均竖向贯穿有升降导孔,所述主减震机构是由减震底板、减震弹簧和减震顶板共同构成,所述减震底板设置在底座上端外壁上,所述减震底板与减震顶板之间等距连接有四个减震弹簧,所述顶座底部分别设置有两个升降引导杆和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均通过螺纹套与减震顶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升降引导杆的下端分别对应贯穿两个升降导孔,所述减震顶板的左右两端外壁内部均贯穿有噪音抑制装置,所述减震顶板右端的噪音抑制装置是由滚筒内藏槽、软橡胶套、抑制滚筒、固定轴孔和滚筒轴,所述滚筒内藏槽纵向贯穿在减震顶板右端中间段外壁内部,所述滚筒内藏槽前后两端内壁内部均贯穿有固定轴孔,所述滚筒内藏槽的纵向内部设置有抑制滚筒,所述抑制滚筒的圆形外壁上套接有软橡胶套,所述抑制滚筒的前后两端中心处外壁上均设置有滚筒轴,两个所述滚筒轴分别对应贯穿在两个固定轴孔的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升降引导套A与升降引导套B之间保持相对平行状态设置,所述升降
引导套A和升降引导套B与底座之间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保护垫为软橡胶垫,所述保护垫和顶座通过粘接剂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垫与顶座竖向内部还贯穿有多个等距排列的安装螺孔。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引导套A和升降引导套B内部均为空心状态,两个所述升降引导杆的下端圆形外部均设置有螺纹限位套,所述螺纹限位套通过螺纹作用可改变在升降引导杆上的使用位置,所述升降引导杆可在升降导孔的内部上下活动。
[0009]优选的,所述减震底板和减震顶板与四个减震弹簧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减震弹簧的长度以及弹力系数均相同。
[0010]优选的,所述抑制滚筒最外端四分之一身位外露在滚筒内藏槽的开口外部,所述抑制滚筒可通过两端分别贯穿在两个固定轴孔内部的滚筒轴进行顺逆时针旋转。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型风机振动减震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在该减震型风机振动减震装置的主减震机构上增加两个新型的噪音抑制装置,且两个噪音抑制装置具体位于主减震机构的减震顶板左右两端外壁内部,当安装在顶座上的风机工作时会产生震动,而震动会通过顶座传递到主减震机构上,使得减震顶板通过减震弹簧上下位移并起到减震作用,而当减震顶板在两个升降引导套之间上下不停的活动并起到减震作用时,两个噪音抑制装置会代替减震顶板与两个升降引导套接触,而噪音抑制装置在与减震顶板同步上下活动又与升降引导套接触时会起到噪音抑制作用,因为该噪音抑制装置会通过软橡胶套与升降引导套接触,且在接触时会把直接接触方式改变为滚动接触方式,从而能够通过滚动接触方式抑制噪音的生成,又通过软橡胶套的材质特性进一步抑制造成生成,从而能够避免风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造成该减震型风机振动减震装置出现噪音的情况发生,从而能够增加风机振动减震装置的使用稳定性和舒适性;
[0013]2、本技术的噪音抑制装置主要是由滚筒内藏槽、软橡胶套、抑制滚筒、固定轴孔和滚筒轴共同构成,其中两个滚筒内藏槽分别贯穿在减震顶板左右两端外壁内部,而两个滚筒内藏槽前后两端内壁内部均贯穿有固定轴孔,两个抑制滚筒分别内嵌在两个滚筒内藏槽的内部,且抑制滚筒两端的滚筒轴分别对应贯穿在两个固定轴孔内部,从而能够对抑制滚筒起到固定作用,又能够使得抑制滚筒顺逆时针旋转,而在抑制滚筒外部则套接有静音效果的软橡胶套,同时抑制滚筒四分之一身位外露在滚筒内藏槽的外部,当主减震机构通过减震弹簧来对工作中的风机进行减震时,减震顶板则会上下不停活动并在活动时通过减震弹簧进行减震操作,而上下活动的减震顶板受到震动影响下则会容易撞击到两侧外部的升降引导套,而因为抑制滚筒四分之一身位外露在减震顶板左右两端外壁外部,所以抑制滚筒会代替减震顶板来与左右两端外部的升降引导套接触,减震顶板上下活动时会使得与升降引导套接触的抑制滚筒进行转动,从而把直接接触方式改变为滚动接触方式,这样则会减小噪音的生成,且抑制滚筒外部套接有软橡胶套,软橡胶套在与升降引导套接触时则会具有优异的静音效果,从而能够达到抑制噪音生成的目的,使得整个风机振动减震装置在减震效果不变的同时又具有优异的静音效果。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减震型风机振动减震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减震型风机振动减震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噪音抑制装置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噪音抑制装置立体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座;2、升降引导套A;3、主减震机构;4、减震底板;5、减震弹簧;6、减震顶板;7、升降引导套B;8、升降引导杆;9、顶座;10、保护垫;11、连接杆;12、噪音抑制装置;13、升降导孔;14、滚筒内藏槽;15、软橡胶套;16、抑制滚筒;17、固定轴孔;18、滚筒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型风机振动减震装置,包括底座(1)和升降引导套A(2),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引导套A(2)安装在底座(1)最右侧上端外壁上,所述底座(1)最左侧上端外壁上设置有升降引导套B(7),所述升降引导套A(2)与升降引导套B(7)之间设置有主减震机构(3),所述升降引导套A(2)、升降引导套B(7)和主减震机构(3)的上侧设置有顶座(9),所述顶座(9)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保护垫(10),所述升降引导套A(2)和升降引导套B(7)上端中心处内部均竖向贯穿有升降导孔(13),所述主减震机构(3)是由减震底板(4)、减震弹簧(5)和减震顶板(6)共同构成,所述减震底板(4)设置在底座(1)上端外壁上,所述减震底板(4)与减震顶板(6)之间等距连接有四个减震弹簧(5),所述顶座(9)底部分别设置有两个升降引导杆(8)和两个连接杆(11),两个所述连接杆(11)的下端均通过螺纹套与减震顶板(6)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升降引导杆(8)的下端分别对应贯穿两个升降导孔(13),所述减震顶板(6)的左右两端外壁内部均贯穿有噪音抑制装置(12),所述减震顶板(6)右端的噪音抑制装置(12)是由滚筒内藏槽(14)、软橡胶套(15)、抑制滚筒(16)、固定轴孔(17)和滚筒轴(18)构成,所述滚筒内藏槽(14)纵向贯穿在减震顶板(6)右端中间段外壁内部,所述滚筒内藏槽(14)前后两端内壁内部均贯穿有固定轴孔(17),所述滚筒内藏槽(14)的纵向内部设置有抑制滚筒(16),所述抑制滚筒(16)的圆形外壁上套接有软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峰郭小伟徐超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华电环县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瓜州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