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衬套的智能抛光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4327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耐磨衬套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衬套的智能抛光打磨装置,包括动力输出装置,还包括内外径打磨固定装置和下料装置,所述动力输出装置上方设置有所述内外径打磨固定装置,所述内外径打磨固定装置前部设置有所述下料装置,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带动卡板复位,利用支撑辊轴起到衬套支撑作用,利用卡板用来固定底座,通过第一旋转辊轴带动衬套旋转,利用定位卡块和固定槽用来固定底座,通过楔形块将移动板顶起,使第一连杆抬升,通过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移动,使上部卡座移动,利用导柱带动支撑块移动,将第三连杆抬升,使增程曲轴旋转,从而带动第四连杆移动,将零件推出,可以减少零件装夹次数,减少人工操作,提升使用效果。使用效果。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衬套的智能抛光打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耐磨衬套加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耐磨衬套的智能抛光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衬套是用于机械部件外,以达到密封、磨损保护等作用的配套件,是指起衬垫作用的环套,在阀门应用领域,衬套在阀盖之内,一般使用聚四氟乙烯或者石墨等耐腐材料,用于密封作用,在运动部件中,因为长期的磨擦而造成零件的磨损,当轴和孔的间隙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要更换零件,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选用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好的材料为轴套或衬套,这样可以减少轴和座的磨损,当轴套或衬套磨损到一定程度进行更换,这样可以节约因更换轴或座的成本,耐磨衬套在生产加工时需要进行抛光打磨,现有的打磨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将衬套进行多次装夹,这种方式使用时非常不方便,影响效率和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耐磨衬套的智能抛光打磨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耐磨衬套的智能抛光打磨装置,包括动力输出装置,还包括内外径打磨固定装置和下料装置,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衬套的智能抛光打磨装置,包括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外径打磨固定装置和下料装置,动力输出装置上方设置有内外径打磨固定装置,内外径打磨固定装置前部设置有下料装置;内外径打磨固定装置包括加工平台、支座、卡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支撑辊轴、底座、第一旋转辊轴、固定槽、定位卡块、楔形块、移动板、第一连杆、第一支架、第二连杆、第二支架、上部卡座、第二旋转辊轴,动力输出装置外部设置有加工平台,加工平台内部设置有多个燕尾槽,加工平台上方设置有支座,支座内部设置有两个卡板,卡板上方设置有凹块,卡板外部并位于上方设置有第一弹簧,卡板之间并位于下方设置有第二弹簧,卡板之间设置有底座,底座两侧设置有凸块,底座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辊轴,底座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旋转辊轴,底座下方设置有定位卡块,定位卡块下方并位于支座内部设置有固定槽,加工平台下方并位于后部设置有楔形块,楔形块上方并位于加工平台内部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外部并位于加工平台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架,第一连杆上方设置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外部并位于第一支架外部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二连杆一端设置有上部卡座,上部卡座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二旋转辊轴,上部卡座上方设置有矩形槽;下料装置包括导柱、复位弹簧、支撑块、第三连杆、第三支架、增程曲轴、第四支架、第四连杆、第五支架、推板,动力输出装置内部设置有导柱,导柱外部设置有复位弹簧,导柱下方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上方设置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外部设置有第三支架,第三连杆上方设置有增程曲轴,增程曲轴外部设置有第四支架,增程曲轴内部设置有第四连杆,第四连杆外部并位于第三支架外部设置有第五支架,第四连杆一端设置有推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衬套的智能抛光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装置包括机架、导轨、第一丝杆、第一伺服电机、机头支撑架、光轴、第二丝杆、第二伺服电机、移动架、齿轮箱、驱动电机、输出轴、打磨砂轮,加工平台内部设置有两个导轨,导轨之间设置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金广金宁宁王慧张娜薛誓颖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