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正浩专利>正文

风扇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937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风扇马达系为一种具有较传统风扇马达前后体积能更为短小之新颖结构,特别是:在一般传统风扇马达前壳下方用于摆头转动的马达支柱,改设于马达后壳下方,并将风扇叶中间的心杯扩大,而可直接套包覆于马达前壳外转动,使得前后空间得以缩小;另,将马达前壳作成包覆式设计以增加安全性、马达支柱向下延接的导柱则作成S形弧段以保持重心的稳定平衡等等。(*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一种风扇马达,系将传统风扇马达的结构做一局部的改变,以得到较习用风扇马达积更为轻巧短小之目的者。按,只要使用过立式风扇的人,一定曾经有过下列的经验,那就是位在保护网后方的风扇马达部分普遍呈现一种长椭圆(方)形的体积,尤其是马达的前后距离过长,除给人头重脚轻不平衡的映象之外,事实上也经常会造成移动搬运或收藏存放上的不方便,一直未得改善之道。直至最近,曾有有心人士研究将传统网扇马达内用于做为风扇方向转动的控制器(如公告编号198383号专利)改以同步马达取代,一方面系因同步马达较一般的转向控制器体积较小,一方面将该同步马达改设于马达后壳下方传统转向控制器受限必须装于马达后壳后方(传统转向控制器受限必须装于马达后壳后方)而成功的将风扇马达前后距离缩短,若就其目的来看,该种改良确实达成了缩小风扇马达的体积;然而,以创作者从事设计的多年经验来看,却无法苟同,缘因是项改良实际上并不能合乎经济、实用的要求,分析如下一.就创作者实地了解得知,同步马达之单价远较传统转向控制器高出许多(约为71),其所增加的成本必定会转嫁于一般消费者身上。二.传统转向控制器为机械式齿轮传动,故障率非常低,不似同步马达那么容易故障,又不易修复。职是之故,创作者有感于传统转向控至器有保留的必要,企图在此前题下对传统风扇马达结构做一改良,提供一种将马达支柱设计于马达后壳下方,令风扇心杯能直接套覆于马达前壳上转动,而可大幅缩短风扇马达前后距离者,为本创作“风扇马达新颖结构”之主要创作目的。本创作风扇马达之次要创作目的,系在提供一种具有S型弧段的导柱设计,可保持整个风扇重心更加平稳者。本创作风扇马达之再一创作目的,系提供一包覆式的马达前壳设计,可避免当风扇叶取下时,手指误触的危险性。为让各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创作之构成,特辅以必要之实施例及图式并详细说明于后,谨请参阅。图式说明图一系传统风扇马达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二系传统风扇马达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三系本技术之立体系统分解图;图四系本技术之平面示意图;图五系本技术之实施例图,并显示出其S型弧段导柱造形;首先,有必要对传统风扇马达结构做一说明,传统风扇马达如图一所显示者,主要由一马达前壳1、一马达后壳2共同将一马达矽钢片3锁接于其中;马达前壳1下方先串接一马达支柱4后再与导柱5相连接,而马达后壳2背后则接设有一转向控制器6用以控制整个风扇马达头做左右摆动的动作,其中,马达前壳1与马达后壳2中间所包覆的马达矽钢片3为马达的主体,其传动轴31由马达前壳1的中间向前穿出,用以与风扇叶7连接传动。若再从图二所示传统风扇马达的平面图中,即可了解构成传统风扇马达的前后距离过长的原因了。由于马达支柱4系位于马达前壳1的下方,使得传动轴31必须向前延伸好让风扇叶7串接,以便让马达前壳1下方的马达支柱4成为位居整个图面结构的中心位置,因此若冒然将马达支柱4改设于马达后壳2的下方,则会因为马达支柱4过于偏向图面结构的右边而破坏结构平衡,是以在传统的风扇马达结构中,所有马达支柱4皆做在马达前壳1下方的原因,以致于不能有效改善马达结构中前后距离过长的缺点,除非能将马达结构中各别构件的体积尽量做小、做扁,此点系为现阶段马达制造技术的瓶颈,于此不于讨论。