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海扁虫柔性侧鳍波动的仿生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365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2:02
一种基于海扁虫柔性侧鳍波动的仿生鱼,包括头部、躯干及尾部;头部和尾部分别连接在躯干前后两端;躯干由若干椎节单元体组成;椎节单元体包括椎节框架、曲轴、光轴及摆杆;曲轴两端通过轴承与椎节框架相连;光轴与曲轴平行分布,光轴两端通过轴承与椎节框架相连;摆杆采用直线型结构,摆杆沿长度方向分为单杆段和双平行杆段,摆杆单杆段上设有用于光轴穿行的圆孔;曲轴偏心段位于摆杆双平行杆段夹缝内;摆杆单杆段伸向椎节框架外侧;由曲轴、光轴及摆杆构成曲柄连杆机构,两个曲柄连杆机构在椎节框架内左右镜像对称分布;相邻椎节单元体之间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曲轴;躯体同侧所有相邻曲轴偏心段的相位角相同;躯干两侧摆杆上对称镜像分布柔性鳍。像分布柔性鳍。像分布柔性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海扁虫柔性侧鳍波动的仿生鱼


[0001]本技术属于水下仿生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海扁虫柔性侧鳍波动的仿生鱼。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机器人是一种理想的测量仪器平台,其具有噪声辐射小、可贴近观测对象、可按设定高度进行海底地形跟踪的特点,并且可以获取采用常规手段所不能获取的高质量数据和图像,同时其还具有造价低、隐蔽性好、安全性高的特点,使水下机器人正逐步成为海洋观察和探测的重要手段。
[0003]目前,水下机器人主要以螺旋桨驱动模式为主,通过螺旋桨的转动为水下机器人提供推进力,同时通过控制螺旋桨驱动电机的转速和螺旋桨的改变水下机器人的航速和航向。但是,采用传统的螺旋桨驱动模式的水下机器人,普遍存在体积大、能耗高、综合效率低的缺点,同时具有较大的噪音和尾迹,而且水下机器人在高速度航行时的能量损失比较大。
[0004]近些年来,受自然界鱼类推进的快速性和高效性启发,仿生鱼推进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如何将鱼类的运动特点有效结合到水下机器人中,成为了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海扁虫柔性侧鳍波动的仿生鱼,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躯干及尾部;所述头部和尾部分别连接在躯干的前后两端;所述躯干由若干椎节单元体组成,若干椎节单元体顺序排布;所述椎节单元体包括椎节框架、曲轴、光轴及摆杆;所述曲轴两端通过轴承与椎节框架相连;所述光轴与曲轴平行分布,光轴两端通过轴承与椎节框架相连;所述摆杆采用直线型结构,摆杆沿长度方向分为单杆段和双平行杆段,在摆杆的单杆段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光轴穿装在摆杆的单杆段圆孔中,摆杆相对于光轴具有摆转自由度;所述曲轴的偏心段位于摆杆的双平行杆段的夹缝内,曲轴的偏心段在摆杆的双平行杆段夹缝内具有滑移自由度;所述摆杆的单杆段自由端伸向椎节框架的外侧;由所述曲轴、光轴及摆杆构成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在椎节框架上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曲柄连杆机构在椎节框架左右镜像对称分布;在相邻所述椎节单元体之间,相邻椎节框架同侧曲柄连杆机构内的曲轴均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在顺序分布的所有椎节单元体内,同侧曲柄连杆机构内的所有相邻曲轴的偏心段均具有相同的相位角;在所述躯干两侧对称镜像分布有柔性鳍,所述柔性鳍铺装曲柄连杆机构内的摆杆单杆段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扁虫柔性侧鳍波动的仿生鱼,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包括底座及透明保护罩,所述透明保护罩密封扣合在底座上;在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柔性鳍波动执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康苏靖博田付涛姜雪蒙束浩诚李一明李红双刘锦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