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马达及其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010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轴套,包括管体及至少一底部,该底部连接于该管体的一端,其中该管体的内径小于该底部的内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扇、马达及其轴套,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增进效能的 风扇、马达及其轴套。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功能与运作速度提升,其所产生的热能也相对地增加, 为了维持电子产品正常的运作,常利用风扇来作为散热,并通过风扇所产生 的气流进行强制散热,以使电子产品能够维持在正常的操作温度。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风扇1以马达10来驱动叶轮11旋转。为了使马 达10顺利运转, 一般利用一轴承12设置在轴套13内并包覆转轴14,使转 轴14可以通过轴承12的支撑而达到顺利运转的目的。现行的轴套13多为中空直桶圆柱状,其结构设计除了提供转轴14穿设, 也提供轴承12容置的空间。然而,由于轴承12的剖面直径往往大于转轴14 的剖面直径,故轴套13的剖面直径也相对的远较转轴14的剖面直径为大, 如此一来,即造成轴套13内部空间的浪费。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可有效地利用轴套的内部空间,且在机构设计 上具有可变化性,进而增进风扇效能的轴套及其风扇,实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风扇的效能,改善现有风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并用于提升马 达效率及降低消耗功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套,其可有效地利用 轴套的内部空间,以增进机构设计上的可变化性,进而增进风扇与马达的效 能。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为提供一种风扇,其使用上述的轴套,可增大气流流 道及提升马达效率,并进而改善风扇的效能。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轴套,包括一管体及至少一底部,管体 的两端各与一底部相连,其中管体与底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且管体的内径 小于底部的内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马达,其包括一轴套及一转轴。其中 转轴穿设于轴套内,而轴套包括一管体及至少一底部,底部连接于管体的一 端,其中管体的内径小于底部的内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再提出一种风扇,包括一叶轮以及一马达。马达 用以驱动叶轮旋转,且包括一轴套及一转轴。其中转轴穿设于轴套内。轴套 包括一管体及至少一底部,底部连接于管体的一端,其中管体的内径小于底 部的内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轴套通过管体与底部具有不同内径大小,且管体内 径小于底部内径的设计,除了轴承所设置的位置之外,管体内缩的空间可用 以提供风扇的其它构件更多的使用空间,并进而使得叶轮的整体结构缩小。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有效地利用轴套内部的空间,将此轴套应用于风 扇时,由于内缩的空间相对地可使得其余元件的设置体积缩小,便可扩大气 流的流道,达到提高马达效率及风扇效能的目的。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轴套 可通过两个套件所组立构成,因此在结构设计上,可配合其他构件的大小而 作调整,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有效地提高结构设计上的余裕度。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风扇的示意图2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的示意图2B为图2A中的轴套的剖面示意图2C为图2A中的轴套的上^f见图3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风扇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的轴套的剖面示意图4与图5A为本专利技术其他状态的轴套的示意图5B为图5A的轴套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2、 3:风扇 10、 20、 30:马达II、 21、 31:叶轮 12、 22、 32:轴承 13、 23、 33、 43、 53:轴套14、 24、 34:转轴232:管体 25:导磁元件332A、 432A、 532A:第一管体 335、 435、 535:第一连结部 536a:导引部 S01、 Sll、 S21:第一套件233、 234、 333、 334:底部 26:石圭钢片组332B、 432B、 532B:第二管体 36、 436、 536:第二连结部 536b:卡合部 S02、 S12、 S22:第二套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风扇,其中相 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为了提高风扇的效能,并改善现有的风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请参照图 2A,其为依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风扇2主要 包括一马达20及一叶轮21,且马达20用以驱动叶轮21旋转。马达20包括 二轴承22、 一轴套23、 一转轴24、 一导-兹元件25及多个硅钢片组26。转 轴24穿设于轴套23内,而硅钢片组26则套设于轴套23的外侧,且硅钢片 组26与导》兹元件25相对i殳置。请同时参阅图2A与图2B、图2C,其中图2B为图2A中的轴套的剖面 示意图,而图2C为图2A中的轴套的上视图。轴套23包括一管体232及二 底部233、 234,管体232的两端分别与底部233、 234相连接,其中管体232 与底部233、 234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且管体232的内径d01小于底部233、 234的内径d02,故由轴套23的上方俯视时,可同时看见管体232与底部233、 234,而呈现如两同心圆的形状,如图2C所示。需注意者,在本实施例中,底部233与底部234的内径d02以相同为例, 但其仍可依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将底部233与底部234的内径设计为不同, 在此并不加以限制。承上所述,二轴承22分别套设于转轴24的外侧且个别容置于轴套23 的底部233、 234,而硅钢片组26则固定于轴套23的管体232的外侧。值得 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管体232的内径d01小于底部233、 324的 内径d02,因此缩减了原本现有单一管径轴套的部分空间,如此一来,在不 影响特性的情况下,可使套设于轴套23的管体232的外部元件(例如是硅 钢片组26)的体积得以缩小。通过轴套23内缩,使得气流流道的面积因而增加,如此一来,可有效地提高风扇2的输出效率。除了通过管体232卡固 定位硅钢片组26之外,风扇2的整体尺寸也可由此而微小化。再者,可通 过改变管体232的连结长度,配合不同厚度的硅钢片组26,进而使得在机构 设计上更具有弹性。由于本实施例的轴套是将其管体与底部设计为具有不同的内径大小,且 轴套的管体内径小于底部的内径,故除了轴承所设置的位置之外,管体内缩 的空间可用以提供风扇的其它构件更多的使用空间,以达到缩减轮毂直径及 增加元件设置空间的目的,并用于提升马达效率及降低消耗功率。相较于现 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有效地利用轴套内部的空间,将此轴套应用于风扇时,由于 扩大了气流的流道,进而达到提高马达效率及风扇效能的目的。然而,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轴套23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所 述的管体与底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轴套也可利用两套件相互组立 所构成。请参照图3A与图3B,图3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风 扇的示意图,而图3B为图3A中的轴套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A所示,与图2A第一的风扇实施例相似的是,风扇3包括一马 达30及一叶轮31 ,且马达30用以驱动叶轮31旋转。马达30包括二轴承 32、 一轴套33、 一转轴34、 一导》兹元件35及多个石圭钢片组36。其中转轴 34穿设于轴套33内,而硅钢片组36则套设于轴套33的外侧,且硅钢片组 36与导磁元件35相对设置。而与图2A的轴套23不同的是,请同时参照图3A与图3B,图3B为图 3A中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套,包括管体及至少一底部,该底部连接于该管体的一端,其中该管体的内径小于该底部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君周宜芳林丽真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