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球生产用投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9236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球生产用投料装置;其包括料斗本体,料斗本体包括吊装段、连通在吊装段底部的过渡段以及连通在过渡段底部的连接段,其中,吊装段呈方筒状,且吊装段顶部设有两个吊耳,两吊耳分别位于吊装段两相互正对的侧壁上,且两吊耳相互正对;过渡段的口径自靠近吊装段的一端向靠近连接段的一端逐渐缩小,连接段呈口径与过渡段远离吊装段的一端口径一致的筒状,且连接段伸入进料管;料斗本体外部设有用于将料斗本体稳定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撑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加快钢球生产效率,同时提高了钢球生产时的安全性。的安全性。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球生产用投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球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球生产用投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球是一种研磨介质,是球磨机中磨损最严重、消耗量最大的磨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电力、水泥、矿山、机械、化工等行业。钢球按其传统的生产方式区分有锻造钢球及铸造钢球两种,其中铸造钢球的生产流程为:原材料检验、配比材料、中频炉加热熔炼、钢模浇注、淬火处理、回火处理、检测、包装。由于钢模浇注为多个钢球同时浇注,导致最终成型的是相互粘连的多个钢球,因此需要对成型后的多个粘连的钢球进行打断处理,以得到独立的钢球。考虑到打断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一般将用于打断多个粘连钢球的设备置于地面以下。设备的投料口处通常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伸出地面。在需要对钢球进行进一步加工时,可以通过进料管向对应设备投喂钢球。
[0003]生产中往往使用盛装筐对浇注得到的钢球进行盛装,盛装筐一般为内部中空、顶部开口的立方体,盛装筐一侧侧壁为活动壁,活动壁的顶部与相邻两侧壁铰接配合,且活动壁的底部与相邻两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可拆卸连接。盛装筐与活动壁相邻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吊耳。
[0004]在需要将浇注得到的钢球投喂至进料管时,首先使吊装工具通过吊耳将盛装筐吊装至进料管旁边,此时将活动壁底部与相邻两侧壁的底部拆卸,以活动壁与相邻两侧壁的铰接轴为转动轴翻动活动壁,并将盛装筐稍稍倾斜,将盛装筐内部的浇注得到的钢球倾倒至地面靠近进料管的位置,再由工作人员将浇注得到的钢球分批次投喂至进料管内部。
[0005]上述过程中,分批次向进料管内投喂浇注得到的钢球时,易因进料管开口过小,导致一次性喂料数量少,同时不便使浇注得到的钢球准确地进入进料管内,从而一方面导致钢球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降低钢球生产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钢球生产用投料装置,以解决浇注得到的钢球不便准确、快速地投入进料管内的问题,从而便于提高钢球生产的效率及生产时的安全性。
[0007]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钢球生产用投料装置,包括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包括吊装段、连通在吊装段底部的过渡段以及连通在过渡段底部的连接段,其中,吊装段呈方筒状,且吊装段顶部设有两个吊耳,两吊耳分别位于吊装段两相互正对的侧壁上,且两吊耳相互正对;过渡段的口径自靠近吊装段的一端向靠近连接段的一端逐渐缩小,连接段呈口径与过渡段远离吊装段的一端口径一致的筒状,且连接段伸入进料管;料斗本体外部设有用于将料斗本体稳定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撑组件。
[0009]作为对支撑组件的限定,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于过渡段一侧的第一支撑框,以及设于过渡段背离第一支撑框一侧的第二支撑框,连接段完全伸入进料管内时,第一支撑框
及第二支撑框的底部均与地面平齐,且连接段周向外壁与进料管内壁抵接。
[0010]作为对吊装段的限定,所述吊装段一侧顶部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过渡段连通;进料口底部设有延长板,延长板位于料斗本体外部,且延长板与水平面夹角大于等于零度,小于九十度;延长板上表面设有挡料板,挡料板与过渡段未设置进料口的各侧壁配合形成密闭环状,挡料板顶部低于吊装段的顶部;挡料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支撑柱,第一支撑框及第二支撑框底部与地面抵接时,支撑柱底部与地面抵接;支撑柱底部向远离第一支撑框的方向倾斜。
[0011]作为对挡料板的限定,所述挡料板顶部设有放置横板及放置竖板,其中放置横板水平设置,放置竖板竖直设于放置横板远离料斗本体的一侧;支撑柱远离地面的一端与放置横板正对地面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2]作为对延长板的限定,所述第一支撑框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板,支撑板顶部与延长板底部固定连接。