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情形请见图三所示,包括有一风扇叶7、一后网束8、一外前壳81、一马达前壳1、一马达矽钢片3、一马达后壳2、一转向控制器6、一外后壳82、一马达支柱4、一S型导柱5及未绘出的相关线路所组成。其中,外前壳81与外后壳82可形成容纳马达前壳1、马达矽钢片3、马达后壳2、转向控制器6串接后以及相关线路的空间;外前壳81前端具有一开放式的围口811,该围口811可限制马达前壳1的前半部凸出端11在组装后会有大部分显露出于外前壳81的前方,且围口811的外圈做有螺纹,可供后网束8将保护网9螺紧固定用,另,外前壳81底部则设有一穿孔812可让马达支柱4通过;马达前壳1、马达矽钢片3、马达后壳2及转向控制器6的组合与习用无异,只不过本技术特将马达支柱4设计在马达后壳2的下方,为避免前段所述不平衡的情形出现,创作者将扇叶7中间的心杯71部份设计较大,而可以直接套覆于露出在外前壳81围口811之外的马达前壳1前半部凸出端11之外,再与传动轴31串接,如此一来,请见如图五所示,传动轴31就不须像图二中传统风扇马达的传动轴做的那么长,当然,为了要保持最佳的平衡结构,创作者另别出心裁将延接于马达支柱4下方的导柱5做成具有向前弯曲的S型弧段,如图五所示的实施例,以保持整个结构的平衡。另外,创作者考虑到当风扇叶7要拆下清洗时,包覆于中间心杯71后方的马达前壳1凸出端11必然会裸露出来,因此将马达前壳1设计为密闭式,仅开设数道手指无法穿透之镂空孔供马达散热用。综合以上所述,可知本技术首创一方面可以保留较同步马达之经济性、实用性更高的传统转向控制器,另一方面达到缩短风扇马达前后距离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风扇马达系包括有一风扇叶、一后网束、一马达支柱、一延接于马达支柱下方的导柱、及一对可以容置一马达前壳、一马达矽钢片、一马达后壳、一转向控制器、相关线路等组件的外前壳与外后壳所组成;其中,外前壳前端具有一开放式的围口,该围口可限制马达前壳的前半部凸出端在组装后会有大部分显露出于外前壳的前方,且围口的外圈做有螺纹,可供后网束将保护网螺紧固定用,另,外前壳底部则设有一穿孔可让马达支柱通过;而其特征在于马达支柱系接设在马达后壳的下方;另导柱设计有可保持整个结构平衡的S型弧段者。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风扇叶中间的心杯部分可以直接套覆于露出在外前壳围口之外的马达前壳凸出端之外者。专利摘要风扇马达系为一种具有较传统风扇马达前后体积能更为短小之新颖结构,特别是在一般传统风扇马达前壳下方用于摆头转动的马达支柱,改设于马达后壳下方,并将风扇叶中间的心杯扩大,而可直接套包覆于马达前壳外转动,使得前后空间得以缩小;另,将马达前壳作成包覆式设计以增加安全性、马达支柱向下延接的导柱则作成S形弧段以保持重心的稳定平衡等等。文档编号H02K7/116GK2167469SQ93218900公开日1994年6月1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13日专利技术者陈添发 申请人:陈正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马达系包括有一风扇叶、一后网束、一马达支柱、一延接于马达支柱下方的导柱、及一对可以容置:一马达前壳、一马达矽钢片、一马达后壳、一转向控制器、相关线路等组件的外前壳与外后壳所组成;其中,外前壳前端具有一开放式的围口,该围口可限制马达前壳的前半部凸出端在组装后会有大部分显露出于外前壳的前方,且围口的外圈做有螺纹,可供后网束将保护网螺紧固定用,另,外前壳底部则设有一穿孔可让马达支柱通过;而其特征在于:马达支柱系接设在马达后壳的下方;另导柱设计有可保持整个结构平衡的S型弧段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添发
申请(专利权)人:陈正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