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568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拟饵。拟饵(2)具有:拟饵本体(4),其为中空且具有前部的头部(16)和后部的尾部(18);配重体(10),其以能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内置于所述拟饵本体(4)的内部;引导部件,其内置于所述拟饵本体(4),用于引导所述配重体(10)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和弹性部件(12),其内置于所述拟饵本体(4),用于对所述配重体(10)向前方施力。所述配重体(10)构成为能克服所述弹性部件(12)的施加力而向后方移动。所述配重体(10)和所述弹性部件(12)中的一方进入另一方的内侧。据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拟饵具有能在有限范围内进行最大限度的重心移动的重心移动机构且实现了优异的空中姿势和水中姿势。移动机构且实现了优异的空中姿势和水中姿势。移动机构且实现了优异的空中姿势和水中姿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拟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钓鱼的拟饵(lure)。

技术介绍

[0002]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鰤鱼及其幼鱼、鲈鱼等大型的鱼捕食小鱼。这些大型的鱼被称为食鱼性鱼(fish eater)。作为捕获食鱼性鱼的方式,普及有拟饵钓鱼法(lure fishing)。在拟饵钓鱼法中,使用疑似小鱼等鱼饵(bait)的拟饵。拟饵通过被抛出(cast)而在空中飞行,不久落入水中。通过卷绕钓线而使拟饵在水中游动。将该拟饵误认为是鱼饵的食鱼性鱼咬住拟饵。安装于拟饵的鱼钩刺入食鱼性鱼,从而将食鱼性鱼钓上来。
[0003]一般的拟饵具有拟饵本体和内置于该拟饵本体的配重体。配重体的位置影响拟饵在飞行中的姿势。以使飞行中的姿势适当的方式而设定了配重体位置的拟饵容易飞到远处。另外,配重体的位置影响拟饵在水中的姿势。以使在水中的姿势适当的方式而设定了配重体位置的拟饵吸引食鱼性鱼。该拟饵能实现高上钩率。
[0004]在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

229423号和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

173645号中公开有一种具有重心移动机构的拟饵。在该拟饵的拟饵本体内内置有配重体和压缩螺旋弹簧,其中,所述配重体能沿拟饵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压缩螺旋弹簧位于配重体的尾部侧且对配重体向头部方向施力。在该拟饵被抛出时,配重体由于惯性对压缩螺旋弹簧进行压缩而移动到尾部侧。在拟饵落入水中时,配重体通过压缩螺旋弹簧而被推回到头部侧。通过该配重体的移动,能实现拟饵在飞行中的适当姿势和在水中的适当姿势。
[0005]在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

229423号中还公开有一种内置有配重体和拉伸螺旋弹簧的拟饵,其中,所述配重体能沿拟饵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移动;所述拉伸螺旋弹簧位于配重体的头部侧且对配重体向头部方向施力。在该拟饵被抛出时,配重体由于惯性将拉伸螺旋弹簧拉长而移动到尾部侧。在拟饵落入水中时,配重体通过拉伸螺旋弹簧而被拉回到头部侧。通过该配重体的移动,能实现拟饵在飞行中的适当姿势以及在水中的适当姿势和动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

