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喷淋式酸雾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60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旋转喷淋式酸雾吸收塔,涉及酸雾吸收塔领域,包括底座、塔体、碱液罐、输入口、排出口、送风机和排风机,所述底座上设有回收组件,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塔体,所述塔体的一侧设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的输处端与输入口连通,所述送风机的输入端与酸雾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双向电机带动储液盘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框转动,使转动框内部的喷头转动喷洒碱液,同时挡板和孔洞的设置增加了酸雾与碱液的接触时间,同时储液仓与转动框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喷淋组件转动,并向挡板喷淋碱液,因为第二喷淋组件在公转的同时可以自转喷淋,从而在挡板的顶部形成碱液水幕,进而对酸雾进行更好的中和。行更好的中和。行更好的中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喷淋式酸雾吸收塔


[0001]本技术涉及酸雾吸收塔
,尤其涉及旋转喷淋式酸雾吸收塔。

技术介绍

[0002]在镀锌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酸雾,酸雾散发至空气中,会对周围的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因此在镀锌作业过程中,需要用到酸雾吸收塔对酸雾进行中和,从而防止造成大气污染;
[0003]传统的酸雾吸收塔大多通过固定喷洒碱液从而达到中和酸雾的目的,但传统的酸酸雾吸收塔的固定喷淋方式,酸碱中和效果并不好,因此本技术提出旋转喷淋式酸雾吸收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旋转喷淋式酸雾吸收塔,该旋转喷淋式酸雾吸收塔通过双向电机带动储液盘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框转动,使转动框内部的喷头转动喷洒碱液,同时挡板和孔洞的设置增加了酸雾与碱液的接触时间。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旋转喷淋式酸雾吸收塔,包括底座、塔体、碱液罐、输入口、排出口、送风机和排风机,所述底座上设有回收组件,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塔体,所述塔体的一侧设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的输处端与输入口连通,所述送风机的输入端与酸雾管道连通,所述塔体的另一侧设有碱液罐,所述碱液罐的顶部设有水泵,所述塔体靠近碱液罐一侧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塔体的下端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分别通过水管与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设有排风机;
[0006]所述塔体的内部通过转动组件转动安装有第一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的上方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设有双向电机,所述双向电机下端的输出端与第一喷淋组件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多组孔洞,所述挡板的中心位置处转动安装有储液仓,所述双向电机上端的输出端与储液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储液仓的外侧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多组第二喷淋组件。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安装板和支撑杆,所述双向电机位于安装板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喷淋组件包括转动框、储液盘、输液柱、连接管和喷头,所述转动框的内壁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多组输液柱,所述输液柱上设有多组喷头,所述转动框下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储液盘,所述储液盘通过连接管与输液柱连通,所述储液盘的顶部与双向电机的输出端插接,所述储液盘的底部设有第一旋转接头,所述第一旋转接头与第二进液口连通。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喷淋组件包括输液管和转动桨叶,所述输液管的一端
与储液仓连通,所述输液管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桨叶,所述转动桨叶通过马达驱动,所述储液仓的顶部设有第二旋转接头,所述第二旋转接头与第一进液口连通。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限位槽、限位环和滚珠,所述限位槽位于塔体的内壁上,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侧与转动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与限位槽的连接处设有滚珠。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回收组件包括储液池、排液管和电磁阀,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储液池,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一端穿过底座后与储液池连通,所述排液管上设有电磁阀。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双向电机的外侧设有防水壳,所述防水壳的材质为PP材料。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双向电机带动储液盘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框转动,使转动框内部的喷头转动喷洒碱液,同时挡板和孔洞的设置增加了酸雾与碱液的接触时间,同时储液仓与转动框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喷淋组件转动,并向挡板喷淋碱液,因为第二喷淋组件在公转的同时可以自转喷淋,从而在挡板的顶部形成碱液水幕,进而对酸雾进行更好的中和,配合排风机的使用,中和效率更高同时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塔体的剖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安装框的俯视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安装框的仰视图。
