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弹体内部组件存活需求的主被动多级缓冲吸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343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向弹体内部组件存活需求的主被动多级缓冲吸能结构,包括托盘、第一被动吸能结构、第二被动吸能结构和主动吸能结构。第一被动吸能结构包括拉杆和套设于拉杆外侧的胀管;第二被动吸能结构包括与拖盘焊接相连的第一吸能环和可拆卸地安装于二级导弹上的第二吸能环;主动吸能结构包括缸体、活塞、杆体和磁力线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被动多级缓冲吸能结构在定位导弹打击目标的瞬间进行缓冲吸能,能够保证定位导弹核心组件的存活率,以回传打击目标的相关信息。以回传打击目标的相关信息。以回传打击目标的相关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向弹体内部组件存活需求的主被动多级缓冲吸能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缓冲吸能
,特别是涉及一种面向弹体内部组件存活需求的主被动多级缓冲吸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战争形态不断向数字化、无人化、远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打击精准度无疑是未来战争的重要指标。在导弹打击过程中,受气候环境、标定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实际落点和期望落点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此外,如果敌方对我方卫星的目标定位、导航制导等功能进行干扰,势必会造成导弹打击精准度的进一步下降。在这种强干扰环境下,如果使用可回传毁伤效果和落点位置等信息的定位弹对打击目标的位置坐标和运动状态进行再标定,实现对后续导弹的弹道修正,可明显提高打击效果,对于我国在未来战争中获得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0003]我国以及西方主要国家对缓冲吸能装置的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特种装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很高的技术成熟度,但相关应用场景中的冲击载荷均为常规量级,而导弹触地瞬时的过载量级远大于此。在定位导弹高速撞击目标时,其内置的用于回传位置坐标和瞬时过载等信息的核心组件将承受极大的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弹体内部组件存活需求的主被动多级缓冲吸能结构,用于安装在定位导弹的一级导弹底部与二级导弹底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用于连接所述定位导弹的通信组件;第一被动吸能结构,包括拉杆和套设于所述拉杆外侧的胀管;所述拉杆沿所述托盘的轴向穿过所述托盘,所述拉杆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一级导弹的底部相连,所述拉杆的第二端设有尖端朝向所述托盘的锥形段;所述托盘与所述锥形段分别位于所述胀管的两侧,用于沿轴向挤压所述胀管;主动吸能结构,包括缸体、活塞、杆体和磁力线圈;所述缸体用于容纳磁流变液,且用于与所述二级导弹的底部相连;所述杆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托盘相连,所述杆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塞相连;所述活塞滑动设置于所述缸体内,所述活塞上设有用于通过磁流变液的磁流通孔;所述磁力线圈缠绕布置于所述缸体外侧;第二被动吸能结构,所述第二被动吸能结构包括第一吸能环和第二吸能环;所述第一吸能环安装于所述托盘上,所述第二吸能环用于安装在所述二级导弹上;所述第一吸能环上设有第一吸能齿,所述第二吸能环上设有第二吸能齿,所述第一吸能齿与所述第二吸能齿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吸能齿的齿尖与所述第二吸能齿的齿尖相互错开;所述第一吸能环与所述第二吸能环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吸能齿与所述第二吸能齿挤压相互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弹体内部组件存活需求的主被动多级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环与所述托盘焊接相连,所述第二吸能环为抱箍,以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二级导弹上;所述第二吸能环内侧设有用于和所述二级导弹限位接触的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包括一个圆环状的端面和一个圆柱面,所述端面与所述圆柱面相连;所述端面用于与所述二级导弹的底部端面限位相抵,所述圆柱面用于套设在所述二级导弹的底部侧面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青松贾山陈金宝蔡成志高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