229423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

173645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7]在将螺旋弹簧配置于配重体的尾部侧的拟饵中,该压缩弹簧成为障碍物,从而使配重体无法移动到尾部侧的端部。由此会导致无法实现飞行中的适当姿势的情况。另外,即使将螺旋弹簧配置于配重体的尾部侧或头部侧中的任一侧,由于配重体和螺旋弹簧并排排
列,因此,该重心移动机构的长度也会变长。近年来,由于拟饵的多功能化,在拟饵的内部埋设有光反射机构、发声机构等各种机构。由于埋设有这些机构等,有时用于埋设重心移动机构的位置受到限制,从而使重心移动机构中的重心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拟饵,该拟饵具有能在有限范围内进行最大限度的重心移动的重心移动机构,且实现了优异的空中姿势和水中姿势。[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0009]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拟饵具有拟饵本体、配重体、引导部件和弹性部件,其中,所述拟饵本体为中空且具有前部的头部和后部的尾部;所述配重体以能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内置于所述拟饵本体的内部;所述引导部件被内置于所述拟饵本体,用于引导所述配重体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所述弹性部件被内置于所述拟饵本体,用于对所述配重体向前方施力。所述配重体构成为能克服所述弹性部件的施加力而向后方移动。所述配重体和所述弹性部件中的一方进入另一方的内侧。
[0010]优选为:所述配重体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弹性部件进入所述收容空间。
[0011]优选为:配重体在其前部或后部具有通往所述收容空间的入口。
[0012]优选为:所述收容空间为孔或槽。
[0013]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可以为:弹性部件是螺旋弹簧,所述配重体进入所述螺旋弹簧的内侧。
[0014]优选为:所述弹性部件具有第1点和第2点,其中,所述第1点与所述拟饵本体连接;所述第2点位于比所述第1点靠后方的位置且与所述配重体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在抛出时被向后方移动的所述配重体拉伸。此时,优选为:所述弹性部件的最大施加力F与所述配重体的重量W的比F/W为1.0以上4.0以下。
[0015]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可以为:所述弹性部件具有第1点和第2点,其中,所述第1点与所述拟饵本体连接;所述第2点位于比所述第1点靠前方的位置且与所述配重体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在抛出时被向后方移动的所述配重体压缩。此时,优选为:所述弹性部件的最大施加力F与所述配重体的重量W的比F/W为1.0以上4.0以下。
[0016]优选为:所述配重体的密度为18.0g/cm3以上。
[0017]优选为:所述引导部件被安装于所述拟饵本体且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配重体。[专利技术效果][0018]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拟饵而言,配重体和弹性部件中的一方进入另一方的内侧。配重体和弹性部件具有重叠部分。据此,能将配重体移动到尾部侧的端部。对该拟饵而言,实现了能在有限范围内进行必要的重心移动的重心移动机构。通过该重心移动机构,实现了拟饵的优异的空中姿势和水中姿势。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拟饵的侧视图。图2是沿前后方向剖切图1的拟饵而成的剖视图。图3的(a)是沿着图2的拟饵的IIIa

IIIa的剖视图,图3的(b)是沿着图2的拟饵的IIIb

IIIb的剖视图。图4是按照时间序列表示图1的拟饵被抛出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图2的拟饵的配重体移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的(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拟饵的剖视图,图6的(b)是示出图6的(a)的拟饵的配重体移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的(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拟饵的剖视图,图7的(b)是示出图7的(a)的拟饵的配重体移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的(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拟饵的剖视图,图8的(b)是示出图8的(a)的拟饵的配重体移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的(a)是沿前后方向剖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拟饵而成的剖视图,图9的(b)是沿左右方向剖切图9的(a)的拟饵而成的剖视图,图9的(c)和图9的(d)是沿左右方向剖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拟饵而成的剖视图。图10的(a)是沿前后方向剖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拟饵而成的剖视图,图10的(b)是沿左右方向剖切图10的(a)的拟饵而成的剖视图,图10的(c)和图10的(d)是沿左右方向剖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拟饵而成的剖视图。图11是沿左右方向剖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拟饵而成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2、42、62、92、122、142、152、162、182、202、222:拟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拟饵,其特征在于,具有拟饵本体、配重体、引导部件和弹性部件,其中,所述拟饵本体为中空且具有前部的头部和后部的尾部;所述配重体以能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内置于所述拟饵本体的内部;所述引导部件被内置于所述拟饵本体,用于引导所述配重体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所述弹性部件被内置于所述拟饵本体,用于对所述配重体向前方施力,所述配重体构成为能克服所述弹性部件的施加力而向后方移动,所述配重体和所述弹性部件中的一方进入另一方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具有收容空间,所述弹性部件进入所述收容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拟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重体的前部或后部具有通往所述收容空间的入口。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是孔或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是螺旋弹簧,所述配重体进入所述螺旋弹簧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具有第1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根卓朗川崎辰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