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提高模具起吊安全性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61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提高模具起吊安全性能结构,包括模具主体和吊棒底座,所述模具主体的外部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吊棒底座,且吊棒底座的顶端通过内六角螺丝与模具主体之间相固定,并且内六角螺丝的顶端穿过吊棒底座和模具主体与螺母相连接,所述吊棒底座的中间设置有吊棒主体,且吊棒主体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该新型提高模具起吊安全性能结构,将原有的吊耳结构替换成起吊棒的机构,吊棒底座通过内六角螺丝进行与模具进行固定,达到安装方便的效果,同时内六角螺丝的设置,还可以帮助在模具在进行搬运的时候,避免出现晃动松脱的现象,使得整个机构的安全性非常高。使得整个机构的安全性非常高。使得整个机构的安全性非常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提高模具起吊安全性能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起吊
,具体为一种新型提高模具起吊安全性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市场上人们在对模具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模具进行转运工作,对于小铸件的模具通常使用注入式吊耳进行起重吊运转移工作,因此,在对模具进行转运的时候,起吊设备便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起吊设备一般是与模具上的吊耳进行连接,一旦出现吊绳与吊耳滑脱的时候,便会导致出现严重的事故;
[0003]而现有市场上的吊耳在进行使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滑脱的现象发生,导致在进行模具转移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为此,我们便提出一种起吊安全性能结构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提高模具起吊安全性能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模具起吊工作通过吊耳进行起吊,经常会出现吊绳与吊耳滑脱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提高模具起吊安全性能结构,包括模具主体和吊棒底座,所述模具主体的外部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吊棒底座,且吊棒底座的顶端通过内六角螺丝与模具主体之间相固定,并且内六角螺丝的顶端穿过吊棒底座和模具主体与螺母相连接,所述吊棒底座的中间设置有吊棒主体,且吊棒主体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吊棒主体由外吊棒和内吊棒组成,且外吊棒与内吊棒之间为套筒连接,并且内吊棒和外吊棒均设置有2组。
[0007]优选的,所述外吊棒的外部设置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一侧顶端分别与第二移动板和第一移动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侧顶端与内吊棒的外部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由第二移动板和第一移动板组成,且第二移动板的上方贯穿设置有穿槽,并且穿槽呈水平方向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穿槽的外形与限位杆之间相互卡合,且限位杆与旋转杆之间相连接,并且旋转杆的外部通过扭簧与预留孔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预留孔贯穿第一移动板设置,且第一移动板通过连接杆在滑槽的内部为滑动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提高模具起吊安全性能结构;
[0012]1、将原有的吊耳结构替换成起吊棒的机构,吊棒底座通过内六角螺丝进行与模具进行固定,达到安装方便的效果,同时内六角螺丝的设置,还可以帮助在模具在进行搬运的
时候,避免出现晃动松脱的现象,使得整个机构的安全性非常高;
[0013]2、量原有的开放式吊耳结构,转换成可调节密封的结构吊棒结构,吊绳穿过吊棒主体,由于密封结构的设置,不会出现吊绳滑脱的现象发生;
[0014]3、吊棒主体是可以调整的密封机构,即既可以是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密封的结构,开放的结构方便吊绳的穿过工作,密封结构保证不会出现吊绳滑脱,操作非常的灵活。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吊棒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一移动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第一移动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模具主体;2、吊棒底座;3、螺母;4、内六角螺丝;5、吊棒主体;501、外吊棒;502、内吊棒;6、调节机构;601、第二移动板;602、第一移动板;603、扭簧;604、限位杆;605、穿槽;606、旋转杆;607、预留孔;7、滑槽;8、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提高模具起吊安全性能结构,包括模具主体1和吊棒底座2,模具主体1的外部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吊棒底座2,且吊棒底座2的顶端通过内六角螺丝4与模具主体1之间相固定,并且内六角螺丝4的顶端穿过吊棒底座2和模具主体1与螺母3相连接,吊棒底座2的中间设置有吊棒主体5,且吊棒主体5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6,吊棒主体5由外吊棒501和内吊棒502组成,且外吊棒501与内吊棒502之间为套筒连接,并且内吊棒502和外吊棒501均设置有2组,外吊棒501的外部设置有滑槽7,且滑槽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8,并且连接杆8的一侧顶端分别与第二移动板601和第一移动板602相连接,连接杆8的另一侧顶端与内吊棒502的外部相连接,使得内吊棒502可以在外吊棒501的内部移动,达到通过控制外吊棒501的移动完成吊棒主体5的开放和密封状态的效果。
[0023]为了方便对吊棒主体5进行调节,调节机构6由第二移动板601和第一移动板602组成,且第二移动板601的上方贯穿设置有穿槽605,并且穿槽605呈水平方向设置,穿槽605的外形与限位杆604之间相互卡合,且限位杆604与旋转杆606之间相连接,并且旋转杆606的外部通过扭簧603与预留孔607相连接,预留孔607贯穿第一移动板602设置,且第一移动板602通过连接杆8在滑槽7的内部为滑动结构,方便通过调节机构6完成内吊棒502的移动工作,达到调节方便的效果,同时也不会出现限位不紧固的现象发生
[0024]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提高模具起吊安全性能结构时,首先,需要完成整个机构的安装工作,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将吊棒底座2与模具的四个外边缘之间进行
放置工作,放置完成后,将内六角螺丝4拧进入吊棒底座2的内部,穿过模具主体1进行固定,最后,再通过螺母3对内六角螺丝4的顶端进行紧固工作,整个结构便可以进行使用了;
[0025]首先,需要将吊绳穿过吊棒主体5,在穿绳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握住旋转杆606外侧的把手,使得把手带动旋转杆606向左侧进行旋转式的移动工作,进而使得旋转杆606旋转后穿过穿槽605,然后,再控制整个第一移动板602在滑槽7的内部进行移动,此时,使得左侧的外吊棒501内部的内吊棒502也向左侧的进行移动,使得左侧的外吊棒501内部的内吊棒502,与右侧的外吊棒501内部的内吊棒502之间相互分离,之后,便使得给2个内吊棒502之间存在间隙,也就可以方便的完成穿绳工作了,穿绳完成后,控制第一移动板602向右侧进行移动,再次对把手进行旋转,使得限位杆604穿过穿槽605后松开把手,使得旋转杆606带动限位杆604复位,完成第一移动板602和第二移动板601之间的卡合限位关系,此时2个内吊棒502的顶端相互贴合,完成使得吊棒主体5呈现密封结构的效果,最后,就可以利用起吊设备进行起吊工作了,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提高模具起吊安全性能结构,包括模具主体(1)和吊棒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1)的外部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吊棒底座(2),且吊棒底座(2)的顶端通过内六角螺丝(4)与模具主体(1)之间相固定,并且内六角螺丝(4)的顶端穿过吊棒底座(2)和模具主体(1)与螺母(3)相连接,所述吊棒底座(2)的中间设置有吊棒主体(5),且吊棒主体(5)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提高模具起吊安全性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棒主体(5)由外吊棒(501)和内吊棒(502)组成,且外吊棒(501)与内吊棒(502)之间为套筒连接,并且内吊棒(502)和外吊棒(501)均设置有2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提高模具起吊安全性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吊棒(501)的外部设置有滑槽(7),且滑槽(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8),并且连接杆(8)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强黄炎林夏录荣孙加洪赵克非
申请(专利权)人:铭科精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