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有机合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579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固相有机合成设备,包括外部框架,外部框架内设置有设备控制及数据记录组件、反应试剂配制组件、反应器组件、废液收集组件、溶剂组件、阀门组件、电子器件组件、气体及温度调节组件以及连接管路;设备控制及数据记录组件连接电子器件组件;电子器件组件连接反应试剂配制组件、反应器组件、溶剂组件、气体及温度调节组件;反应试剂配制组件、废液收集组件以及溶剂组件均通过连接管路与反应器组件连通设置;阀门组件设置在连接管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稳定、适用面广、组件拆卸更换容易、可以完成各种固相有机合成反应的特点。应的特点。应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相有机合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固相有机合成
,具体地,涉及一种固相有机合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1963年,美国著名生物化学家Bruce Merrifield首次提出了固相多肽合成方法(SPPS)。并于1966年根据自己提出的概念技术了第一台自动固相多肽合成仪,并用于多肽的批量生产,它是利用氮气鼓泡搅拌反应物,由一个反应器单元和一个控制单元组成,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来实现有限度的自动合成,成为第一代多肽合成仪。虽然它在搅拌方式和其他各项功能方面有明显缺陷,但是它毕竟把人从实验室里解放出来,促进了多肽合成的自动化。这个在多肽化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成方法,由于其合成方便,迅速,成为多肽合成的首选方法。
[0003]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原有基础上采用氮气鼓泡的反应方式来对反应物进行搅拌,采用调节气压进行温和的且无死角的搅拌方式进行合成反应。同时代也提出了反应器在直立下围绕原点作左右摆动,或者圆周运动的搅拌方式,但由于技术原因未有很好效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其特点是结合之前的合成仪的理念上进一步强化了无死角搅拌的概念,即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相有机合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框架,所述外部框架内设置有设备控制及数据记录组件(1)、反应试剂配制组件(3)、反应器组件(4)、废液收集组件(5)、溶剂组件(6)、阀门组件(7)、电子器件组件(8)、气体及温度调节组件(9)以及连接管路;所述设备控制及数据记录组件(1)连接所述电子器件组件(8);所述电子器件组件(8)连接所述反应试剂配制组件(3)、所述反应器组件(4)、所述溶剂组件(6)、气体及温度调节组件(9);所述反应试剂配制组件(3)、所述废液收集组件(5)以及所述溶剂组件(6)均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反应器组件(4)连通设置;所述阀门组件(7)设置在所述连接管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相有机合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组件包括第一反应器组件(401)和第二反应器组件(402);所述电子器件组件(8)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器组件(401)、所述第二反应器组件(402);所述反应试剂配制组件(3)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反应器组件(401)连通设置;所述废液收集组件(5)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反应器组件(401)、所述第二反应器组件(402)连通设置;所述溶剂组件(6)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反应器组件(401)、所述第二反应器组件(402)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反应器组件(401)和所述第二反应器组件(402)能够切换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相有机合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组件(6)包括第一溶剂组件(601)和第二溶剂组件(602),所述第一溶剂组件(601)与所述第二溶剂组件(602)通过所述连接管路相连通;所述电子器件组件(8)连接所述第一溶剂组件(601)、所述第二溶剂组件(602);所述第一溶剂组件(601)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反应器组件(401)、所述第二反应器组件(402)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溶剂组件(602)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反应器组件(402)连通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相有机合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7)包括电磁阀、气动阀和流量控制阀;所述电磁阀、所述气动阀以及所述流量控制阀均设置在所述连接管路上;所述电磁阀和所述气动阀用于调节液体传输,所述流量控制阀用于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明放张震李永纲张艳何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申联生物医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