[0013]作为对连接段的一种限定,所述连接段底部为收口设置。
[0014]作为对连接段的另一种限定,所述连接段周向侧壁设有多个滚珠,滚珠相对连接段周向侧壁滚动时,滚珠与进料管内壁滑动配合;连接段完全伸入进料管内时,滚珠相对连接段及进料管均保持静止。
[0015]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0016](1)本技术使料斗本体包括设置吊装段、过渡段及连接段,在吊装段顶部设置吊耳,并在过渡段外侧设置支撑组件,使得在需要向进料管内输送浇注得到的钢球时,可以首先借助吊装工具,实现料斗本体与进料管的稳定连接,再通过口径大于进料管的吊装段向进料管内投入材料;吊装段的设置,可有效减少下料批次,从而一方面可有效节省人力,有效提高下料效率,加快钢球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下料准确性,从而提高钢球生产时的安全性;
[0017](2)本技术在吊装段开设下料口,在下料口处设置延长板及挡料板,并在挡料板顶部设置放置竖板,以在吊装工具将盛装筐吊装至吊装段附近时,可直接通过吊装工具将盛装筐吊装至挡料板上方,并使盛装筐底部与两放置竖板顶部抵接;此时再控制盛装筐的活动壁翻转,并使盛装筐向吊装段倾斜,即可将盛装筐内部的浇注得到的钢球直接倾倒至进料管内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钢球生产效率及生产安全性;挡料板上两放置竖板的设置,为盛装筐向料斗本体内部翻转提供了便利
[0018](3)本技术将连接段底部设为收口设置,并在连接段周向外壁设置滚珠,以在吊装工具辅助将连接段插入进料管内时,一是增加了连接段准确插入进料管内部的速度,二是将连接段与进料管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从而便于加快料斗本体的放置效率。
[0019]本技术属于钢球生产的
,通过在进料管处连通设置料斗本体,有效减少了浇注得到的钢球的投料次数,从而省时省力,便于提高钢球生产时的效率;同时,扩大料斗本体的设置还扩大了进料口径,从而提高下料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为显示料斗本体的局部剖视图;
[0022]图3是图2中A部分为显示滚珠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中:1、料斗本体;11、吊装段;111、吊耳;112、进料口;12、过渡段;13、连接段;131、滚珠;2、支撑组件;21、第一支撑框;22、第二支撑框;3、延长板;31、挡料板;311、放置横板;3111、支撑柱;312、放置竖板;32、支撑板;321、连接柱;4、地面;5、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一种钢球生产用投料装置
[0026]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包括料斗本体1,料斗本体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设置的吊装段11、过渡段12及连接段13,其中,吊装段11呈方筒状,过渡段12呈内部中空的四棱台状,过渡段12以其顶部口径最大,且顶部口径与吊装段11口径一致,过渡段12以底部口径最小,且底部口径与连接段13口径一致。
[0027]参照图2和图3,连接段13呈与进料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球生产用投料装置,包括料斗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本体(1)包括吊装段(11)、连通在吊装段(11)底部的过渡段(12)以及连通在过渡段(12)底部的连接段(13),其中,吊装段(11)呈方筒状,且吊装段(11)顶部设有两个吊耳(111),两吊耳(111)分别位于吊装段(11)两相互正对的侧壁上,且两吊耳(111)相互正对;过渡段(12)的口径自靠近吊装段(11)的一端向靠近连接段(13)的一端逐渐缩小,连接段(13)呈口径与过渡段(12)远离吊装段(11)的一端口径一致的筒状,且连接段(13)伸入进料管(5);料斗本体(1)外部设有用于将料斗本体(1)稳定支撑在地面(4)上的支撑组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球生产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设于过渡段(12)一侧的第一支撑框(21),以及设于过渡段(12)背离第一支撑框(21)一侧的第二支撑框(22),连接段(13)完全伸入进料管(5)内时,第一支撑框(21)及第二支撑框(22)的底部均与地面(4)平齐,且连接段(13)周向外壁与进料管(5)内壁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钢球生产用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段(11)一侧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12),进料口(112)与过渡段(12)连通;进料口(112)底部设有延长板(3),延长板(3)位于料斗本体(1)外部,且延长板(3)与水平面夹角大于等于零度,小于九十度;延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亮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诚达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