[0018]图5是本技术第二喷淋组件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转动桨叶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技术图2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1]其中:1、底座;2、塔体;3、碱液罐;4、输入口;5、排出口;6、送风机;7、排风机;8、水泵;9、第一进液口;10、第二进液口;11、双向电机;12、挡板;13、孔洞;14、储液仓;15、安装板;16、支撑杆;17、转动框;18、储液盘;19、输液柱;20、连接管;21、喷头;22、输液管;23、转动桨叶;24、限位槽;25、限位环;26、滚珠;27、储液池;28、排液管;29、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3]根据图1、2、3、4、5、6、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旋转喷淋式酸雾吸收塔,包括底座1、塔体2、碱液罐3、输入口4、排出口5、送风机6和排风机7,所述底座1上设有回收组件,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塔体2,所述塔体2的一侧设有送风机6,所述送风机6的输处端与输入口4连通,所述送风机6的输入端与酸雾管道连通,所述塔体2的另一侧设有碱液罐3,所述碱液罐3的顶部设有水泵8,所述塔体2靠近碱液罐3一侧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液口9,所述塔体2的下端设有第二进液口10,所述第一进液口9与第二进液口10分别通过水管与水泵8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塔体2的顶部设有排出口5,所述排出口5设有排风机7,通过送风机6将酸雾从输入口4送入塔体2的内部,同时启动水泵8,将碱液罐3内部的碱液通过第一进液口9和第二进液口
10送入塔体2的内部,从而进行酸雾处理工作,处理后的空气从排出口5排出;
[0024]所述塔体2的内部通过转动组件转动安装有第一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的上方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设有双向电机11,所述双向电机11下端的输出端与第一喷淋组件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上开设有多组孔洞13,所述挡板12的中心位置处转动安装有储液仓14,所述双向电机11上端的输出端与储液仓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储液仓14的外侧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多组第二喷淋组件,通过在塔体2的内部设置挡板12,同时挡板12上有孔洞13供酸雾穿过,增加了酸雾在挡板12下方的存留时间,从而可以进一步的使其与碱液进行充分中和,同时第一喷淋组件与第二喷淋组件转动设置,可以通过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将碱液进行更好的分散,从而使其与酸雾进行充分接触,增加中和效果。
[0025]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安装板15和支撑杆16,所述双向电机11位于安装板15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安装板15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杆16,所述支撑杆16的一端与塔体2的内壁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喷淋式酸雾吸收塔,包括底座(1)、塔体(2)、碱液罐(3)、输入口(4)、排出口(5)、送风机(6)和排风机(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回收组件,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塔体(2),所述塔体(2)的一侧设有送风机(6),所述送风机(6)的输处端与输入口(4)连通,所述送风机(6)的输入端与酸雾管道连通,所述塔体(2)的另一侧设有碱液罐(3),所述碱液罐(3)的顶部设有水泵(8),所述塔体(2)靠近碱液罐(3)一侧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液口(9),所述塔体(2)的下端设有第二进液口(10),所述第一进液口(9)与第二进液口(10)分别通过水管与水泵(8)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塔体(2)的顶部设有排出口(5),所述排出口(5)设有排风机(7);所述塔体(2)的内部通过转动组件转动安装有第一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的上方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设有双向电机(11),所述双向电机(11)下端的输出端与第一喷淋组件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上开设有多组孔洞(13),所述挡板(12)的中心位置处转动安装有储液仓(14),所述双向电机(11)上端的输出端与储液仓(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储液仓(14)的外侧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多组第二喷淋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喷淋式酸雾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安装板(15)和支撑杆(16),所述双向电机(11)位于安装板(15)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安装板(15)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杆(16),所述支撑杆(16)的一端与塔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喷淋式酸雾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组件包括转动框(17)、储液盘(18)、输液柱(19)、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盼夏丹华高亮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汉唐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