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4020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超薄管固定装置,包括脱模机和超薄管,所述超薄管固定于脱模机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侧面设置有车体,所述车体包括翻转部分和下料部分,所述翻转部分和下料部分均设置于车体上端,所述翻转部分位于车体靠近脱模机位置,所述下料部分位于车体上远离脱模机位置。通过在脱模机出料位置的侧面安装有车体,车体上安装有可以自动翻转的U形叉,U形叉将超薄管卡住并带动超薄管翻转至车体上的箱盖上存放,不需要人员反复去装卸和观察,降低了工作量,避免了产品因掉落造成损坏,减小损失,同时车体下方安装有可移动装置,可根据需求调节车体的位置,使用范围广泛,实用性强,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提高生产效益。提高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管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缠绕管
,具体涉及一种超薄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超薄管由复合材料缠绕而成的一种管材,主要应用于各种工程机械及设备且耐磨强度要求高的电线电缆保护,因其可以完全覆盖并保护产品,形成有效磨损和抗紫外线的保护作用,超薄管在缠绕完成后需要在脱模设备上将模具脱离出来,而脱模后需要人工将脱模后的超薄管移走,如果人员没有来得及移走,超薄管会被挤落摔坏,造成损失,因此需要工作人员长期在脱模处移管,不仅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工作效率低,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管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超薄管固定装置,包括脱模机和超薄管,所述超薄管固定于脱模机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侧面设置有车体,所述车体包括翻转部分和下料部分,所述翻转部分和下料部分均设置于车体上端,所述翻转部分位于车体靠近脱模机位置,所述下料部分位于车体上远离脱模机位置。
[0006]优选的,所述翻转部分包括滑架、滚筒、U形叉和第二电机,所述车体上端面平行且对称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滑架经与滑块与导轨组成滑动连接,所述滑架上端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滚筒支架,所述滚筒设置于滚筒支架上,所述U形叉数量为若干个,相互平行且位置均匀固定于滚筒端面上,所述超薄管则设置于U形叉内,所述滚筒另一端贯穿滚筒支架连接有第三链轮,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滑架侧面,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三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连接有第二链条,组成链传动。
[0007]优选的,所述下料部分包括箱体、箱盖、第一气缸、活动杆和固定杆,所述箱体固定于车体远离脱模机一端,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箱体内,所述第一气缸伸缩端贯穿箱体与滑架固定连接,所述箱盖位于箱体上端,其下端面与箱体内壁相铰接,所述箱体内壁安装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上铰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伸缩端与箱盖下端相铰接,所述活动杆数量为若干个,排布均匀且安装在一条直线上,其中一端与箱盖上端相铰接,所述箱体远离脱模机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上铰接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伸缩端与活动杆相铰接,所述固定杆数量与活动杆数量相同,对称固定于活动箱盖上端。
[0008]优选的,所述车体下端安装有滚轮,所述前后滚轮之间安装有连接轴,所述箱体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链轮,所述连接轴上安装有与电机输出轴上相同的第一链轮,所述两第一链轮之间连接有第一链条组成链传动。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三气缸数量为1件,且与居中的活动杆相连接,所述活动杆之间连
接有同步轴。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的数量为两件,平行且对称固定于箱体内。
[0011]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与固定杆与箱盖直接设有角度。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脱模机出料位置的侧面安装有车体,车体上安装有可以自动翻转的U形叉,U形叉将超薄管卡住并带动超薄管翻转至车体上的箱盖上存放,不需要人员反复去装卸和观察,降低了工作量,避免了产品因掉落造成损坏,减小损失,同时车体下方安装有可移动装置,可根据需求调节车体的位置,使用范围广泛,实用性强,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超薄管固定装置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超薄管固定装置俯视图;
[0015]图中:1、车体,2、滑架,3、导轨,4、滚筒,5、U形叉,6、超薄管, 7、箱体,8、第一气缸,9、箱盖,10、第二气缸,11、第三气缸,12、活动杆,13、第一电机,14、滚轮,15、固定杆,16、脱模机,17、第一支座, 18、第二支座,19、第三支座,20、第一链条,21、第一链轮,22、第二链轮,23、第二链条,24、第三链轮,25、第二电机,26、连接轴,27、同步轴,28、翻转部分,29、下料部分,30、滑块,31、滚筒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8]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超薄管6固定装置,包括车体1和超薄管6,车体1位于脱模机16出料位置的侧面,用于接收脱模后的超薄管6,车体1分翻转部分28和下料部分29,超薄管6通过翻转进入到下俩料部分,翻转部分 28和下料部分29均安装在车体1上端,翻转部分28位于车体1靠近脱模机 16位置,当超薄管6脱模后,翻转部分28翻转至脱模机16位置,使超薄管 6落入到翻转部分28内,下料部分29位于车体1上远离脱模机16位置,用于接收翻转部分28翻转过来的超薄管6。
[0019]翻转部分28包括滑架2、滚筒4、U形叉5和第二电机25,车体1上端面平行且对称固定连接有导轨3,导轨3数量为三根或若干根,安装方向与超薄管6脱模方向相垂直,滑架2经与滑块30与导轨3组成滑动连接,滑架2 上端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滚筒4支架,滚筒4设置于滚筒支架31上,从而实现滚筒4经过滚筒支架31在滑架2上端滚筒4,并随着滑架2水平移动,U形叉5数量为若干个,相互平行且位置均匀固定在滚筒4端面上,叉口位置则用来固定超薄管6,并随着滚筒4进行翻转,滚筒4另一端贯穿滚筒支架31 连接有第三链轮24,第二电机25则水平固定在滑架2侧面,第二电机25输出轴安装有第二链轮22,第一链轮21和第二链轮22
之间连接有第二链条23,组成链传动,从而实现第二电机25输出轴转动,经过链传动带动滚筒4上的 U形叉5翻转。
[0020]下料部分29位于翻转部分28一侧,其包括箱体7、箱盖9、第一气缸8、活动杆12和固定杆15,箱体7固定在车体1远离脱模机16的位置上,以方便接收翻转过来的超薄管6,第一气缸8固定于箱体7内,第一气缸8伸缩端贯穿箱体7与滑架2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气缸8伸缩端带动滑架2移动,当需要从脱模机16上取下超薄管6时,只需要驱动第一气缸8即可,第一气缸8的数量为两件,平行且对称固定于箱体7内,以实现移动的同步性,箱盖9位于箱体7上端,与箱体7相配合,其下端面与箱体7内壁通过铰链相铰接,箱体7内壁安装有第一支座17,第一支座17上铰接有第二气缸10,第二气缸10伸缩端与箱盖9下端相铰接,从而实现第二气缸10伸缩端带动箱盖9翻转或关闭,活动杆12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管固定装置,包括脱模机和超薄管,所述超薄管固定于脱模机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侧面设置有车体,所述车体包括翻转部分和下料部分,所述翻转部分和下料部分均设置于车体上端,所述翻转部分位于车体靠近脱模机位置,所述下料部分位于车体上远离脱模机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部分包括滑架、滚筒、U形叉和第二电机,所述车体上端面平行且对称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滑架经与滑块与导轨组成滑动连接,所述滑架上端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滚筒支架,所述滚筒设置于滚筒支架上,所述U形叉数量为若干个,相互平行且位置均匀固定于滚筒端面上,所述超薄管则设置于U形叉内,所述滚筒另一端贯穿滚筒支架连接有第三链轮,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滑架侧面,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三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连接有第二链条,组成链传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部分包括箱体、箱盖、第一气缸、活动杆和固定杆,所述箱体固定于车体远离脱模机一端,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箱体内,所述第一气缸伸缩端贯穿箱体与滑架固定连接,所述箱盖位于箱体上端,其下端面与箱体内壁相铰接,所述箱体内壁安装有第一支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亮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铭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